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何如进校园

2015-01-28王旭明

中华儿女 2015年2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华考试

王旭明

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倡导和推动下,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东风正在吹进校园,这当然是令人欣喜的,因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能再被冷落了,它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人忧虑的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和机构,包括有关部门又开始打学生的主意、走老路了,那就是当下教育盛行的很荒诞的现象:领导重视什么内容,教育部门就给学校和学生加一门课、增一套书和配一批人。这样的现象应该警惕,这样的做法应该立即停止。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应该怎样进校园呢?

大家知道,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教师运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框架是课程教材体系。几百年现代教育已经为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做了大致规划,实践表明,这样的课程规划适宜中小学生,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外语、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和包括音乐美术在内艺术类课程,以及体育等。从我们大致描述的这些课程来看,完全可以将我们所倡导的许多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中去,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学生安全、国防、慈善和心理健康等。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课程老化、教材陈旧,亟待改进和更新;另一方面,课程和教材改革迟缓,却不断在现行课程和教材以外给学生和老师增加砝码。据报道,某部门编写的全国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试验教材》已经送审。有人预测,此类教材和读本将会在近年的出版领域大规模泛滥。此类劳民伤财、加重学生负担的事情,我们以前做了不少,比如将书法教育、心理教育单列出来等等,学校、老师和家长叫苦不迭。如今,我们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

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走进学校教育主要课程和教材,当下最紧迫要做的是:一要立即修订并尽快实施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较多涵盖中华优秀传统内容的科目;二要尽快补充和调整现有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培训、考核等尽快使现有教师短时间内适应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中,要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四是有关部门要尽快整合现有学校课程资源,改变零散的、个别的和效率低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状况,优化课程,提高效率。应当坚持以主要课程为主,地方和校本教材为辅的原则,真正做到主辅分开,形成合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基础教育一个很重要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就是课程教材问题。这是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低水平徘徊在领导批示、部门呼声,学校开课、教师背讲这样一个层面上。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完成了领导任务,达到了领导要求;实际上,正是在这样违背教育规律且粗放型教育管理模式中,许多美好的理念被摧毁,不仅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使师生对许多美好事物引发、产生抵触和反感。

我们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坚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必须、也完全可能融入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里,落实在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中,体现在各级各类考试评价上。做到这一点,必须完善、调整和改进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再不能做肥大人、毁孩子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华考试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