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友“统治”中国

2015-01-27王小元

时代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宏儒李山财政金融

王小元

反腐风暴打出的西南石油大学圈

2013年8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纪委对外公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华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冉新权、总地质师王道富等3人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一日之内,中石油3名高管落马,舆论为之震动。而梳理三人的简历,他们竟系出同门。公开资料显示,李华林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物探专业。冉新权1982年9月考入西南石油大学,先后获得采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王道富则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专业77级校友。

反腐风暴让人们意识到西南石油大学在中国石油系统的江湖地位。

1958年3月,位于南充、武胜、遂宁的3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坐镇南充,打响了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西南石油大学首任院长,便由时任石油工业部基建司司长的马载担任。

五十多年来,这所专业性极强的大学,为中国石油系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也被提炼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西南石油大学桃李之盛,从一个细节便可窥知。2012年2月,西南石油大学北京校友新春联谊会上,校友们汇聚一堂。其中,单是来自石油系统的部级高官就达十余人。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刘宏斌、李华林,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焦方正,中海油技术总顾问周守为等三大石油集团的高管,均以校友身份与会。“联谊会现场就可以召开一次中国最顶级的石油产业高峰论坛。”参会的民营石化企业总裁如此说道。

“无论什么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友圈子。但作为石油系统的校友圈子,又和其他学校有些不同。”相关人士称,其他综合类大学,毕业后同学们奔赴各个领域工作。毕业宴席一聚,有时真成人生永别。西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在石油系统工作,校友之间经常有碰面的机会。另外石油行业比较特殊,校友们不仅有同窗之谊,有些人还一起奋战在大漠戈壁、深海油井,这样又多了一份战友的情谊。“既是一起同过窗的同学,又算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如果再一起分过赃,那人生几大铁关系,基本就凑齐了。”

朱镕基的学生们

2014年清华经管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EMBA12-A班同学集体给老院长朱镕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虽然我们没能亲身聆听到您的讲授,但是,通过学习您的著作,使我们对为人、做事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受益匪浅。”2014年4月26日,朱院长的回信来了:“近日收到清华经管学院EMBA12级A班全体同学的来信,看到同学们放眼全球,走向世界,而且深入到边远贫困地区体察国情民意,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有把世界上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经营管理人才。”

1984年4月,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挂牌,朱镕基任首任院长。1994年成立10周年,朱镕基还特别题词:“经管学院要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要敢于借鉴。”2004年,经管学院成立20周年,退休后的朱镕基为之题诗:“应运而生,顺势而上;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目标高远,志在登攀;清华风范,世界之窗;廿年耕耘,桃李芬芳;管理英才,期成栋梁;诚信为本,廉洁自赏;但求实效,不事空谈;殚精竭虑,完美是盼;建院兴国,实所至望”。

自1984年任首任院长至2001年任国务院总理,三年之后冗务缠身辞去院长一职,执掌清华经管学院17年间,朱镕基桃李遍天下,当年那些风华正茂、豪气冲天的学生们,如今已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力量。

现任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杨宏儒是朱镕基亲自带过的四大弟子之一。1981年,杨宏儒考进经管学院,在这里从本科、硕士一直读到博士,在经管学院共学习了11年。但杨宏儒接受导师指导的机会不多,因为那时朱镕基已调至上海任市长,工作十分繁忙。

后来,朱镕基曾对学院的老师说:“他(指杨宏儒)的论文我没有看得很深,一看就困,”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理论”。杨宏儒现在说起这事来,仍面露愧意,“我那时过于追求理论表述的严谨性,文字比较晦涩,有些话的定语也很长,作为一个市长,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再看这样的东西,确实是一看就困,现在我能理解了,真是很难为他。”

尽管朱镕基没有时间尽一个导师的职责,但他还是尽力为杨宏儒提供一些增长见闻、锻炼能力的实践机会。杨宏儒回忆说:“他在上海的时候,我曾去上海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把我交给上海市经委研究室主任。让我们一起研究上海市工业状况。那时的情况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各种产业、企业应该怎么搞都是很清晰的,那都还是国有企业,好像怎么做都是一大堆矛盾,我想他可能是希望我能拿出些东西来,对他能有所帮助,但可能是我当时太年轻,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比较表面化,有些东西过于抽象或是追求一种模式,不是特别符合实际应用。虽然最后也写出了一大摞的研究报告,我估计他可能也是看不进去。”

杨宏儒现在重温此事仍不无遗憾地说,“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和杨宏儒一样,现任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董事总经理的李山同样也受到了朱镕基的强烈影响。

1986年7月的一个傍晚,在为经管学院毕业生饯行的宴会上,刚刚考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李山,走到朱镕基面前,告诉他自己将去美国留学,朱镕基问:“哪一所加州大学?”

“戴维斯分校。”李山回答,

“你学成一定要回来。”朱镕基叮咛他道。

“没问题,我出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一定会回来。”李山说。

“不是政审问题,国家确实需要人才。”朱镕基加重了语气。

“那我应该学经济学中的什么专业呢?”李山开始认真求教。

“什么都要学,还要学习日本、欧洲的经验。”朱镕基说,随后,朱镕基在李山的毕业留言簿上赠言:“博采众长,学通中外”,然后又补充道:“我这几个字不是随便写的,你要好好努力。”

李山没有忘记朱院长的话,在美求学期间他先后选修了6个专业(美国博士一般只要求学两个专业)。

“我的学生怎么都不回来呢?”李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朱镕基问这句话的时间——1997年2月25日。那天下午,时任高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李山,陪同由公司总裁率领的美国高盛投资银行5人代表团在中南海紫光阁拜会朱镕基副总理。

当走在最后的李山站在朱镕基面前时,朱镕基问了上面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措手不及的李山有些慌乱地说:“会回来的。”朱镕基似乎看出了李山的尴尬,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不是责备你。”

宾主依次入座后,朱镕基继续发问:“我付多少钱你才愿意回来?要付高盛的工资吗?”“不需要,只要能为国家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就行。”李山认真地说。

两个月后,在清华经管学院报告厅,一份由李山起草的利用海外金融人才创办国家投资银行的倡议书,经赵纯均副院长交给朱镕基总理。

一年以后,已调往伦敦任高盛欧洲企业并购部执行董事的李山,借朱镕基总理在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机,将一份《中国国家投资银行筹建草案》和一份志愿回国效力的海外高级金融人才名单当面呈送到共和国新总理的手中,并力陈创办股份制国家投资银行的重要性。

几天以后,李山受到时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的专门邀请,从伦敦飞往北京。陈元带给李山的消息是:朱总理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正式要求,国家开发银行转换职能,办成国际水平的投资银行。

李山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回伦敦向高盛公司老板提出辞职,就被留在北京,担任投资银行筹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他的学长陈元亲任组长。

“人大力量”

稍有心者就会发现,近几年来在国内各式金融投资论坛上总少不了“人大”的校友。他们凝而不散、自成体系,形成一种难以忽视的“人大力量”。

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基本建设经济专业正式改建为投资经济系。

其时,国内证券业正值萌芽期,校方相关的研究和教学重点逐渐转移至金融投资领域,投资经济系的学生对证券投资亦饱含浓厚兴趣和热情。1987年入学的裘国根就是其中的一员。

1991年,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裘国根发起组织了人大证券协会,在校内开始模拟股票交易,并最早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这包括1991年入学的李旭利。1992年,裘国根还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词典《股票债券全书》的编纂。

毕业后,人大财经类院系的学生大多成为较早一批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创建者和参与者。

2009年,各自在投资界打拼了十余年的裘李二人再聚首,以合伙人形式成立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如今,1989年考入人大、现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的莫泰山也即将加盟重阳。当年一起读书的伙伴,20年后将组成“人大铁三角”。在事业相近的领域内,这群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同学最为亲密。

人大毕业的投资人,其凝聚力不仅止于此。

“不完全统计,在金融监管部门,人大的局级以上干部目前就有58个。”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一位老师说,尤其是85-88级毕业的校友是主力。

不仅仅在80年代,据相关人士回忆,在2008年的上海校友会的迎新会上,一百多名到上海工作的人大毕业生中有八十多人在银行、证券、基金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这与人大经济金融学科门类多、分门别类细致有关,人大还有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这样的专业研究机构。”李振宁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介绍,人大在新中国最早成立金融教学和研究机构,当初是以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金融领域的需求多元化,逐渐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5年一次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人大金融系3次获得第一名。

目前,人大经济类学科集中在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等,而许多目前活跃的金融实业界人士多毕业于这些学院,“江山论坛”的许多核心成员更多来自财政金融学院。

当年的经济投资系与财政金融系如今已合并为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最早的前身是1950年人大建校时的财政信用借贷系,也是人大最早的八大系之一。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和第一部财政教材即诞生于此。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各地学术界的财政金融领域学术带头人多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这里汇集了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财政金融学界元老。

事实上,财政金融学院还参与组织了一个名为 “货币圆桌会议”的活动,也是由人大校友、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企业银行业务主管贲圣林、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等人发起。

正如裘国根所说,“校友间有相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相近的专业,即使许多年后也更能志同道合地与其他校友走到一起。”

除了这些重点院校以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同样具备强大的影响力。

2014年5月,未满49岁的易会满接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让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所高职院校办学38年来,近百名校友成为省级分行及以上领导,其中支行副行长以上干部5000余人。除了易会满,现任农业银行总行副行长楼文龙、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等金融大佬均毕业于该校。

而查阅国内主要银行高管的简历,更会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银行高管在进入职场前几乎都就读于财经类院校,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学校。所以,中国最盛产行长的地方绝非清华、北大这样的著名学府,而是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湖南财经学院、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这样与央行关系紧密的非“知名”学校。

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齐名的湖南财经学院,就走出了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和农行董事长蒋超良等人。当地还有说法,湖南财经学院向中国输送了1000位大大小小的行长,这些人执掌了中国金融产业三分之一天下。鼎盛时期,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有17个省的分行行长全出自这里。

除了石油、金融,还有电力系统。号称中国电力黄埔军校的华北电力大学,其毕业生占据了中国电力系统管理层的半壁江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电力等大企业的总裁级领导中,均有多人出自该校。

猜你喜欢

宏儒李山财政金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驴殇
驴殇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
甘肃省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研究
我国财政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及化解策略
银行精英谢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