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容不下一座“教堂”

2015-01-27

博客天下 2014年14期
关键词:胡同教堂建筑师

北京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万城之城”之一,和罗马并称的笙歌不绝、香火不断的“永恒之城”。而在浮躁的年代,塑造美好的环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马岩松,这个1975年生在北京,留学美国,后回国创业的设计师,最希望改变的,是“用我的想法改变城市”。这虽然听上去漫无边际,却是一个建筑师最朴素的愿望。

“地标”在马岩松的记忆中泛着暖光,它们统统来自他长大的老北京城。

他在二环里长大,几次搬家都离不开胡同,景山北海成了他的童年乐园。他曾在景山亭子旁的石台上,目光所及处,整个帝都全在脚下。他曾扎进鲜有人迹的什刹海学习游泳。

“北京”这个词对于马岩松而言,无关权威,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参与感。虽然参与了许多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但对于“地标”,马岩松保持机警。他曾多次提到,如今中国的建筑太具象征意义,常常是与权力合谋的产物。他希望在东方自然体验的基础上诠释未来建筑,把城市的“目睹”、功能与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2009年,关于“胡同泡泡”的实践出现在北兵马胡同32号小院中,这个金属感十足的圆润物体,为原有的四合院提供了一个公用卫生间和一段通上楼顶平台的楼梯,改造老城居民生活的同时,试图挽救势不可挡的拆迁与消亡。

马岩松代表作

玛丽莲·梦露大厦(加拿大)

胡同泡泡(北京)

朝阳公园广场(北京)

戴璞代表作

树美术馆(北京)

但比胡同改造问题更严峻的,则是席卷而来的城市化—被大规模相似建筑的复制与扩张所磨灭的城市个性。在这样表面光鲜精神灰暗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建筑承载不了人性,人的自尊越发没有着落。

去年,“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在京城的实践,已落实开工在朝阳公园南门的中央公园广场项目上。这个办公商业综合体将建筑、景观与城市紧密结合,马岩松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跟自然对话的城市建筑。

相比70后的马岩松,80后新锐建筑师戴璞的建筑理念同样有对社会的思考。

戴璞从事务所独立后初试啼音的作品—位于北京宋庄的树美术馆—已经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但戴璞却只给出了60分,及格而已。

在树美术馆工期将罄的两三个月里,戴璞几乎夜不能寐,“一合眼就会梦到自己在和别人吵架,然后从愤怒中惊醒。”

项目进入最后阶段时,业主常带着三五好友前来参观,指手画脚。戴璞边妥协边抵抗,这让他痛心。譬如一处门洞,有人建议加装一道现代化的玻璃门,就此空间的流动感完全被割裂了。

当然,施工队的领悟能力也是个问题,毕竟像这样的私人项目,国家级的施工队是不会理睬的。“当时施工队的现场经理是一个60多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大爷,当然我也很尊重他,但在很多细节方面,对方都无法体会你的用心,他们永远都是‘差不多,凑合就行了。”

在外界看来,树美术馆这个项目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戴璞并不觉得建筑的物理完成度应成为评判建筑师工作的标准,“很多情况下,投资人的理念,建筑师和业主的关系亲疏,都会在中间搅动。建筑师不能仅局限于完成度上,我们应该看得更远,如何对我们的城市、未来,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如今树美术馆已经成为宋庄的地标性建筑,当然,也不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类的微词,甚至有抄袭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这样的质疑。

“为什么有人觉得我目前的几个作品偏东方、很日本?一个很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如今的经济增速和当初的日本很像,很多东西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去完成它。所以很多精细的部分,我们只能删去或者隐藏它。如果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工业革命基础和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我们也会产生很多像欧洲一样拥有精良细部和材料做工的建筑。”戴璞分析。

戴璞希望自己的建筑可以消解艺术的殿堂感,帮助人们除去心中芥蒂,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和艺术对话。“为什么日本民众的美学素养很高?在日本的美术馆里,你会看到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一边看展一边很认真地记着笔记。”

戴璞觉得,像图书馆、美术馆这样的公共建筑,应当是当代人精神皈依的教堂。“最理想的公共建筑模型,我想就应该像前一段时间曝出的新闻一样,杭州的一家图书馆,乞丐都可以走进去看书,只要你把手洗干净。”

相比戴璞理想中的美术馆,位于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就像一座居庙堂之高的建筑,裹挟着浓郁的政治气息。戴璞并不反感中国美术馆的严肃,从五四大街到美术馆后街,周边的胡同、三联书店,包括美术馆门前间歇上演的广场舞,让人觉得这里并非拒人千里。而正在筹建当中的新美术馆,选址鸟巢旁边,这样的地理位置让戴璞觉得不接地气。

同样的情愫可以平移到戴璞对北京的评价当中,他曾批评掌握大量资源的人对城市建设缺乏基本的敬业精神。最近他又在思考,在中国,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观念似乎是个有待讨论的命题—我们只有土地的租赁使用权,私人空间的概念也消解了。

浮躁的年代,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建筑师有无尽的美好设想与思考,只是现实残酷—购物中心变成了教堂,消费主义成了当代人仅存的信仰。

endprint

猜你喜欢

胡同教堂建筑师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天然大理石教堂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