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背景下山西省环保物联网建设的现实意义及策略思考
2015-01-27杨海龙罗三保谢涛
杨海龙 罗三保 谢涛
(1山西省环境规划院 山西太原 030002 2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1)
1 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物联网势在必行
物联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环保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国内,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环境管理中的研究和使用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领域。对于山西省来说,从“十一五”开始布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与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为环保物联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有助于解决山西省环保领域长期存在的标准不一缺乏说服力、底数不清缺乏公信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破解“违法成本低”的工具
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执法是各项机制体制顺畅高效运转的保障,但是要破解“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必须有准确可信的污染物排放监督计量体系,山西省环保物联网建设通过在全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体系,在准确评测违法损害的基础上,打造严格环境监管的“天网”和打击环境违法的“利剑”,为地方环保执法部门打击违法排污、加大处罚力度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处罚依据,真正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彻底扭转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1.2 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基于环保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体系,有助于明确生态补偿实施的范围、补偿主客体、细化补偿金的测算体系等,明确环境资源价值,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在矿区和流域开展生态补偿物联网建设试点,在充分集成和应用已有环保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在试点区加密布点、提高精度,综合考虑运用遥感监测手段及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建设,协同感知、物物反馈,形成全面、立体、实时的环境与生态系统在线感知网络、传输体系及智能分析平台,实现生态补偿由主观粗放向精准定量转变,促进生态补偿实施方式和思维方式创新。
1.3 有助于环保信用体系的完善
环保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环保管理制度,以环保主体的环保信用行为为载体,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由环保信用信息征集体系、环保信用评估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及配套制度体系等4部分组成。山西省从2012年就积极开始探索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为突破口,在建立环保信用信息数据平台,逐步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4 有助于促进数据共享
环境监测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为监督执法提供有效证据,为环境科研提供详实数据。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虽然山西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已初步建成,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中环境监测仍存在重复建设严重、监测数据不一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环保物联网在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支撑。
2 山西省推进环保物联网建设的经验与成果
山西环保物联网项目作为促进山西省转型综改实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高度重视,经报国务院同意,已于2013年7月列入世界银行2014年~2016年财年贷款项目,批准额度1.5亿美元。通过世行项目一方面可以利用世行资金,避免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此为契机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对全面提升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按照“精准覆盖、全程掌控、重点突出、运行有效”的基本原则,开展了环保物联网建设总体思路设计和研究。拟通过对环境质量、污染源和风险源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决策管理,实现数据统一真实、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完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环保物联网架构,形成包括环境质量保障体系、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体系、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体系、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环保智能业务应用平台、安全防护体系等六大体系在内的省级环保物联网。
3 结语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来自执行,先进的法律需要领先的技术和理念来支撑,环保物联网为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环保物联网的发展也是适应环保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山西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山西省环保物联网的建设也将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智能环保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
[1]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
[2]常纪文.新《环境保护法》:史上最严但实施最难[J].环境保护,2014,10:23-28
[3]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