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构想:基于评估能力视角*

2015-01-27耿劲松陈英耀刘文彬茅艺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循证卫生

◆耿劲松 陈英耀 刘文彬 唐 檬 茅艺伟

责任编辑:刘兰辉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是对卫生技术应用或利用所产生的短期及长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研究形式[1]。卫生技术评估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社会伦理性等多方面提供科学证据,有助于卫生技术的合理选择、利用和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一种科学决策工具,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卫生政策乃至广泛的社会政策的研制过程中。本文系统分析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概况,并探讨开展技术评估的策略,基于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能力建设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设想。

1 研究机构分类及其能力分析

1.1 依托高校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门机构,是我国首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实验室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美国中华医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卫生部、科技部、上海市卫生局等各种渠道申请到多项科研项目。实验室利用卫生技术评估为主要研究领域搭建了多学科研究平台,研究涵盖临床医学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重点疾病防治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技术及政策效果评估、卫生技术的生物伦理学评估等,研究成果对我国卫生政策的制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7~2012年间共发表研究论文364篇,并出版7本教科书。

2002年6月,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成立,中心联合校内外药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核心团队。200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机构设有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整合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学科和人才优势。此外,原卫生部、教育部共同批准设立了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开展技术评估工作。

1.2 依托医疗机构的研究机构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建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3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获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成立中国Cochrane中心(Cochrane协作网第14个中心,亚洲唯一国家中心)。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启动分中心建设[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的临床研究信息;开展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临床科研和教学、政府的卫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培训循证医学骨干,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1.3 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是原卫生部的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是亚洲卫生技术评估网络(HTAsiaLink)的成员单位,其下设有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研究室共设3个学组,分别是卫生政策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项目经济学评价。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开展卫生政策效果评价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政策效果的科学依据;开展卫生技术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为适宜医药技术的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效果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项目实施结果的有效证据[3]。

原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咨询评估处,协助政府进行卫生技术准入工作,对现有及引进的卫生技术进行评估;对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进行传播;为政府、国内外机构和企业提供评估、咨询、培训、调查等服务。

此外,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依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是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及研究机构,中心组织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教育培训、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浙江省和广东省正在筹建卫生技术评估机构。

1.4 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能力分析

何种形式更优,从当前的情况看,是各有优势。依靠政府的机构和决策联系更紧密,但是面临机构的人才储备、学科背景等挑战;依靠医院的机构和临床决策有机融合,在有效、安全性评价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缺乏经济学和社会影响评价,评价视角偏重临床而轻人群;依靠高校的机构学科、人才梯队齐整、研究方法规范、国际合作较多,但不足之处是和政策决策疏远,评估项目相对较少。因此,不同类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对于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循证视角的卫生技术评估能力建设分析

2.1 提供高质量证据需求

近年来,新兴的卫生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和高成本技术数量增长迅速。如何对新兴卫生技术进行早期、及时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效益不合理新技术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例如抗生素的滥用[4],以及不同地区 CT 和 MRI的过度使用与使用不足[5]。卫生技术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问题也值得关注,如迅速增长的公共卫生经费并未显著减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6]。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不公平有可能导致贫困人口无法负担医疗保健费用[7]。为了缓解不公平现象并提高可及性,需要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证据,循证优化医疗保险的福利包[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基于最佳的研究证据因地制宜制定控制策略,多方联动有效遏制此类疾病[9]。卫生技术评估为世界各国缓解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和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10]。

2.2 推动循证卫生决策

目前,我国药物目录和医疗技术评估主要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为主,并未设立专业、独立的遴选机构。在评估方法上,主要依靠专家,而专家评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临床经验[11]。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开展和向政策转化明显滞后于卫生改革的进程及其对卫生技术评估活动的需要[12]。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布不集中,开展的研究工作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总体,零散的技术评估研究难以迅速推动卫生技术评估事业。有限的卫生技术评估证据和卫生技术评估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卫生决策的需求[13]。卫生技术评估的能力建设对于循证卫生决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构想

3.1 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有效提升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卫生技术评估为应用与管理卫生技术提供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并为卫生技术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为了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发展卫生技术评估作为卫生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把拓宽工作人员的卫生技术评估知识面、培养基于高质量的技术评估研究作为组织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

3.2 经费和项目保障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经费投入和科研项目立项较少。卫生技术评估人才的培养、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的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均离不开经费支持。建议通过优选卫生技术评估课题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研究团队进行评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学学会和协会等机构组织提出亟待解决的卫生技术评估问题,并设立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研究项目,通过对优选项目投入科研经费,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不断提升评估机构的研究能力。

3.3 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

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研究者的长效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鼓励研究者参加卫生技术评估学术会议,支持研究者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深造,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研究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研究能力。确立卫生技术评估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通过学术骨干带动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发展。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研究者给予奖励。通过长效培养机制提升研究队伍的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推动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14]。

3.4 全面提升评估能力和决策水平

决策者应结合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卫生技术评估问题,依据卫生技术评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使用高精尖技术,淘汰无价值的设备和落后技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重视卫生技术评估的传播和执行[15]。卫生技术评估过程中研究者与决策者通力合作,研究者基于决策问题开展技术评估;决策者基于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经济水平、资源状况和群众的服务需求进行循证决策。通过上述过程实现研究者、决策者和人民卫生需求的互动,逐步形成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交流合作和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研究者的评估能力和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水平。

[1]陈英耀.复旦大学组建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2):10.

[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平台介绍:网合中心分中心概况[EB/OL].(2013-07-10)[2013-09-10].http://www.ebm.org.cn/about.php?id=9&module_id=1.

[3]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室[EB/OL].(2013-07-15)[2013-09-10].http://www.nhei.cn/KS_4/ks_004/ksjs/index.html.

[4]Dong L,Yan H,Wang D.Drug prescribing indicators in village health clinics across 10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J].Fam Pract,2011,28(1):63-67.

[5]He D,Yu H,Chen Y.Equ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 and MRI in China:a panel analysis[J].Int J Equity Health,2013(12):39.

[6]Long Q,Xu L,Bekedam H,et al.Changes in health expenditures in China in 2000s:has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improved affordability[J].Int J Equity Health,2013(12):40.

[7]Chen M,Chen W,Zhao Y.New evidence on financing equity in 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a case study on Gansu province,China[J].BMC Health Serv Res,2012(12):466.

[8]Zhou Z,Su Y,Gao J,et al.Assessing equity of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rural China:results from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from 1993 to 2008[J].Int J Equity Health,2013(12):34.

[9]Yang G,Wang Y,Zeng Y,et al.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3,381(9):1987-2015.

[10]赵 琨,隋宾艳,郭武栋,等.卫生技术评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2):87-89.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药品和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亟待完善[EB/OL].(2010-07-19)[2013-10-10].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 aspx?version = edu&docid =2294163&leafid=3056&chnid=1027.

[12]陈英耀,刘文彬,唐 檬,等.我国卫生技术评估与决策转化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7):1-6.

[13]胡苑之,林 海,陈 洁.水平扫描在新兴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39-40.

[14]卫 萍,任建萍,颜丹丹,等.卫生技术评估认知与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23-25.

[15]徐文煜,薛 迪.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8-10.

猜你喜欢

研究者循证卫生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卫生歌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讲卫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