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探讨
2015-01-26李俊,崔敏,贾如冰
【摘要】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医疗质量管理在提高医院竞争力、保障患者切身利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质量管理的进步。本文对医疗质量的概念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介绍,对其优势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4.004
作者单位:100143 北京康复医院
LI Jun CUI Min JIA Rubing Beij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Beijing 100143,China
Discussion on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Med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hospital management,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s,ensuring the patient's vital interests. In recent yea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which has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medical quality is analyzed,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and the advantages and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edical qu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医疗改革的深入使得医疗需求模式及疾病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医疗质量是医疗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长久以来,医疗质量也是我国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卫生部于2013年公布工作要点中强调了信息化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相继进行了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探索。
1 医疗质量的概念
通常将医疗质量的概念分为广义及狭义,广义的医疗质量包括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时性及有效性,同时包括医疗服务的效益和效率、持续性及科技性等 [1]。狭义的医疗质量则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疾病防治效果等。一般情况下所指的医疗质量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降低不满意结果的程度及提高满意结果的程度。
2 医疗质量的结构
环节质量、基础质量及终末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三个构成部分,即三级质量结构。构成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基础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主要包括技术、规章制度、人员等,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末。环节质量指的是整个医疗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也被称为过程质量。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深化下,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得到普及,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活动得到广泛应用,患者就医的局限性得到改善;与此同时,环节质量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分为院内环节质量及院际环节质量两部分 [2]。终末质量为环节质量及结构质量的综合,以数据为依据,可对医疗终末效果进行评价,可反馈基础及结构质量。
3 医疗信息技术中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3.1 严格准入管理
采用医院管理系统对准入管理进行严格执行,从根源上管理及控制医疗质量。严格准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人员的严格准入管理。严格按照临床医生的职称,由系统分配处方、病历权限,严禁越级开具处方、书写病历。对病理科、放疗室等特殊科室的人员需开通专项授权。对研究生进修生、外请专家进行严格的管理,外请专家需明确填写离院日期,超过该日期后权限自动注销;研究生进修生与带教老师相关联,由系统自动分配书写病历的权限。(2)手术分级的严格管理。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建立明确的手术分级管理,依据相关人员的资质进行不同级别手术的授权。获得相关授权的医务人员方能进行手术申请、手术记录书写及手术安排等操作,在强化手术管理的同时可对医疗技术的准入进行监管。(3)落实资质准入管理。将系统设置成只有获得相应资质的临床医师,在审批合格后才可进行处方调剂权、报告权等 [3]。
3.2 推行电子格式化单据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行电子格式的单据,以降低流程上的差错率。在医生工作站中取消手工检查的化验单,结合科室检查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电子版申请单据。医生在开具化验单时,根据申请单据填写相应的内容,可有效避免字迹难认、内容简单等问题。检验科室可建立条形码,采用仪器自动识别进行检测。可通过网络技术将检验报告实施传递到医生工作站,检测值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
3.3 干预临床用药
可利用信息技术对临床用药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首先需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依据职称对抗生素进行控制,杜绝越级使用,对超品种及超天数使用需注明原因。在值班主任审核后急诊医生方可开具一次用药量。另外,系统需提供相应的监管平台,供职能科室检查。手术患者的抗生素监管需进一步加强,在医嘱系统中规定常用手术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及品种,严格依据手术切口进行预防性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 [4]。
3.4 医嘱闭环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后,医生下达的医嘱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传送至病区护士进行核对和处理,出现差错可及时改正。还可应用条码技术及无线技术,将医嘱下达、核准及执行等纳入动态的闭环管理模式中,有效避免给药差错。
4 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优势及需注意的问题
4.1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4.1.1 可进行全程、实时的质量控制 医疗信息技术使得医疗服务实现了数字化发展,可对患者、医疗活动及物供信息进行实时查询。采用信息技术可建立医疗质量的控制模式,将质量控制的重点进行具体化,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质控的操作性问题,有利于医疗质量不断改善。
4.1.2 质量控制由多方参与 信息化使得诊疗活动全程公开化及透明化,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医疗质量归医院自身的限制,有利于卫生监管部门及患者对医院服务进行监督,同时有利于监控医疗质量及指导医疗活动,实现全程质控,保证医疗质量。
4.2 需注意的问题
4.2.1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可对信息流进行监控,以保证医疗活动中产生准确无误的信息流,但在全面推进信息化质量管理的同时,需重视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对相关系统的应用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安全,以免发生信息泄露及丢失等。
4.2.2 需构建多方参与的质量控制机制 给予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多方参与的平台,因此需构建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机制,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改进及完善。建立多方参与的质控机制后,可由质控参与主体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质控活动,互相监督,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5]。
4.2.3 需构建质量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指标 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本质为对信息进行质控,因此,建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十分重要。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预警及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的完善,因此,不可忽视质量管理相关信息化指标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