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重点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工作进展
2015-01-26高林
高林
摘 要:我们国家从今年开始,正式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主体,这标志着我们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工作正式开始启动。具体工作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组来负责,一个是国际化标准工作组,另外一个是基础工作组,这两个已经启动。同时,我们国内也在深入的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标准;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跟差不多40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相应的智慧城市,工信部在2012年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调研,对部分城市、部分企业智慧城市的建设做一个摸底。在这个调研中,我们对智慧城市发展和问题和挑战列了一个清单。从企业来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其次,参与的厂商缺乏协作等其他一些因素。从我们智慧城市的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最高的一个需求就是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和协作,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各个按条、按块的信息孤岛。其次就是缺乏相关标准,从这方面我们觉得在标准化方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需求。
目前,标准制定的主要方式一是要先明确框架,根据这个方式我们把行业一些共性的标准需求和现有的一些标准化基础经过调研确定了标准体系的框架,这个框架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光包括智慧城市特有的一些标准,也包括建设智慧城市碰到的一些基础标准。综合现在已有的这些标准,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的技术,也涉及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综合领域的信息系统。
先期启动的一些标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一些术语,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因为术语属于技术语言的统一,到底什么叫智慧城市,你说的和我说的可能不是一回事。
第二方面就是架构,这方面涉及到一些基础性的参考架构,并不是说所有的都按一个架构来做,但是大家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架构,对于日后不同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不同领域的互动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评价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受关注的话题。评价的模型、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方法,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关注信息资源的一些标准,在汇聚、共享、共用方面都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标准化的作用。
我们看一下BSI(英国标准协会)观点,2013年6月份BSI发布了一个《标准在智慧城市中的角色》的白皮书,提出有四个层面的标准:
第一,城市决策者如何设置目标和评价成效。已经具备了一些标准,包括BSI的8900可持续发展,还有8904社区可持续发展指南,ISO全球城市指标,PAS2070城市碳排放评价。
第二,基础设施和服务之间的信息如何获取、共享。目前,对于信息系统服务交互相关的这些标准有很多,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等等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标准。
第三,智慧城市服务发展中有何风险、如何管理。
第四,城市如何建立对愿景的统一认识。就是什么是智慧城市,有一些框架。
从这里可以看出各国在智慧城市标准化理解方面都是大同小异的。
目前,尤其是进入2014年以内,国际标准化ISO、IEC都成立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标准,国外的一些组织也开始建立工作。我们国家从今年开始,正式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主体,这标志着我们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工作正式开始启动。具体工作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组来负责,一个是国际化标准工作组,另外一个是基础工作组,这两个已经启动。同时,我们国内也在深入地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包括担任ISO的副主席,ITU的副主席等。同时在ISO和IEC我们也承担召集人和秘书的责任。
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框架在这个工作组框架里面已经经过优化,目前包括几个部门。总体标准包括术语、架构、模型等。与自身技术相关的包括感知、网络通信、存储、数据融合等等领域。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包括IT的基础设施,以及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建设方面包括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实施管理、运行管理、生态等等方面。管理和服务包括各个领域电子商务、信息融合等等这些方面的服务标准。还有一些产业和经济方面的,在整个这个标准体系框架之下,目前在有序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这个框架里面也把目前国内跟智慧城市相关的一些标准化的技术委员工作组等协会的力量都团结进来一起开展工作。
目前已经立项的有六项国家标准,如智慧城市的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管理等。
在我们智慧城市概念模型里面提出了几个维度,一个是建设初期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第二个维度就是智慧的要素,包括支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宜居、管理服务、产业健全、安全保障等。另一个就是运维,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说全面开展,任何一个城市说在所有的领域全部智能化都不可能,必然要选择一些地方先开展。结合这些不同的领域,也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维度。
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参考模型,主要包括计算和存储、网络通信、物联感知、ICT技术方面。从数据的融合、智慧的应用,还有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体系等出发,也能建立相应的模型。
下面介绍一下智慧城市评价主要体系的工作进展,这也是目前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工作,非常受到大家的关注。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所以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文本性、科学性、系统性、可开展性等几个方面来建立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一个是通过一切的技术手段,第二个是达到的目标,生活环境宜居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等。所以我们的评价指标也是从技术手段方面,和成效方面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同时,每个领域、每个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有所侧重,按照不同的领域的维度和时间的维度,也有不同的评价方法。所以,在整体能力和成效两大方面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时间阶段和不同的领域,对整个指标体系可以进行相应的裁减。
目前的评价指标,刚才提到了在成效类评价指标里面包括了公共服务、生产管理、生态宜居和产业体系。能力方面包括信息措施、基础设施等。
最后介绍一下近期的重点工作,下一步根据总体指标的安排,目前准备立项实施的标准涉及到总体方面的,支撑技术方面的,建设宜居方面的,管理方面的等,准备立项实施。同时,也开展这个标准的验证工作,选择一些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验证。另外还开展一些大的研制计划,随后在年底会把这些方案拿出来,按照领域划分,2016年之后会在各个行业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
南开大学团队研发智能系统 治霾实现“精细化”
日前,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毛洪钧教授课题组研发了一套可完整“追踪”城市每条道路上机动车排放情况,并实时绘制出机动车“污染地图”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为城市空气质量模型、雾霾预报预警系统提供详细的机动车“排放清单”,同时也可对政府限牌、限号、黄标车淘汰、路查路检、低排区限行等调控政策提供效果评估和改进建议。近日,天津市政府与该中心合作,未来该系统将助力美丽天津建设。
“这个系统可以模拟路面上每一辆汽车实时状态下,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PM2.5的排放情况,还可以测得车辆的实时油耗情况。最重要的是,这些结果还可以以道路、网格和区域等不同形式直观地‘绘制出来。”该中心研究人员荆博宇说。
“这套系统从地区尺度上实现了对国家和各城市机动车排放量进行准确估算,从时间尺度上实现了对过去、现在、未来污染状况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实现了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移动源评估和决策,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课题组负责人毛洪钧教授说。
据了解,该系统曾为南京“青奥会”赛事环境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在无重污染天气不限行政策下,实时监控并预测空气质量,为组委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目前,北京、廊坊、保定、唐山、伦敦等城市也在进行系统的示范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