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生存法则

2015-01-26段旭吴松刘晓夫吴松张欣男李夏蒋晓鹏

汽车生活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都汽车内容

段旭 吴松 刘晓夫 吴松 张欣男 李夏 蒋晓鹏

我们正处在一个传播剧烈变革的时代,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以及细分化的眼球经济对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刚刚过去的2014年,自媒体浪潮的突然汇入,搅动了传媒的一池春水,一些圈内人甚至将其称为自媒体元年。

深度与碎片化齐飞,个人与团队一色。对自媒体运营者来说,自媒体内容如何定位?做给谁看?怎么做?如何吸引粉丝?盈利模式是什么?内容质量与商业运营两者如何平衡?互联网的创新与分享精神如何体现?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汽车媒体乃至汽车业内外的人深思。

2014年年底,汽车生活传媒集群主办《蜀山论剑——首届四川自媒体人沙龙》,邀请成都20余位知名的自媒体人就当下媒体转型的困境与新生,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畅谈、分享各自的经验,探讨未来营销传播的方向。这是一场关于思维创新的头脑风暴,一场关于新媒体发展未来的思辨。

话题一

媒体的革命和媒体人的转型

我1997年进《人民日报》,后来在《成都商报》。在传统媒体中毒太久,出来后没什么互联网思维,我的互联网思维是张勇启蒙的。当时在报社工资高,舍不得走,但一夜之间发现所有人都在做自媒体。我现在很后悔在报媒待的时间太长了。

张国鸿

《云堆汽车榜》创始人

成都云堆科技有限公司CEO

我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的赢家出现,腾讯都还算不上,只能算最领先的,因为还没到最后。

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越来越细分,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新的机会,之前PC时代大而全、门户的这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所以每个人都很有机会。张国鸿说他从《成都商报》出来晚了,实际上也不晚——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大门为每个人敞开。

张勇

《汽车控》创始人

成都智同博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在都市报汽车版做了近10年,后来在报社内部正式称谓为“经营记者”。走在纷繁芜杂的市场前沿,我给自己的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写手”,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不是一个拉广告的。时至今日,这份安慰略显凉薄。放眼全国,当今没有几家都市报的汽车版养得起专职的“写手”。虽然我相信王飞(《十二缸》副主编)从成都商报辞职不是因为都市报“养不起”,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已经不是以王飞这种为代表的都市报汽车版写手们的时代了。

话题二

自媒体

如何做内容

李夏

汽车生活传媒集群新媒体事业部

掌尚车市主编

从之前做杂志转到自媒体,我觉得内容肯定是不死的,它只是在不同的平台和介质发表而已。我做自媒体半年来,发现除了业内人士,还有很多车主在关注我们的号。

我们服务性的内容大家还是蛮关注的,很多我们认为简单的问题,对于车主来说是有用的。我们在走访经销商、参加车主活动时,车主会建议我们多做一些关于驾驶技巧、安全驾驶的内容。

现在我们一是关注行业热点,二是做服务性的内容。

赵新慧

我认为只要你把自己定义为媒体,内容都是为王的,除非你是服务号。只要你跟媒体沾边,内容都是必须做好的,只是说能不能找到一个读者感兴趣的点。

其实在生产内容上,需要拓宽的是互动,将来推送的文章后面会有评论功能,这个是腾讯已经确认了的,这些互动需要将来我们把它运用起来。

微信本身太封闭了,没有办法点进去看到读者对这篇文章的态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在汽车之家发文章的原因,因为每篇稿件下面大家是骂是夸,我们都看得清楚,所以说利用平台互动的功能对自媒体有十分大的好处。

段旭

《汽车生活》执行主编

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真实、透明的时代,做媒体广告的不可能再当“骗子”了,必须拿数据和效果说话。未来的媒体,必须是精准传播、效果传播,否则,一切都是瞎扯淡,必死无疑。

话题三

自媒体做给谁看?如何定位?

程骄

《成都车友会》创始人

刚开始粉丝仅仅有阅读需求,那时账号很少,大家觉得微信很新奇,出来个公众号更新奇。在阅读之外,粉丝渐渐产生了服务的需求,比如购车,会在后台跟我们咨询。我们现在是公众号和个人号匹配着做,公众号的交流比较慢。我在汽车厂家干了这么多年,有一定的人脉,能解决购车需求的就帮忙,解决不了的,就寻求第三方合作。在汽车后装市场,若粉丝有需求我就直接去找供应商联系,省去经销商这个环节。今后,我们这个号还想做大一点的活动,比如跟旅游公司合作做自驾游。

龚晓冬

《U范儿》创始人

以前我们做的是成都摄影的垂直网站,今年开始做U范儿微信号,聚集成都的摄友。我们的目的是给摄友提供技术、活动、器材信息。从2010年开始每个周末我们都有线下的摄影活动。我们在成都有几千粉丝,数量跟很多大号相比不算多,但我们的粉丝都是可以真正互动起来的,没有所谓的僵尸粉。现在我们微信文章的打开率超过50%,未来我也想把用户扩开到摄影圈以外的。2015年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式,跟媒体、商家做一些试探性的合作。我们这边的摄友消费力是很强的,我们之前做了车商的活动,成单的也有几个。此外我们的粉丝中有一大批摄影师、化妆师、模特资源,可以朝经纪公司发展。

张国鸿

《云堆汽车榜》创始人 成都云堆科技有限公司CEO

现在我每天有个坏习惯,就像偷窥别人隐私一样,每天要看一两百个号,看每个号一小时以后的阅读曲线。我发现读者是非常聪明的,真正的好东西,一定会有人看。如果是坏东西,如果你在里面做广告,读者一定会发现的。未来自媒体在内容上肯定是个细分的市场,每个号应该把自己的那块市场做好,深入进去做,做出独特的竞争力,不然以后大家会陷入拉粉丝的拼杀。随着自媒体数量增加,每一个用户手机会装载越来越多订阅号,粉丝就会被稀释掉,导致粉丝的活跃度急剧下降,上周打开率还能做到15%的,到了今天只有10%左右,文章一旦不好,打开率只有百分之几。

李夏

汽车生活传媒集群新媒体事业部掌尚车市主编

我们运作自媒体有个中心思想,叫“打破常规,以人为本”。因为不管是做的人还是看的人,都是人,要找到人的需求点和大家情感的共同点,那就好办了,大家就会喜欢这个号。比如最近,我们的编辑说有个人天天来后台聊天,问你致炫1.3L和雨燕1.5L比较该怎么选。我发现用粉丝的语言风格跟他们交流,非常轻松愉快,并且让粉丝觉得这个号是有性格的、有血有肉的。

话题四

自媒体时代谁能赚钱

张国鸿

《云堆汽车榜》创始人

成都云堆科技有限公司CEO

八成的自媒体期望靠广告挣钱,但大部分没有广告资源;剩下的自媒体希望粉丝数量做起来后,靠服务收粉丝的钱。最终赢家是谁呢?是既有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又有制造内容的团队,它是有组织的自媒体,或是由媒体创办的。随着中国的传统媒体都开始做自媒体,他们的能力就会凸显出来,只是现在还没发威,一旦他们被逼得要背水一战了,就会做起来,但要超过有几十万粉丝量的自媒体可能性也不大,因为2015年增加粉丝的成本会很高。2014年是挣广告钱,能拉一笔是一笔;2015年是挣效果钱,看谁能把粉丝的电商、落地活动变现。

张勇

《汽车控》创始人

成都智同博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挣效果钱最厉害的是腾讯的广点通,它存在于粉丝数量5万以上的微信公众平台下面,它是大赢家。剩下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大,挣多少取决于整合资源的能力。只看阅读量的广告会越来越少,谁能落地、把用户激活,就能挣钱。再则就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真正能原创的这部分人来说,是个利好。国家对版权也越来越重视,慢慢会加强对抄袭的处理,真正能生产文章的人的春天即将到来。内容方面很多人还有个误区,一味地追求阅读量,比如今日头条,反腐、鸡汤、爆料的阅读量很高,但对广告主来说没什么意义。

邹岳熹

《汽车帮》创始人

成都聚车科技CEO

我们是纯粹的互联网玩法,做的是一个平台化的东西,可能未来三年一分钱都不赚,每天都在烧钱,但是到后面,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迅速把之前烧的钱赚回来。

虽然烧的是投资人的钱,但创业主要还是靠自己,投资人只能提供资源、策略上的帮助。我们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把产品做好,做到别人认同。我们不缺技术,但缺吸引人的内容,希望未来能跟像《掌尚车市》《驾仕派》这种做内容的号有一些合作。

成都其人文化传播副总肖建

现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营销风起云涌,不管是那种行业都必须紧跟这股潮流。决定自媒体能量的,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它的社交网络,说白了就是其粉丝数量或受关注度,做微营销真正需要的就是自媒体的流量入口。今天沙龙上很多高人都对如何服务粉丝、提高粉丝的关注度有好的见解,值得借鉴。

成都霖麟广告总经理郎华

霖麟广告主要专注企业营销推广、整合发布,我们自己公司运营的微信号刚刚运营不久,目前也只是在摸索阶段。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感悟,就是必须围绕着粉丝的需求,能够时不时地给粉丝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就能够建立起更高的黏性。

四川创富动力项目总监 姚玉峰

我曾经跟成都市互联网协会一起筹办过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峰会,接触过很多的互联网大佬。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颠覆性挑战。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不管是汽车营销也好,还是其他传统行业也好,自媒体的运营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

猜你喜欢

成都汽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汽车的“出卖”
成都
主要内容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在成都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