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鸿亮 “云”上绘天下
2015-01-28张惠清
张惠清
关鸿亮笑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回忆起那段看候鸟翩翩起舞的岁月。
那时,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的他刚刚赴日,在东京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读硕士,透过望远镜观察候鸟行为,研究鸟类保护。
为了能更精准掌握鸟类迁徙信息,他将鸟类身上装发报机的定位信息和卫星遥感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卫星、GPS、GIS技术做鸟类的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也把他带上了今天所从事的地理信息产业之路。
“在‘云时代,我们要做地图领域的图书馆。”如今已是北京天下图董事长的关鸿亮道出了酝酿已久的梦想,“目前天下图的服务主要针对企业和特定行业领域,我们现在正积极向大众应用领域进军,让这个‘图书馆为更多百姓服务。”
今年46岁的关鸿亮身板笔挺,阳刚中透着儒雅。正是这位低调的“千人计划”专家,在风起云涌的地理信息竞争战中,带领着“天下图”破冰前进,挺立大数据时代的潮头,创下了一个个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飞鸟承载的理想
时光穿梭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
关鸿亮是湖北仙桃人。早在武汉大学就读时,他学的是环境科学,1992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市化工局工作。四年后,他被公派到日本学习交流,然后考取东京大学从事应用遥感技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在日本学习期间,关鸿亮习惯远望。那时的他,经常享受在美丽乡间拿着望远镜观察鸟儿的行为,以及研究鸟类的保护。然而鸟类的迁徙途径动辄上千公里,有些地方人类无法利用交通手段到达。在导师的指导下,关鸿亮通过给鹤的身上装上发报机,以此记录定位信息,并和卫星遥感技术结合起来研究。从此,地理信息行业的大门向他缓缓打开。
毕业后,关鸿亮顺利就职于日本最大的一家环境评价公司,与同事经常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手持望远镜、记录仪,记录鸟类的行为活动。早期,该公司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根据数据人为地将保护区画出来,缺乏客观性。而思维敏捷的关鸿亮却发明了一整套统计技术,将地理信息数据和鸟类的行为数据结合,客观地绘制出核心保护区。这项技术也被该公司沿用至今。
2003年,关鸿亮进入日本第一大地理信息企业,日本博思科公司,担任GIS先进技术研发部科长。一年以后,随着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中国,他来到北京,担任博思科中国分公司总经理。
“当时,中国在地理信息领域的机会很多,但国内的地图数据是对外保密的,所以就注定了地理信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很难开展。而且,日本文化相对保守,即使我是中国分公司总经理,很多分析判断也要服从总部的安排,不能随机应变。这也是我后来决定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06年,关鸿亮从日本博思科公司(中国)总经理的位置上辞职,一举创办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创业人生。
关鸿亮回忆,“当时国内做地理信息服务的企业有不少,但都很分散,专做航拍、制作、应用的某一个环节,缺少全产业链。”他深刻意识到,全产业链必定是大势所趋,否则根本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理念让天下图在创建之初就拥有了稳固的根基和开阔的视野。
当时,国内航空、卫星影像数据加工能力较差,关鸿亮果断引进了当时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海量影像数据加工系统——像素工厂。凭借这个国内第一的“武器”,天下图的数据加工能力迅速占有国内数据自动处理市场50%以上的份额,业务覆盖范围还扩展到了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别人的技术毕竟没有主动权。关鸿亮与他的团队开始加快三维建模、GIS、无人机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让“全产业链”理念有了牢固的技术支撑。2011年,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站落户天下图,次年就获得了监测站单位考核第一。这背后的强力支撑就是他们自主研制的全新一代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它能在灾害地区基础通讯被破坏情况下从航拍到传回影像的反应时间由4天提速到12小时以内。如今,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国土、电力、水利、能源、应急救灾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打造地图“图书馆”
2013年10月2日,北京天下图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业内首家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天下图经过短短7年的努力奋斗,就实现了港股上市,从众多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创新型综合空间信息服务商。
遥想7年前,关鸿亮回国创立“天下图”之初的创业理想很简单:只要需要地理空间数据服务的找到我们,我们就能给你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事实上,天下图也一直在按照这条设计好的轨道前行。
“这七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两件事,构建天下图库和建设天下图云。围绕这两件事,我们又做了很多事,在数据获取领域研发制造无人机、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和移动激光全景测量车业务,代理国内外卫星遥感业务,还自主研发了GIS软件。所有这些都是为天下图库和天下图云而服务的。”
关鸿亮所说的天下图库,是一个以5厘米至40厘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为核心,以高分、中分卫星影像,电子地图数据为补充的综合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
以天下图库和大数据为内容和技术支撑,把各种各样的地理信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云存储中心再将数据分发出去。这就是天下图云。
关鸿亮告诉记者,天下图库和天下图云最典型的应用是在智慧城市的建造上。“在智慧城市里,地理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基础平台而存在。在这里,地理信息影像被加工成各种地图产品,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的数据源,应用于各行各业。”
关鸿亮作为专家参与在住建部主推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他的任务是与其他专家一起,为智慧城市制定行业标准,提供地理信息领域的解决方案。
2010年,国家测绘局正式批复“天下图”为全国唯一“城市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库”建设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天下图”已经获取了100多个城市的影像数据,供城市政府机构和国土资源、水利、电力、能源等行业使用。
“一旦哪个城市发生自然灾害了,通过影像数据对比,就可以马上找出问题。”
这是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中的一幕。
“起飞!”一声令下,多家公司的9架无人机发动起来。谁料,在恶劣天气下,多台无人机竟先后坠毁或“罢工”。千钧一发之时,只见一台无人机如矫健飞鸟般一冲而上,翱翔在青藏高原上空,最终满载数百张高清航拍图片凯旋,为救援指挥立下汗马功劳。这只“飞鸟”的主人,就是北京天下图。
其实,自汶川地震中获取到灾区第一张航拍图后,在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陕西安康泥石流等牵动国人的重大自然灾害现场,天下图的“飞鸟”就从未缺席过。每到此时,关鸿亮无论是否在现场,总习惯望着天空,仿佛注视着他们的“飞鸟”,目光中透着一种深沉的使命感和压力。
自筹资金承建全国的高分辨影像库,是2006年关鸿亮提出的设想,“天下图”拥有数据所有权,在国家测绘局的监督指导下,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影像增值开发服务。
“这样既能提高国家反恐、维稳、救灾、测绘等能力,企业又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预期的收益。”关鸿亮说,这个模式不是他们独创的,但真正付诸实施,“天下图”是第一个。
“我们要做地图领域的图书馆。”如今已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关鸿亮道出了酝酿已久的梦想,“目前天下图的服务主要针对公共和特定行业领域,我们现在正积极向大众应用领域进军,让这个‘图书馆为更多百姓服务。”
“以蛇吞象”的智慧
关鸿亮是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家,谦虚、注重细节、逻辑性强,“不会喝酒,不会写文章,只会埋头做事。”公司的名字“天下图”,是他想了两个月才想到的。
“我的性格里确实有谨慎的特点。”他说,自己喜欢提前做好布局,但多年的创业经历也开启了他性格的另一面,“有些时候是要去闯一闯的。”
关鸿亮看重践行,“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在他看来,工作就是“要跟打鸡血似的”,“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走向金字塔的塔尖。”
关鸿亮的拼搏让他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荣获“国家级特聘专家”称号。而现在,他开始把公司的经营管理交给其他高层人员,自己则更多地关注科研领域,关心如何在行业内发掘和培养人才。
“让社会更加智慧”是天下图的发展愿景,这是关鸿亮思索了很久才得出的结论。他想用他手里的地理信息数据实现智慧的功能,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
与IBM的“智慧城市”比起来,关鸿亮的“智慧社会”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元素在其中。用他的话说,“社会需要和谐、友爱和互助。”迄今为止,除了应用于水利、测绘、能源等行业外,天下图的影像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应急救灾等公共领域。
这一愿景背后,同时还隐含着另一个信息,或许不久的将来,天下图将在大众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除了面向政府和企业外,我们还想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虽然公司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和企业,但这并不影响关鸿亮对大众市场的美好向往。“大众市场一定是提供免费的内容。我们要练就强健的体格,在B2B市场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转向B2C领域,由此支付的边际成本就接近于零了。”
但是,他也意识到,在大众市场,只有把内容做好,才能找到商业模式的突破口。“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天下图可以提供高分辨度的地图、街景和室内影像服务,人们在约会和购物时就可以用到我们的产品。”但是这一模式的探索,可能要花五六年时间。
在这一市场,公司要面对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竞争者,但这并没有让他止步。
“大众市场想象空间大,需求层出不穷,一旦在某个细分领域成功了,就会达到蛇吞象的效果。正如谷歌与微软、Facebook与谷歌……”
关鸿亮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在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应用上,天下图比互联网公司要专业得多。
“B2C是一个梦想,我不会轻言放弃。”关鸿亮很坚定。而且,他已经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布局,开始了城市街景的数据采集。街景被关鸿亮认为是公司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窗口。直到目前,天下图已完成了包括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兰州、海南等省市的街景拍摄。如今,天下图的街景数据已经上线服务于中国电信的“天翼导航”、高德地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天地图”,天下图也建立了自己的地图服务云平台。天下图的云平台由于其技术及构架的先进性,获得了2014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迄今为止,关鸿亮和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果:建成全国最大的航空遥感中心、全国最大的无人飞行器遥感中心、世界技术最先进的像素工厂数据自动化处理中心,并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倾斜摄影技术,形成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低空遥感相结合,数据获取和处理相配套,覆盖全国面积最广、技术最先进、获取速度最快的对地观测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地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社会更智慧。”关鸿亮眼神充满自信。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