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再积累
2015-01-28熊耀武
2014年2月,我从武汉到团中央企业处挂职,成为光荣的团中央第21批挂职干部中的一员。在毕业后的第十年,能够有机会到团的最高领导机关学习、工作、生活,我收获颇多。作为一名企业团干,我认为团中央对我来说就是一所高校,挂职这一年就是回高校回炉再学习的一年。
大学有大师。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曾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团中央机关所在地前门东大街10号楼既不高大也不气派,但是绝对不缺大师。部门里的同志有的写文件下笔如飞、有的各种会议上妙语连珠、有的对工作的剖析入木三分……每一个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是一群有干劲的人,三四个人能撑起整条线的工作,靠的是心中的理想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感。
大学教的是方法。在企业团委工作,我的工作方式有限,一直苦于无法创新。来到团中央机关我才发现所有的工作都要靠大家原创,要快速消化吸收党中央和政府的新政策,找到适合的方式将工作迅速展开。处室今年的大活动很多,时间很紧,每次开始筹划时,大家围坐一起确定活动的意义和主题,随之确定相应的子项目和分工,活动进行中根据实情进行微调,活动完成后总结经验与不足。这一年,“问题导向”和“不要走了太久,忘了为什么出发”总在我耳边环绕,工作中始终不能忘了“要解决什么问题”,人生路上更是要“勿忘初心”。
大学注重的是实践。团中央这所大学尤其注重实践,机关的同志时刻关注着基层青年的实际需求、关注基层团组织在工作中的创新、关注下发的政策文件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机关专门安排了“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活动和基层联系点,全年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基层了解具体情况。此外还不放过任何调研的机会,我陪部门负责同志去外地开了几次会,虽然会议时间很紧,但是每次领导都要求在会议之外的时间安排调研,调研得到的信息,在后续的政策中得以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得机关的工作扎实、切实。
大学里有一群情真意切的校友。“挂友”这个词是挂职干部发明的,用于同一批挂职干部之间互称,由此还衍生出对前任挂职干部“挂哥”、“挂姐”的称呼。由于同住于12号楼地下室,挂友之间深厚的感情被戏称为“地下情”,周末三五“挂友”一起爬爬香山、逛逛未名湖、听听讲座、喝喝小酒,难熬的周末因为有了“挂友”显得十分充实。除此之外,各种会议、出差时认识的各地团干部,相聚时间虽短但结下的友谊却十分真挚,挂职结束时发现朋友已遍布全国。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一年太长,牵挂着我的家我的娃;不经意间,这一年匆匆逝去,却又牵挂着这一年认识的这群人。
工作十年,很难得有这样一整年的机会停下来再充电、再积累。如今离别在即,必须要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出发。套用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宣传语送给我的“挂友”和我自己:十年,在路上!
(熊耀武: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群团工作部副部长,挂职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企业处调研员、副处长)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