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线条去旅行
2015-01-26汪洋
汪洋
“它们咬钩了”(Theyre Biting),就这么简单到单纯的短短一句,完全配合起这样顽童般的一幅画作。当人们在看到保罗˙克利的画作之后,都不禁暗自疑问,现代绘画的面貌究竟该怎样概括,是越简单越单纯就越好吗?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疑问。然而,深谙现代绘画的人都会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就是拥有顽童般的作画心态其实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创作状态,因为渐渐长大的我们最容易矢去的正是那种最初的单纯,尤其是对一个画家而言,清澈如水的单纯是最最难能可贵的。
成长于世纪之交的克利恰恰是一个难得一遇的绘画顽童,他用他那份世间罕有的单纯守护着那份才情与热忱。初学画时,他受到比亚兹莱和“野兽派”绘画的影响,随后又在“立体主义”那里汲取营养,在33岁时与康定斯墓、马尔凯等人组成“青骑士画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又任教于包豪斯建筑学院和杜塞尔多夫美术学校。可以说他一直置身于现代艺术的潮流之中,可是他的艺术面貌又很难被归纳进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无论是“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还是“未来主义”,后人只好宽泛地称其为现代派画家。如果,克利的绘画生涯从童年时期算起的话,那么,他的画面经历了自由、严谨、重回自由的一个历程。 当然,出生在浓厚艺术氛围里的画家也会赞叹着达˙芬奇的伟大或是提香的精美,可是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反思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最终,他放弃了日尔曼式的学院教条,重新回到天然的自由之境,同时还否定了四百年前的古典欧洲绘画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绘画之间的关联,因为他只想创造出专属于他的绘画样式,一种属于新时代的绘画形态。
深居简出的克利本人极具现代文艺范,他除了画画以外的大把时间都是用来自得其乐地读书、听音乐和写曰记。所以他能够平心静气地保持在一种单纯的状态下,把画画得从简单到再简单一点,但并没有一味地简单到极致,而是始终处于既不张扬也不内敛的中间状态,同时也是有意在理性于感性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在看似随意的背后组织起理性的构成。他画出的每一根线条在承载着独特的形式意味的同时,总是能看到年幼时涂抹蜡笔的无拘无束,他似乎永远是在怀念他的童年,或者,他的心灵并没有随着身体的成长而变得事故,似乎是刻意滞留在童年的纯真里。
纵观克利的绘画生涯,几乎没有鸿篇巨制的作品出现,绝大多数都是略显小巧的一幅,就像是一篇篇短小精致的旅途随笔。这幅满是黄绿色调的画作完成于1920年,波澜不惊的画面恰似一谭幽静的湖水,其间完全由克利风格的线条串连起来,连成了一片安逸、悠闲的风景。简单地说,我们看到的每一幅画面都是由色彩与线条组成,而克利尤其钟情于线条的表达。不可否认,他是一位驾御线条的大师,在他的绘画世界里线条不再只是起到勾勒形象、分割空间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建立一种纯粹的形式意味,一种外露出来的情感。线条在他的画作间像是情侣一般缠绵和多情,或者,在他看来绘画就是笔与纸的恋爱。他笔下的线条仿佛具有某种魔法,能够牢牢地吸引住我们的视线,并且让我们的眼球随着线条的运动而运动,甚至就是追随着多变的线条开启一次不需要终点的旅行。
这次奇异的视觉旅行由画面中央的一条直线开始,这是观看者视平线的恰当位置,从此开始,我们可以自自然然地渐入眼前这个与众不同的绘画之境。像书写长长的字符一样,有点稚拙的线条从左至右缓慢行进,期间平稳地串连起花萼状的帆船与钟铃状的岛屿,直至在右侧碰触到由一条单线勾勒起的岸堤。这条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单薄,而是作用显而易见,一方面等分了画面的上下两部分,另一方面又划分开了天空部份,以及表明了水面的存在,同时使得画面里的一切都合乎情理地出现,即便是靠近河岸的渔网像风中的飘带一样婉转反复也毫不突兀。只袒露一端的岸堤略显逼仄,临水的岸边上一团相对繁复的线条确定出一大一小两个人物形像,他们的动作及其相似,可能是一对正在垂钓的父子或是兄弟。其实,这一组线条并不在意对于人物细节(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相貌和肢体特征)的描画,只在意表达出画中人物的某种特定状态,这是克利塑造人物时的一贯作风。虽谈不上不悠然但却自得其乐的二人是画面的又一个转折处,也可以说是分散处。在上部,两根略显纤细的直爽线条从他们怀里急速冲出,这是极具力道的钓杆和渔线,居然会全然不顾明黄色太阳的存在,直逼画面左上角,在即将冲破画面的时候突然急转,留下刀尖状的折角后返向画面的下端,毫无做作地掠过水面直抵群鱼的所在。在下部,身躯之下的堤岸依然陡峭,连贯的单线条像是大写的字母J,在略加停顿后勾画起平坦的河底,一直到画面左侧呼应着从上部垂下来的鱼钩,巧妙地完成了绘画中的双环型结构。画家笔下的那些鱼儿都是怪模怪样的,仿佛幽灵般游弋着,虽然只有四条,但感觉却是满满的一群。它们大小不一地分出前后左右,使得画面下部空间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隙,还能够得以反衬出上部空间的舒朗。与此同时,这次不同以往的旅行也就此达到高潮,就如同画面中央那个大大的惊叹号一样,这一瞬间,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钓鱼人嘴角间的一阵暗自窃喜:“哈哈!它们咬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