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宠拜,付之一巨
2015-01-27三禾
三禾
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学习经历,执着地影响着法国摄影师Fabrice Fouillet的作品。他习惯透过镜头来诠释这些宏大的概念:社会、文化、宗教、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这组名为“巨像”(Colosses)的照片,绝大部分拍摄于亚洲。“这并非巧合,”Fabrice告诉《博客天下》,“而是因为最巨型的雕塑本质上是宗教的,代表着佛的形象,而它们主要分布在日本和中国。”
不过,语言阻碍了摄影师进一步了解这些雕塑及其背后的文化、宗教意义。“说英语是不够的,你很容易迷失方向,即使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似乎并不以为意,“旅行的大部分乐趣正是来自误解。”
这也是Fabrice之所以选择从不同角度拍摄这些雕像的原因。整组作品中没有一张正面照—这是为了“避免正面视图带来的传统(教化)功能”,大部分是侧面,有两张甚至是端端正正的背影。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它们都是城市景观中无法忽视的存在。最让Fabrice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仙台的大观音像,不仅因为它醒目的白色和100米的身高,还因为“这种规模的建筑出现在城市中是不可想象的”。
更令Fabrice期待的是印度正在建设中的萨达尔·帕特尔(Sardar Patel)像,竣工后,它将以182米的高度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雕像。
萨达尔·帕特尔是印度历史上的独立英雄,并不代表宗教。事实上,这组照片并不局限于宗教领域,在中国,Fabrice的拍摄对象就包括山西运城80米高的关羽像,和长沙橘子洲头占地3500平方米的青年毛泽东像。
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Fabrice如此解释:“雕塑是理想化的艺术,是政治、宗教的意识形态作品,其选择的对象大多是‘神一般的永恒存在,它们能够定义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象征。”
而当被赋予政治和宗教意义的雕像变得巨大时,它们的影响力也成倍放大。市民或朝拜者的身影在照片中零星地出现,与这些庞然大物形成鲜明对比,分外展现出“人类的渺小和符号的伟大”。
图 / Fabrice Fouille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