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男性附宠到自觉人:宗璞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2015-01-28唐千惠西南大学4007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宗璞知识分子爱情

唐千惠 (西南大学 400700)

不同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家,宗璞先生始终固守自己的土地,她提出“天生有阴阳”,人本该照自己本来面目过活,认真地、自由地做一个人,也认真地、自由地做一个女人。在她的作品中,虽没有彰显女性主义或强烈的女性精神,但她却是站在更高的城墙上,向世人展示不同的女性观。她并不希望女性作为特殊群体(甚至或直接就是弱势群体)而接受来自四面八方更多的同情、怜悯和关注,而是期冀女性作为大写的人,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不甘示弱地与男性一道去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以达到女性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地最终统一,这恐怕才是宗璞心中优美、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理想图景。宗璞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遵从“三纲五常”的偏执落后观念抛开,彰显了女性新鲜的意识血液,这种血液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作者个人思想的集合。

一、燕园虽小,颇不宁静

《红豆》是宗璞描写燕园的处女作,也是宗璞先生的成名作。女主角江枚代表当时中国黎明初期的众多新青年,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国难来临之时,充满对革命的向往,对新生活的追求。但青春年少不可能缺少对爱情的期望,真实便是全书动人之处,她希冀如诗一般的爱情,也似乎得到这样的爱情。对象齐虹可以与之谈贝多芬谈肖邦,读苏轼的《江城子》,讨论时间空间,构图人生理想,但灵魂伴侣一直空缺。爱情毒药的上瘾,革命斗志的阻碍构成了江枚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真实是全书动人之处,“革命战士”肖素化身指路者出现,她带领江玫走出了感情选择的涡旋,走进了革命的道路。江玫的信仰与追求,符合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作者借此指路人,也向千万个迷路的年轻人点燃导向标。

不刻意构造故事情节的回环曲折,善于心理活动的细致塑造,宗璞的作品包含深邃的思想,激越的情怀,又可附加庄重典雅,雍容华贵之感。《红豆》不仅揭示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还揭示了人处于感情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感情不是计算题可以修正数字,也不如做饭的食材,预设好一切再下锅。女性在爱情中的角色不是附庸,也不是委曲求全。

二、心定南迁,何惧苦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宗璞一家迁往西南大后方避难。停驻于西南联大的时光,是宗璞长篇小说《南渡记》真实的来源和写照。读文之初,笔者一直为吕碧初惋惜,名门之后,却嫁给大学教授,贡献所有青春和理想只为清贫的生活和家庭。昆明的贫苦简陋,入不敷出取代了北平的舒适安逸,她身上却寻不出一丝不满和埋怨。孟樾好福气能娶得如此贤良淑德之妻:美貌智慧双全促成夫妻灵犀相通,相濡以沫;亡国的悲痛但也庆幸有这样的女子情愿担当风险,帮助地下工作者销毁文件;也不顾面子和地位,和几位教授夫人为生计卖起了包子;她还敢于在日本人面前,说出“难道日本孩子的命更值钱”一类话,等等。从女性人物的塑造上笔者认为,宗璞的长篇小说更有深度,比起喜剧,悲剧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更能长久停驻于读者的内心,国破之时,这些知性女性舍弃小家为大家,牺牲自我奉献国家。这也是笔者认为宗璞作品之于其他作品,女性形象的伟大更甚一筹的原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百年来优秀知识分子们代代相传的精神美德,而这也是宗璞社会道义观念恒久的精神源泉和信仰原则。在这个阶段,笔者可以看到宗璞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已经摆脱了传统妇女依附型的角色,她们贤惠,却也拥有自己的思想;她们顾家,却更心系民族。她们是勇敢男人的坚强后盾,与男人们一起承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三、“霍乱时期的爱情”

笔者认为《三生石》里的梅菩提是作者最亲近的对象,岁月给梅的劫数其实很多也是宗璞自己的遭遇,她热爱生命,外柔内刚,喜欢读苏东坡的诗词和卡夫卡的小说,也与宗璞一模一样。尤其是她写过一本被批为“毒草”的小说,患乳腺癌住院手术,以及遭批斗迫害的经历,简直是宗璞自身经历的再版。

《三生石》其实是悲剧里的一杯喜酒,酒里酿藏了几位勇敢的女子:菩提、方知、陶慧韵,她们虽是文弱的知识分子,在灾难接踵而至几乎陷于绝境中,却能获得人生的坚信并战胜命运的挑战。宗璞独辟蹊径,在文章中不仅仅描摹苦难,更重视塑造一些“出淤泥而不染”,虽“九死而不悔”的中年女知识分子形象。这类具有“兰气息,玉精神”的人物形象,正如李子云所言,确实具有“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几位女性从传入的西方哲学和艺术中找到追求的目标,这也与中国传统老庄思想和禅宗哲理不谋而合。她们不再轻易服从现实的秩序与规则,她们的知识理性、个性思想和女性意识使她们成为现实社会中的“异类”,其存在构成了对庸俗、非理性、愚昧的讽刺,因此她们必然遭受被迫害的命运。

人生道路险且艰。人们在战胜难关的人生旅途中,需要别人的慰藉和温暖。这一点,她与她的前辈作家冰心有惊人的相似。在《寄小读者》中,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撤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不是悲凉,竟是淡淡的幸福,是温馨的慰藉,使人们在爱和同情鼓励下,踏过荆棘,走过这一径人生长途。

;

[1] 杨柳.《宗璞文学创作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 王爱侠.回首向来萧瑟处——谈宗璞创作中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反思[J] .《扬子江评论》,2009(04).

[3] 王永兵.漂泊与坚守——论宗璞《南渡记》、《东藏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 .理论学刊,2004(03).

[4] 赵慧平.《说宗璞小说的“本色”创作》,《当代作家评论》,2007(06).

[5] 宗璞.找回你自己[J] .《宗璞文学创作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宗璞知识分子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我与宗璞大姐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宗璞的“蓝天”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