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2015-01-27苏锦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2期
关键词:意识院校高职

苏锦霞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苏锦霞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从学生阶段开始培养。高职学生作为即将走上一线工作岗位的当代学生,将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建设,因此,将高职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作为当前经济建设的自觉反思,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不仅是对其进行环保理念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将生态意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成为他们常态的行为习惯。

和谐社会;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高职学生

一、生态意识在当前社会的解读

生态意识的有无直接决定着当前社会以及人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同时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价值体系。从生态意识的内涵来讲,生态意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关系,能够把自然界、人以及人类社会综合到一起,整体反应三者的运动规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对某个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生态意识具有整体性视野,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生态意识的研究方法要求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要有所限度,不能超出地球生态的允许范围,更不能为了实现人类的目标而对自然界无限度开发,更加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乐的盲目倾向。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发展理念,生态意识所推崇的价值观是文明的价值观,要求适度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素质高、知识面宽广、技术应用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的高度,对于整个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影响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对高职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一定要不断强化,使学生们从思维方式上更加接受这种意识,不断形成习惯,从行为上正确践行这种理念,在生活中带动身边人共同构建具有生态环保的和谐社会。

二、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现状

(一)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意义

高职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意识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们是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力量,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职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对于我国整体生态意识水平的高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部门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虽然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能够践行这一意识。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当前教育中,还有很多学生在行动中没有达到生态意识培养的标准,一些与生态意识相违背的现象还仍然存在,例如有些高职学生随地吐痰,对于吃剩的饭菜和馒头等随地乱扔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有些学生对于公共设施的毁坏视而不见,对于杂物胡乱焚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将生态意识逐渐转化为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缺失,当前高职学生对于生态意识的培育还有一定的不足,甚至可以说远远滞后于其他学科的培养和教育。目前各种媒介的不断发展,使得高职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接触社会,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很多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和广电等媒体深入了解并且关注当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改变以往自己错误的导致生态污染或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培养和唤起自身生态意识。但是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生态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生态意识方面还有一些缺位。这就导致一些高职学生虽然自己对于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认识并且感受到了紧迫性,但是高职院校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给学生们以信息或者途径的正确引导。高职院校这种资源的缺位逐渐造成高职学生对于生态意识培养的搁浅或者停滞不前。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这种人才培养的场所的相关机制的缺位,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生态意识的提升,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三、当前背景下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首先要提升自身生态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教育载体

生态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整个社会文化的提高对于个人生态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个人提高自身生态意识,另一方面,社会生态意识的内涵也要求并且激发整个社会文化体系在稳定的基础上自觉转型。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体现着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层次,也是现代社会生态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文化生活的培养基地,校园生态文化的塑造和培养,显然应当更具亲和力和长期效益。并且,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能够让高职学生非常容易地接收并且融入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学生创造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共享文化带给学生的感染和提升,所以说,校园文化成为生态意识融人大学生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最佳桥梁和纽带。通过校园文化来传播和塑造生态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因此,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首先要在校园内对学生开展生态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深入开展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来讲,学校可以通过邀请生态学相关专家开展生态教育相关的讲座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开设生态培养和意识培养相关的选修课,提升学生自觉培养自己生态意识的能力,还可以利用高职学生自己的社团或者学生会等组织和团体,开展校园生态艺术节、校园生态运动会等操作性强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互动的模式,使校园生态文明逐步成为校园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生态意识培养等相关学科

高职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包括环境和文化的培养和带动,更主要的还是课程设置和相关教学的开展。只有给高职学生已经初步成熟的思想框架中再加以恰当的指导、系统的引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才能打破高职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将高职学生的生态思维和生态意识提高到整个主观世界的范围。而所有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开启全新教育模式,进行科学的学科设置和学科建设。也就是说,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和培养生态意识,必然要建立在与大学生关系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学科教育上。

传统的高职教育学科分化比较细致,强调专业性,所有学科中都细化为不同的分类。这样的学科设置对于学生专业性知识的培养是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容易形成偏见,让学生觉得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必然会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知识的学科,让人文学科的学生很难接受,将其作为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程进行教学更是无法想象。因此,这种分科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生态学本身是一门综合了人类学、文艺学、经济社会学和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并且其内容也是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将生态学打造成一门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完全有基础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将主要课程放置在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方面,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和谐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人类生存方式与环境生态危机”、“全球变暖与地球环境生态安全”、“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重点为学生讲授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危机,提高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实际行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三)高职院校要创设人文环境,增强对高职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

高职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对于生态价值观的教育,高职院校当前还有许多不足和欠缺。高职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生态意识的培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生态意识,才能更好地形成和发展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同时,高职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也就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意识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态氛围,对于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态价值的提升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人文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生态价值的提升具有直接作用。人文学科本身蕴含有生态价值观的理念,如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悟和发掘,能够体会到生态体系中最为感性的生态要素和人文精神的成分,并且以此为纽带,将生态理念和生态意识的观念传输给高职学生,丰富和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大学生对生态价值观形成更为准确和科学的认识。

(四)高职院校要加大相关社会实践,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生态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应该更多地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环境下提升生态意识,增强环保理念,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开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垃圾处理厂等,生动直观地了解和体会环境污染可能会给人类和社会所带来的各种不可逆的危害。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实习等条件深入到自然保护区,实地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调研和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们认识到生态意识养成的必要性、迫切性。另外,由于我国当前人均资源占有率在全世界都较低,环境的恶化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正常高速增长,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养成科学的生态理念,所以在高职院校还要开展生活教育,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低碳消费理念,不能盲目追求高消费,减少浪费,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态理念。

总之,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文明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高职学生具有成熟、鲜明而坚定的生态意识,必然能够伴随着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而逐步成为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最强的活力。因此,应该把生态意识的养成放在高职学生基本素质构成的重要地位。

[1]任凤琴,李国锋.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J].高教论坛,2012,(10).

[2]于冰,张高明.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1,(1O).

[3]李娜,胡润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李铁英.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0).

[5]蒙秋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内容——生态文明观教育[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刘福森,等.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后现代解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

[7]于冰.马克思自然观的实践性命题与现代生态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5).

G642.0

A

1674-9324(2014)42-0248-03

本文系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省级一般课题“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编号:XJK014CZY006)”系列研究成果。

苏锦霞(1980-),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院校高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