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荣德 不存在的形象

2015-01-26

艺术汇 2014年10期
关键词:镂空雕塑实体

李荣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韩国本地以及海外参与了众多艺术展览。他的个人展览曾在首尔、北京、上海、悉尼、柏林等地举办。收藏他作品的机构包含首尔市美术馆、台湾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等。在“前卫艺术阅读上的缺席”展览中,李荣德展出了特别创作的大型交互装置《Encounter-Submission》。此作品是“反向雕塑”的某种延续,像之前的浮雕作品一样,观众只有在移动自己的时候才会更好地体会作品。《Encounter-Submission》也继承了之前作品的“两面性”,重叠的人体形象拒绝大脑的直接解读,同时镂空的人形虽可被辨识,本身却是一种“非存在”,耐人寻味。

I ART:这次参展的作品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

李荣德:“存在”是什么?我们眼前必须需要存在“实体”吗?虽然没在眼前,但是通过想象而存在于眼前的“东西”,与“实体”具有同样的功能吗?“证明存在与不存在的东西”即“虽然不存在,但同时存在的”或说 “存在但是又不存在的”,这是我创作的出发点。我通过雕塑实验来丰富这个概念并实现它。因为我相信这就是存在的方法。

I ART:可否针对作品本身分别稍作解释?

李荣德:这是围绕着“关系”这个主题创作的作品。《EncounterSubmission》仅是通过堆积同样大小的500多张密度板,来营造出两个一正一反面人类形象的作品。密度板担任着弥补(营造)两面镂空形象的实体。这实体镂空的部分营造出了具体形象,即镂空的部分是“认识存在”的对象。通过不存在体现出存在。作品正面和背面的人形是鞠躬和打招呼的形象重叠在一起。“关系”往往作为一种外在,以礼仪的形式存在并被人类表达着。通常来说,打招呼是形式上表示顺从、服从、尊敬的方式, 是出于自发性的行为,因此这可以看作是意味着和平的“关系”。对宗教或组织领导的服从也与此相似。

I ART:这次雕塑与以往浮雕作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李荣德:只从外形看,许多人会误以为这次的作品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但实际上两组作品都是通过存在的空虚来认识存在。而且观众只有在面对实际作品时才能完全的理解作品。两组作品的相通之处,是通过研究“存在”来实现证明的作品。

I ART:为什么你的作品中一定会出现人的形象?

李荣德: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或檫肩而过的人,与我长时间来认识、交流的人有什么不同?我之所以创作作品,就是希望对眼前人的记忆储存下来,再现“永恒的瞬间”。因此储存在我作品中的他们,并不是在强调对象有着某种固有性质,而是希望去记住现在这瞬间。这是我创作的真正意图。我相信这个形象渗透着我创作对象以往的日常,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瞬间包含着此人的人生。我希望把逐渐消失在我眼前的他们记录下来,把他们停留在“永远的现在”当中。

I ART:你是否有所谓艺术家的使命,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你创作艺术最大的动机是什么

李荣德:我想艺术家必须具备对艺术的使命感。也不能把作品看作是唯我所有的,因为这会降低对艺术的激情。被赋予了艺术才能,并辛苦培练出来的艺术家,应当作是所有人的代理人,把其才干与能力使用到艺术当中。实现“伟大艺术”的艺术家们对抛给自己的问题做出的解答,将是给我们所有人提供的成果,它将跨越地区和时代,成为滋养人类文化的养份。艺术家应看作是有个体创造性,能生产“营养”的人。(采访/撰文:李笑涵)

猜你喜欢

镂空雕塑实体
巨型雕塑
镂空幻想
实体钱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镂空解构
拼折镂空立方体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