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培塑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27李宝和

中国煤炭 2015年4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性格职工

李宝和

(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关于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培塑的调查与思考

李宝和

(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论述了煤矿最常见的侥幸心理、无所谓心理、闹情绪心理、逆反心理、疲惫心理和摆脱心理等不安全心理状态,提出了解决上述不安全心理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要从管理上下功夫,以科学管理来减少职工不安全心理或减轻不安全心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

不安全心理 安全管理 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护工人生命健康与安全。但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三违”行为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为了更好地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培养本质型安全人,建设本质型安全矿井,本文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原因和如何培塑职工的职业安全心理进行了专题调查和思考。

1 最常见的不安全心理

(1)侥幸心理。产生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经验主义和小概率事件。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表现为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节省时间,得过且过,干活图省事。人们存在侥幸心理主要是对煤矿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出了事故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其实,事故就在他的身边,发生安全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无数血的教训说明,侥幸心理是导致事故的祸源。

(2)无所谓心理。这种心理容易对遵章或违章满不在乎,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总是认为规章制度是领导定的,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对安全生产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少人存在着这样的错误倾向:不违章就干不成活,违章是不可避免的,麻痹大意,不思后果。特别是一些老职工认为自己长期在生产现场,自己比管理人员更清楚现场的情况,对自己积累的经验深信不疑,认为自己过硬的技术素质不可能出问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违章操作如果没有出事,就容易强化以往的成功经验或习惯,却不想一旦出现问题,后悔莫及。

(3)闹情绪心理。情绪影响着人的行为,不良的情绪更是引发各种事故的重要原因。价值取向多元化使职工的心理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职工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集中表现在风险压力、期待压力和情感压力。诸如离婚、失恋、家庭成员出现患重病或死亡等突发事件、子女升学就业遇到麻烦、家庭不和睦、收入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本人健康和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追求职业发展、受到处分或不公正批评等等。当上述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超过本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难以自制,就有可能出现差错。这种差错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就可能埋下事故隐患,酿成事故的发生。有些管理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重罚轻教也会伤害职工的自尊心,一旦郁积迸发,情绪超越理智,就会演变为三违行为。

(4)逆反心理。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吹毛求疵,不分性质乱罚款;有的安全管理人员依仗手中特权,违不违章、罚不罚款是看关系、有没有后台,私下送礼花钱也能摆平;有的违章没有明确界限,说你违章你就是违章。这些不合理现象给工人造成了对抗心理,在操作行为上会表现为“你越是让我这样做、我越是要那样做,你越不让我做、我越要非做不可”等隐性对抗特征,心理学叫被动攻击(被动攻击者不会坦白地表现敌对情绪,表面很冷静,内心却怒火中烧)。有的表现为拖延,口头上答应的特别痛快,却迟迟不行动;有的是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却故意达不到质量要求。被动攻击的最高境界是特意疏忽,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会故意不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事情,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5)疲惫心理。煤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职工群众的心理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特别是一些老矿区,生产条件艰苦,工作量大,辅助时间长,特殊的工作环境,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长期积累的安全生产压力,特别是面对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也导致职工心身感官不灵,反应迟钝,偶尔失眠,极易发生错误动作,从而诱发操作失误和工伤事故。心理学认为,人进入疲劳状态时,动作迟缓,感观麻木,信号容易漏检,较难发觉事故征兆,发生险情时,不能迅速采取正确对策而酿成事故。在工业生产中有不少单调的、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人陷入瞌睡,自动化系统中的监控人员也容易发生疲劳和瞌睡现象。

(6)摆脱心理。表现为脱离牵制、束缚、困难环境的一种心理倾向。临近下班,急于上井的摆脱心理,出现班末赶工,特别是抢车抢罐等现象,容易酿成事故。有专家分析,这种摆脱心理与100多年来国内战事多发、社会人均资源有限、自然灾害屡发等有关,煤矿井下环境既艰苦又不安全,职工的恐惧心理加重,摆脱的心理暗示更浓。

2 对职工不安全心理的调适措施

解决上述不安全心理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根本上还是要从管理上下功夫,以科学管理来减少职工不安全心理或减轻不安全心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

2.1 注重个性差异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煤矿职工群体更是如此。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引导职工适应煤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特殊作业环境的工作,更多地发挥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挖掘潜能,实现安全生产。

(1)岗位与性格相适应。分析研究职工的不同性格,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每个职工的不同性格,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会有利于安全生产。理论研究证明,持续长时间的做一项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对性格内向的职工是较为合适的;艰苦的工作岗位,对注意力的要求比较低,经常变化的工作任务更适合于性格外向的职工,特别是像噪声较大的环境,高温、低温、高压等刺激较强工作岗位,性格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承受,耐受力更强。在安全生产和管理中,参照上述结论对职工的工作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合理的指导,就有可能降低事故率。像机电设备看护工和机动车驾驶员等工种,对在岗职工注意力的要求会很高,操作者自始至终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对外向性格者相对较难,而内向性格者相对来说则较易做到。

(2)团队成员与性格相适应。班组是煤矿井下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单元,班组就是一个团队,其工作关系是否稳定,对全矿井的安全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搭配班组成员,组建性格相适应的团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将性格、志趣、爱好较为相同的职工组织到一个班组,使大家在生产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互助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著名心理学者洛萨达提出过一个命题,在团队当中,好职工和坏职工的比例是17︰1时,也就是说当积极情绪比为17,消极情绪比为1的时候,人是最积极向上的,这个团队是运行最健康的;反之,则会出现问题。就是说团队中如果全是好职工,也将无法发挥最佳效益。因为从进化角度来讲,积极情绪的作用是让人探索和进取,而负面情绪让人自我保护以求生存。

(3)管理方式与性格相适应。煤矿安全管理的实践表明,由于职工性格的不同,在处理安全与职工的关系上,不能搞一刀切,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职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性格外向者易激动,富有冲动性,情感不易控制,情绪波动大,同时粗心大意,随便又不拘小节;而性格内向者则好静,循规蹈矩,不易激动,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常三思而后行,有周密的计划。要重视管理方式与性格相适应的研究和实践,按照不同对象的不同性格,采取适合的管理方式,进而有效发挥人的性格中积极方面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 营造民主的企业大家庭氛围

在导致职工情绪不稳的因素中,欲望得不到满足是一个主因。职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归属与爱、尊重3个层次上,如果在满足上述需求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就有可能引发更多的情绪问题,影响安全生产。

(1)企业要像一个大家庭。家的凝固力不只是利益相关的结合,更是企业和职工双方感情投入的结果。职工爱企业,企业也需要关注职工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实施恰当的感情诱导,满足情感的需求,努力增强企业的亲和力。

(2)安全生产要重视亲情管理。职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对职工的亲情关怀是实现企业人本管理的基本体现。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煤矿安全管理主要用物质利益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违章违纪行为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这种管理模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职工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充分体现尊重,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温暖和关怀,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只有亲情感化,才能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动力,才会克服对井下工作环境的厌恶感和恐惧感,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改善职工的工作情绪。面对家人的企盼和祝福,职工心中如果充满感激与对幸福的渴望,自然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规范自己的操作,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率,确保安全生产。

2.3 对特殊人群开展压力管理

工作场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冲突或对自己情感上有伤害的事件时,往往会在精神上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引起很高的情绪性心理负荷。如果忽略这些,不承认职场中情绪的力量和价值,就会预料不到可能造成的破坏。这种情绪性负荷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1)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职工在工作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效投入,那么组织就会平稳顺畅。如果职工在工作中心理磨损过度,将提升企业的风险水平。企业要追求利润,会面临很多风险,而忽略风险将带来更大的成本。管理好风险就是把握将来的命运,心理风险与心理资本都是新的名词,具有战略眼光的组织才会重视这样的风险管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营造积极情绪工作环境的大氛围,使职工理解工作场所中情绪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转变负性情绪,享受快乐的生活。允许职工表达工作中的各种感受,及时疏导职工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各个层面的压力,使其保持正向、积极的状态,通过压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2)针对问题根源给予解决。开展职工需求分析利于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分析职工情绪不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实施必要的引导。如果负面情绪是由职工职业发展受挫所引起的,管理者就要考虑职工岗位配置是否合理,为职工提供通畅的职业发展渠道;如果负面情绪是由职工能力素质较低所引起的,管理者则要为职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必要的心理辅导,鼓励职工自信的工作;如果负面情绪是由团队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管理者就应该通过团队交流来加强职工之间的沟通。只有及时掌握职工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对不同群体开展培训。长期以来,人们在对新职工进行训练时,往往只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智模式的训练,导致了许多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事故。对基层管理人员要进行心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对特殊岗位要进行人格气质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岗位的能力。而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例会和私下交流等方式帮助职工树立积极的心态,在遇到工作压力与挫折的时候给职工更多的激励,帮助职工正确看待困难与挫折,树立信心达成目标,这样可以使职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方面能够自行缓解。当职工由于岗位局限无法完成一些工作任务时,会产生焦虑和巨大的压力,这时管理者可以聘请EAP专业人员参与,帮助职工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管理绩效,从而使职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证。

[1] 赵长城,何存道.事故中的人格因素——内外向性格与事故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9(1)

[2] 程学建.从数值分析阿刀亥煤矿的安全技术防范举措[J].中国煤炭,2012(9)

[3] 赵振海.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质量标准化体系比较探究[J].中国煤炭,2014(4)

(责任编辑 张艳华)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psychology of safety and training of coal mine workers

Li Baohe
(Fangezhuang Mining Industry Company of Kailuan Group Co.,Ltd.,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The common unsafety psychology in coal mines,covering fluky psychology,indifference psychology,emotional psychological,reverse psychology,mental exhaustion,evasion psychology,was discussed.Meanwhile,the solution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unsafety psychology on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was put forward.Fundamentally,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reduce miners'unsafety psychology or lighten the harm of unsafety psychology to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unsafety psychology,safety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afety in production

TD791

A

李宝和(1962-),河北唐山人,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工会主席。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性格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猫的性格爪知道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关于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的思考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