APP下载

浅析艺术审美的发生

2015-01-28孟祥振孔祥凤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0507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

孟祥振 孔祥凤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050700)

浅析艺术审美的发生

孟祥振 孔祥凤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050700)

第一件工具的产生标志着人类主观能动性开始引导人类创造,第一件工具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艺术品,其中并不全是以实用性为目的,尽管此时人类的审美趣味并不十分显著,却是人类审美、艺术创作的开始。这也标志着人由猿到人的转变,从这一刻开始,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艺术文明的发展。

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尽管人类开始主动创造一些工具、器物,但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当时制造器具的主要目的还是“用”,随后,艺术开始走入人们生活,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艺术家要依靠画廊、私人、教皇、皇室的订单生活,艺术只是他们生存的“工作”。18世纪是整个世界深刻变革的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几千年形成的经验世界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跟打击,巨大的物质文明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极度丰盛的物质条件显得手足无措,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更是让人们在面向生活的态度上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便是随后出现的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中所要做的便是对之前艺术的反思,在艺术表现中追求的便是人性的解放,是对自由的向往,而后现代艺术则是这种反思的过度发展,是对艺术的一种否定,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寄载着人类精神冲动,是人类审美关照的最终显现,是人类最高情感冲动的物质呈现。艺术欣赏或艺术审美是艺术创造的目的,是实现审美关照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欣赏者很难能够完整的读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欣赏者与创作者存在着独立个体本质上的不同,两者在没有进行沟通的前提下很难了解对方情感,也从根本上让两者出现“阅读”审美上的偏差;其次,两者之间的个人修养、视角、文化程度、立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往往会出现不同解读结果,这也就是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整个艺术欣赏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个人的经验、情感的关照,并且会主动在画面中添加自己的情感冲动,所以,艺术欣赏者眼中的作品已经成为他自己的艺术,是艺术品“进化”再创作之后的作品,具有了更多的“言外之意”,他所观赏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着的完全是关乎自我的艺术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与创造者的本意相距甚远,甚至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

艺术审美可分为三个基本特征。首先便是审美的自然性,这一过程中参与者只有观赏者与自然两者,两者只是具备简单的自然属性,这一过程如同我们外出游玩一样,不掺加太多的精神活动,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接的审美活动,人与自然本质上便是一种审美关系,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提取物质,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该过程中,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人类在适应自然变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发现美、发现美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人逐渐实现自己的审美意义,真正的找到了自我,同时也发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本该有的和谐,自然审美与艺术之间产生了关联,客观物质、个人之间开始进入了精神层面的交流,自然世界开始成为寄托人精神的空间,开始具备了人类世界的审美情趣,通过自然事物的刺激而获得更多的情感触点,让自己的情感更加敏锐跟活跃,正如流放文人恰逢大漠落日,漂流异乡客偶遇老树、昏鸦、小桥、人家一般,人与客观事物瞬间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这一属性隶属于所有正常人类,所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便是一种审美关系。其次,艺术家们的情感进入了一个宣泄过程,而将这种情感冲动表现出来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艺术创作,艺术家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冲动的开始变开始了艺术创作,而这种冲动达到高峰时期便是创造的最终物质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各种尝试发现了宣泄这种情感的途径,最终以具体的物质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形成艺术作品,在艺术品种包含最多的便是审美关照,是符合一定规律与人类史审美需求的,不是行为艺术中的哗众取宠,更不是人性、道德的丧失,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情感的最高体现,最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应以审美需求为根本,烹食死婴丧失了作为“人”存在的基本道德标准,这样的伪艺术家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属性,他的行为也就不能算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更不能表达、满足人类审美的需求,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不能为人们带来些许美的感受,反而正在逐渐解构艺术、解构人类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认知,是对人自我的一种否定,在这个过程中,美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行为艺术中的部分过激形式正在将艺术逼进死胡同,人类需要不断的解放情感,释放自己的审美冲动,这是人与动物存在之间的根本不同,也是人不同与动物的基本特征,人类需要审美,人类需要情感的寄托,艺术存在的土壤逐渐被部分行为艺术冲刷殆尽,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审美的一部分,是艺术家个人情感极度充盈后的一次释放,画面中的每块颜色、每条线条都为这种情感冲动服务,为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冲动服务,为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关照负责,艺术创作不是冥思苦想的矫揉造作,而是真挚情感的流露,是艺术家创造冲动与审美关照完整的融合,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在此时达到了完美的呈现,如梵高所画的《吃土豆的人》一样,画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吃晚饭的农民,而是他作为神职人员对生和在社会底层的生命的一种怜悯跟敬畏,同时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愤怒和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接下来我们便进入了艺术审美的第三个层面,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接触,我们如何才能品读出艺术家的这种创作情感,才是我们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严重畸形的艺术热潮,不仅是艺术创作热,还有就是展览热,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参加展览本该是非常严肃,在市场经济的操作下,展览成为“艺术集贸市场”,很多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需求丧失掉了自己的艺术原则,不仅扰乱了艺术市场,同时也让自己迷失在了艺术方向,随着艺术活动、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各种展览的增加,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审美关怀,人们在面对如此丰富的艺术活动显然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这是谁画的?画的是什么?如果将一件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东西放在展厅,并付之一很有名气的艺术家为其创作者,“这件艺术作品”多半会得到称赞,而将大师的作品付之一不被人知晓的艺术家的名下,观赏者一般会对该作品评论不断,其中自然不乏褒贬之词,但这种评论却是在一个相对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典型的名家盲从,只要是名家的作品,必定是好的,就连自己根本不懂、不明白这件艺术作品,也往往会以“这就是艺术”了之,人们丧失了独立的审美判断,长此以往社会便会失去审美能力,就艺术而言,也会失去自我净化的能力。

艺术审美即使严肃而又是活泼、自由的,其中充满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的动力,其基本特征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人生价值不断得到肯定的过程。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