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心律失常71例临床分析

2015-01-26田晓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5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心律失常患者71例,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小儿心律失常发生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有关。71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分窦性心律失常52例,异位心律失常15例,传导失常4例三个类型,经对症治疗,痊愈63例,减轻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9%。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单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关键词】小儿心律失常;心电检查;窦性心律失常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5.068

作者单位:123200阜新市彰武县人民医院儿科

Clinical Analysis of 71 Cases of Pediatric Arrhythmias

TIAN Xiaoyu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wu County,Fuxin 123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cardiac arrhythmias. Methods Choose 71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cardiac arrhythmias in our hospital then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Results The pediatric arrhythmia occurrence concerned with toxic myocarditis,rheumatic fever an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71 cases of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sinus arrhythmia,52 cases,15 cases of ectopic arrhythmias conduction disorders three type,4 cases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63 cases cured,7 cases lesson,1 had no effec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59%. Conclusion Pediatric arrhythmia causes pur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aus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the prognosis is good.

【Key words】Children arrhythmia,Ecg examination,Sinus arrhythmia

小儿心律失常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其发生率较高,与成人心律失常不同,小儿患病的病因单纯,预后良好。心律失常与哭闹、剧烈活动等生理因素有关,但心脏病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生理性心律失常不同,是由传导失常或异位心律失常引起的,与中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息息相关,笔者就近年我院接诊的心律失常小儿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小儿心律失常患者71例,包括男童31例,女童40例;最小年龄11 d,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6.8±0.8)岁;均有详细的动态心电检查报告,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临床表现:多数小儿看不出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脉搏歇止不匀(过快或过慢),心音低钝,心电监测见提前搏动或搏动后间歇,有不规律联律现象。询问患者症状,表述清楚的称有不规律的心前区不适,经常头晕乏力,询问家长,患者日常多烦躁、气促,爱出冷汗,严重者面色苍白,有惊厥史。

1.2 方法

患儿入院时做心电图检查,异常者每天定时复查,进行血常规、心肌酶四项等辅助检查,必要时采用24 h动态心电检查。记录和统计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发生次数。

1.3 诊断

房性早搏:P波提前出现,P波后QRS形态正常,形态异位,P-R间期在正常范围,早搏后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期。

房室交界性早搏:QRS波无异常与窦性心率形态相同,QRS异常时P波逆行,Ⅱ、Ⅲa导联倒置,aVF直立,P-R小于0.10 s,如果P-R小于0.20 s,P波隐藏在QRS中,早搏后多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期。

室性早搏:QRS形态异常,出现前无P波,T波反方向行进,距主波束支远,时限宽,早搏后有完全的代偿间期;同一导联可有不同形态室性早搏 [1-2]。

1.4 治疗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和风心病等原发病,要求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生活规律。房性早搏可随年龄增长自动修复,必要时用普罗帕酮进行抗心律治疗;室性早搏用普萘洛尔治疗;房室交界性早搏用利多卡因治疗,症状稳定口服氯化钾,定期随访。

2 结果

小儿心律失常发生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有关。71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分三个类型,最多的是窦性心律失常52例(73.24%),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7例,过缓10例和不齐25例;其次是异位心律失常15例(21.13%),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期前收缩3例;再次是传导失常4例(5.63%),包括房室传导阻滞3例和束支传导阻滞1例。41例未予治疗自然康复,23例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心肌极化液、氧疗、能量合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治疗,经对症治疗,痊愈63例(88.73%),减轻7例(9.86%),无效1例(1.41%),总有效率98.59%。

3 讨论

小儿心律失常与成人发病明显不同,按其类型分析,窦性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不齐较多,窦性心动过缓少;异位心律失常中,室上阵发性心动过速较多,心房颤动几乎没有;传导异常中,以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形式较多,符合心电图显示的特点,与相关文献记述相符 [3]。

小儿心律失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变化与惊吓、哭闹、剧烈活动有关,在平静休息后很快自动修复。病理性变化与患有隐形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或患者有先天发育不良的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有报道称,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4],但本次选择的患者未涉及。进一步分析,类型不同,病因也不同。心肌炎、风湿病患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房室传导阻滞居多,期前收缩少见,比较难分辨的是传导失常,因涉及的病因多,病机复杂,在治疗时也难以处理。临床检查以心电图为主,但如果未处于活动期,很难正确判断,建议采用24 h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在长时间内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本组窦性心律失常最多,占73.24%(52/71),与文献一致,异位心律失常偏低,占21.13%(15/71),可能前者在日常活动中表现更明显,引起较多关注有关。临床上,后者因心律失常导致输血输氧不足,故身体较弱,本能的加以控制,所以日常激烈活动较少,外在表现为性格安静,虽病情较重,反而不受重视。总体说,一般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心律等,而小儿不善表达,出现轻微的一过性的心悸、胸闷,不说或说了未引起重视,进行专项检查者较少,是小儿心律失常发现率低,发病率高的原因。

在本病发病原因中,第一位是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和感染居次,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要加强警惕,如果出院时心律未恢复正常,要定期随访,嘱咐家长随时关注,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危险。

综上,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单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进行对症处理后,一般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