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
2015-01-27丁佳萍张鞠成王志康
丁佳萍,张鞠成,王志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临床医学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9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
丁佳萍,张鞠成,王志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临床医学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9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探讨如何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以达到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设备的不合理配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的目的和效果。
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购置;全生命周期管理
0 前言
随着医疗设备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以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我院为例,近3年在医疗设备购置方面的投入均在1亿元以上,目前医疗设备总资产将近10个亿。为了切实用好每一笔设备购置资金,节约成本,杜绝盲目购置,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进行合理规划,构建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设备购置管理体系,为院领导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从预算申报、论证立项、采购招标、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直到报废整个过程中对其实施必要、全面、合理的管理和监控的跟踪管理模式[1-2]。全生命周期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设备的购置管理和设备的使用管理两部分,前者趋向于经济管理,后者趋向于技术管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这两者的全面动态管理过程。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仅就如何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进行探讨[3]。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大致分为3个环节:① 前期论证评估-年度预算论证评估;② 采购过程中的评估-设备立项后采购前的调研评估;③ 后期评估-采购后使用中的绩效评估。
1 年度预算论证评估
1.1 使用科室进行年度预算申报
按照中央财政的上报时间,医院每年的设备预算申报工作安排在9月份左右。临床科室负责人在医院内网的“设备管理系统”中于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逐一上报来年采购预算,对于10万元以下的小型设备只需填写一些基本的需求信息,如设备名称、数量、预算资金等。但对于价值10万以上或需大批量采购的设备,除填写上述信息外,还需从申购该设备的必要性、可行性、迫切性,科室现有配套条件,预计效益等方面进行着重说明。力求从源头把关,减少申购设备的盲目性、随意性。
1.2 设备管理部门对预算作前期调研评估
设备管理部门对各科室上报的预算进行汇总分析,先大致了解临床科室对设备总的需求情况,进而再作详细的前期调研评估。此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需从多方面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走访临床一线科室,听取科室的意见及需求,了解科室的实际状况,有无人员、场地等相关配套条件,以获得真实、客观的论证材料。结合医院实际,尽可能配备“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经济合理”的设备。
1.3 设备管理委员会专家评估决议
设备管理委员会是审议和制定医院设备管理政策、监督医学装备管理保障部门工作情况的跨部门联合机构,主要负责审议医学装备管理保障部门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讨论医院医疗设备年度预算计划及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技术和可行性论证。通常由院长担任设备管理委员会主任,医院分管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相应临床科主任,放射、检验、超声等医技科室主任以及医务、财务、监察、医学装备管理保障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年度预算讨论”专题会议(讨论对象主要是10万元以上较贵重的医疗设备),委员们在听取申购科室及设备管理部门的汇报后,内部进行充分讨论,并将自己的意见填写在《年度预算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初步评议》表格上进行评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委员们的评议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1.4 医院院务会讨论决议
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评议结果上报给医院院务会,院务会在综合考虑使用科室、相关管理部门、设备管理委员会的意见后,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把控,制定的设备购置计划应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不盲目攀比,依据院务会审批的设备购置计划形成次年设备采购预算[4]。
2 立项后采购前的调研评估
在正式进入年度预算内设备采购招标流程前,设备管理部门还应该进行一些具体调研。
(1)市场调研: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应尽可能多途径、多渠道地广泛调查研究同类设备的生产厂家、使用单位,不能局限于某个品牌或某种型号,特别是针对大型贵重医疗设备,还要尽可能做到实地考察,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内部结构及安装场地等[5]。
(2)走访兄弟医院:了解医疗设备在其他医院的运行情况,对于判定不同品牌产品性能的好坏、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新购设备的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有极其重要的帮助,最终形成较为详细、客观的调研评估结果供院领导决策用。
3 采购后使用中的评估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我院对于使用中的医疗设备有一套成熟、科学的成本效益评估分析方法[6]。
根据设备功能、用途的不同,评估角度也略有不同,大致包括以下信息:① 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名称、设备金额、医院现有同类设备数目、使用年限等;② 功能开发利用情况-设备实际开展项目情况;③ 使用频率;④ 经济效益:年收益、投资回报情况;⑤ 社会效益:区域医疗覆盖情况;⑥ 设备状况:设备性能,故障率;⑦ 科研成果情况:针对科研用仪器设备应考核使用该设备的科研成果情况,如发表论文数、发明及授予的专利数等。
效益评估分析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象是投入使用时间已满1年的设备,所需各类信息要从多个管理部门收集,如年收支情况、相关配套消耗等信息需向财务部门调取数据,实际功能开发利用情况及使用频率、科研成果需深入临床一线科室实地了解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设备购置金额、品牌、故障率、同类设备数目等基本信息则由设备管理部门从相关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相比较而言,社会效益无法做到量化统计,需要管理者从另一个层面考虑,如引进该设备是否起到了提高相关科室的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改善患者的就诊环境,为病人带来更优质、周到、便利的诊疗服务等良好、积极的作用,从而进行综合评判。最后,设备管理部门将以上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得出设备总体应用分析报告,上报给院领导。为领导做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避免盲目、随意采购,减少医疗设备配置资源浪费[7]。
4 结束语
建立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研究和探讨医疗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运行规律,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保证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8]。我院这一管理体系经过几年时间的运行已日趋完善、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效益分析的数据大多来自人工统计、估算,没有相关的信息系统用于支持数据采集、实时监控,且难以做到单机分析;使用科室对于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还不够重视等。今后要进一步将设备的使用效益与科室绩效相关联,必要的话可在申请采购时让科室签订“目标承诺书”;对于医院来说,需加强科室与科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扩大诊疗范围,使设备效益最大化。
[1] 徐璞,毕乐明.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创建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装备,2004,(11):46-47.
[2] 黄坤,李彦启,胡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J].实验室管理研究与探索,2011,30,(4):173-202.
[3] 汤黎明,汪长岭,林燕.医院医疗设备购买论证相关因素内涵研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86-88.
[4] 葛毅,邓厚斌,王敏,等.医疗设备采购立项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2):105-108.
[5] 武敬伟.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43-45.
[6] 罗峥.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10,(7):37-39.
[7] 黄龙梅,董立友.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0,(3):42-46.
[8] 姚燕娟,傅海蓉,吴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24-25.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Full-Life Cycle Management Mode
DING Jia-ping, ZHANG Ju-cheng, WANG Zhi-k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Engineeri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9, Chin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and procedurized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full-life cycle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 avoid irration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full-life cycle management
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5.06.046
1674-1633(2015)06-0154-02
2014-11-11
2014-11-30
作者邮箱:1987djp12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