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像艺术批评的几个相关问题
2015-01-27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430000
田 戈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430000)
关于影像艺术批评的几个相关问题
田 戈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430000)
影像泛滥如斯的时代,阅读一幅摄影作品的内涵、意义变得尤为重要。至少应当获得一些如何解读摄影的基本方法,以期分辨照片的类型、照片中的意义有哪些,怎样分辨一张带有意义内涵的照片和一张无意间随手拍摄的一般照片。当我们同时面对一幅影像作品和一篇批评家的文章时,我们的目光大多会直接关注于前者,唯有我们对于照片的意义和主旨显得模糊不清,无从下手无法准确的分析其内涵时,我们才会求助于批评家,以期获得作品的阐释。面对如此,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摄影批评家到底在从事怎样的工作?其目的是什么?是依据怎样的价值标准和理论基础在从事这样的工作?
影像艺术;批评;批评方法
影像泛滥如斯的时代,阅读一幅摄影作品的内涵、意义变得尤为重要。至少应当获得一些如何解读摄影的基本方法,以期分辨照片的类型、照片中的意义有哪些,怎样分辨一张带有意义内涵的照片和一张无意间随手拍摄的一般照片。从根本上说,对于照片的解读是通向有一定水准的评论的基础。如果对于作品的内容的细节能够以文字加以细致的描述,然后展开一定的、可靠的阐释,那么对于作品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靠近了更加严肃的评论。所以说,从描述到阐释是对作品进行评论的大幅度的跨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具有主观意识和主观创造性的论述,即是对于作品的评论,基于此评论的基础上的升华,则是对于作品的批评,是对于作品的理论化的结晶。
当我们同时面对一幅影像作品和一篇批评家的文章时,我们的目光大多会直接关注于前者,唯有我们对于照片的意义和主旨显得模糊不清,无从下手无法准确的分析其内涵时,我们才会求助于批评家,以期获得作品的阐释。由此可见,批评家始终处于一个次要但并非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在众多意义模糊不清的作品面前,批评家根据其对艺术史、摄影史以及对于艺术批评理论的掌握,总能找到通向作品隐藏的内在含义的入口,并激发我们的共鸣。然而,在当下,似乎人人都有权利对于影像进行批评活动,人人对照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拥有话语权。但是,对于影像的判断来说,如何评判一个批评家的理论和言辞是否准确、恰当、能够深入影像其表,其困难程度必然性地大于评价一幅照片。
面对如此,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摄影批评家到底在从事怎样的工作?其目的是什么?是依据怎样的价值标准和理论基础在从事这样的工作?由此,我们便会对如何区别评论家与批评家而心生疑虑。
纵览中国摄影理论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会混淆摄影评论家和摄影批评家,并且摄影评论家往往会取代摄影批评家,认为文章中的随感、罗列理论名词,或者仅仅是对作品的文字描述也属批评的范畴之内,而诸如此等文章,自然可规避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而我们对于批评家的看法固执地成为与现实为敌,公开决斗的异类。另外,近年来,源于中国国内的影像艺术作品的大量被购买、收藏,部分批评家加入了影像艺术品市场流通的链条,并受到画廊或艺术机构的雇佣,在利益的主导、驱使下成为艺术家成名的市场推手,为作品的销售摇旗呐喊。甚至,在这个行为过程中获得权利,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批评”的独立性,且使批评家的理论性的权威地位遭到质疑。
所以,为了明确摄影批评家的工作范畴和怎样进行摄影的批评工作,以便使我们在阅读批评家的批评文章时,不致于手足无措,明晰作品的意义和批评观点,我们的确有必要对批评的方法和过程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从中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批评的定义
批评这一术语往往包含着几种不同的意思。在艺术批评家对艺术作品进行哲理性思考时,批评这一定义的内涵远不止评判这一方式。美学家莫里斯·维茨得出结论:批评家在进行批评时会做出四件事情中的一件或多件:描述、阐释、评判、理论化概括。即,有些批评家会对作品进行描述,有些批评家会在描述的同时对作品进行阐释和评判,也有些批评家会做所有的四件事情。而这四件事中的任何单独的一件本身就构成了批评。评判并不是批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批评家在进行批评活动中所作的事情,远不只是表达自己的喜好、偏爱或者贬损。诚然,批评家的确会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有时也会带有负面的评价,但通常来说,正面的肯定应多于负面的否定。正如勒内·理查德所说:“为什么要把你所厌恶的作品介绍给公众呢?”
“批评”自始至终都不应当完全是持负面意见的行为,它应是包含更为广泛的活动:它当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而进行的卓有见地的论述行为。
二、批评的种类
批评分为试探性审美批评和论证性审美批评。
试探性审美批评通常是对作品内涵进行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尽可能全面的探知作品的审美层面,确保读者能够探知作品的内涵。而在进行论证性审美批评的时候,是在全面地对作品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批评家对作品的正面或者负面的缺失部分进行客观的评判,并对阐述和评判所依据的准则和标准进行交待,批评家会给出他们评判的论点,并努力使读者以他们阐释和评判的观点去欣赏和思考他们评判的作品。
三、批评的态度
批评应如何展开、呈现,批评家所持的态度各不相同。阿比盖尔·所罗门·戈杜把批评视为提出问题的过程:“首先,所有的批评实践——无论文学还是艺术,或许都应该围绕问题的提出展开。”这意味着我们在对作品提出疑问:这件作品的内容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可以与这件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持不同的看法吗?也就是尽力从直观的层面,排除隔阂和障碍直接面对作品的本质,尽力思索如何对作品进行阐释。从这一方面来讲,批评家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作品的本质和最直接的内涵向公众传达。简单的说,就是“阐述、传达、和尽其所能的启迪”。
另一方面的观点,也有批评家认为:批评应当具有独立性、怀疑的态度。主张批评家应当与公众艺术机构割裂开来,避免观点被挟持,而这种怀疑的态度并不是要带有敌意或是仇视,而是应当具有独立性、建设性和肯定的批评。
四、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关于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批评家认为作为批评家应当与艺术家深入接触、了解,两者结成伙伴关系,从艺术家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分析对于作品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方式;另外一些批评家则认为,应当与艺术家时刻保持距离,时刻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抱有怀疑的态度。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批评家与艺术家应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批评家从艺术家及其作品当中得到对于作品的启发,而艺术家则从批评家的文章观点中得到自我艺术思想的共鸣、论证以及升华。而二者之间的交往各自应当恰当的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互相挟持。这时的批评家应该保持头脑的清醒,要认清自己应当是为了公众而撰写批评文章,而不是为了某个艺术家或者展览而撰写文章。有批评家说道:“在与艺术家发生关系时没有感到疼痛的是妓女,为了撇清关系以不至于被玷污而避而远之的是处女。两者对于爱情都一无所知。”
五、批评的价值
阅读一篇优秀的批评性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熟悉的艺术作品,增长我们的知识。在欣赏过一件艺术作品时,阅读批评文章,会增进我们对作品的认识,会拓宽我们的观点——如果我们认同他的观点的话。即使我们不同意他的观点,亦会借助相反的观点以强化我们自己的观点。
对于批评家而言,阅读其他批评家与其相同看法的文章会丰富自己的观点,对自己表达的观点进行补充,拓宽自身文章的广度以及深度,使自己的文章更为饱满论据更为充分且充满力度。如果看法不同甚至相反,那么这种情况下批评家也会从自己思考对立面进行思考,对自己的论证提出不同的论据,从另一个角度反面印证自己的观点,强化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
对于作品的欣赏者而言,阅读批评文章也是大有好处的,我们可以带着观点去欣赏艺术作品,在带有思想去欣赏作品时会大大延长欣赏作品的时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展览上欣赏每件作品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十秒钟,如果没有思考的支撑,那么这种走马观花般地欣赏则毫无益处。
批评家往往是比一幅照片或一次展览更为广阔的视角来思考艺术作品的,他们通常是把一幅作品放在比作品本身更为宽泛的语境中思考作品的,这个语境包括社会因素、艺术家其他的作品、作品发展的脉络,甚至是艺术家的生平、师承关系,以及受到哪些其他艺术家的影响。所以批评家的批评目的与回馈就在于观者能够按照批评家文章中的思想去思考艺术作品,能够进一步的增进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