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2015-01-26黄巧红樊云杰董华娟张志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科室

◆黄巧红 樊云杰 董华娟 张志勇

责任编辑:姚 涛

1 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转变医院运行机制,引导全体员工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2012年第四季度起开始酝酿绩效改革方案。2012年之前,医院的绩效考核数据主要来自半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和手工二次计算,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绩效考核数据大多来源于业务报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病案管理系统,缺乏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过程控制数据,且医疗质量数据以信息系统终端输出为依据,未能实现实时监控。(2)反映医疗服务能力的绩效考核数据主要以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录入。(3)缺乏息化管理手段。虽然医疗信息系统可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和信息[1],但绩效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系统,缺乏统一的绩效管理信息平台,无法获得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影响管理决策。(4)缺乏绩效考核数据反馈机制。医院内部对各科室关键医疗绩效数据缺乏监控,且因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指标实时情况会影响到当月绩效。

鉴于此,医院于2013年3月起,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医院绩效管理系统”软件,为实时提取和监控关键绩效指标提供了基础条件。

2 实时监控内容

绩效管理实时监控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院的绩效目标和关键质控环节进行实施监督与控制,使医疗服务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绩效考核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可及时发现、反馈和警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费用情况、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有效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实时监控内容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业务量、手术情况、床位服务能力、医疗费用控制、人力效率、成本控制、单病种质量控制、医技项目工作量监控等内容。

2.1 业务量监控

业务量监控主要监控门急诊业务量和住院业务量,门诊包含门诊人次,出诊医生信息,住院业务量包括住院人次,住院患者信息来源,就诊类型、手术人次与类型等。业务量监控重点关注各科室的业务开展情况。

2.2 床位服务能力监控

床位服务能力监控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床位效率使用情况,使床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主要监控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实际占用床位情况。

2.3 医疗费用控制监控

医疗费用的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总费用、检查项目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药占比、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等。医疗费用监控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2]。

2.4 人力效率监控

人力效率监控主要针对各科室每医生门急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手术人次进行监控,并制定对比方式,关注不同年度、月度之间的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2.5 成本控制监控

成本控制监控是针对规范物资的领用及使用而进行的跟踪措施。在一定期间内,统计各科室卫生材料的收入和支出,测算出收支配比比率,根据医疗业务卫生材料收入与卫生材料支出之间的相互配比关系,制定出监控的标准区间和范围,使医院不漏收,患者不多收,卫生耗材规范领用达到可控状态。

2.6 单病种质量监控

目前,单病种质量监控主要针对医院开展的主要病种。监控患者的基本信息、病例数、单病种医疗费用、均次药占比、均次卫生材料、平均住院日等情况[3]。

2.7 医技项目工作量监控

对医技项目进行分科分类统计,对医技项目收入和支出进行监控,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重点关注对医技项目的工作量增长点。

3 信息系统设计

3.1 实施监控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采用WEB+数据仓库。采用技术:(1)轻量型WEB 展现;(2)数据仓库技术。系统特点:(1)操作简单;(2)配置灵活;(3)易于扩展;(4)信息准确。

3.2 系统功能

实现临床医技科室各种收入和成本的汇集。在基本配置功能中,设定基础值维护、目标值维护及监测规则。在数据接口配置过程中,结合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业务需要,进行个性化开发。同时设置报表中心,按时间选取实时监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通过报表中心导出各类自定义报表[4]。

4 监控方法

4.1 建立实时监控关键指标体系

以深化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管理需求,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现有监控功能,应用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原理,建立实时监控关键指标体系。

4.1.1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关于市级医院深化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运用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 与关键指标KPI 方法,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成本控制、病种难易度、科研产出和教学、医药费用控制、医德医风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每个维度的指标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筛选关键指标[4]。

4.1.2 关键指标的选取规则 关键指标主要由工作量、服务效率及费用控制等指标组成,可客观反映医疗业务的实时开展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有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门诊均次、门诊药占比、住院均次、住院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

4.2 确定实施监控规则

实时监控规则根据医院绩效考核年度制定的综合目标值进行设定,对超过目标值的指标进行预警提醒,如医生门急诊均次费用、门诊药占比等。信息系统设计自动警示,对偏离值较大的指标数据做到前期干预、及时纠偏。

4.3 利用监控数据对医院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每月内部绩效运营情况。分别从医院总体业务发展和当月业务开展情况,对医疗业务工作量、工作效率、服务能力、成本控制、人力效率、患者满意度、医疗综合质量等进行分析,为科主任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通过数据进行绩效运营分析,各科室在掌握自己业务情况的同时,也能看到医院整体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与其它科室进行业务对比。绩效主管部门对各绩效指标、相对表现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通过柱状图、饼图、线图等方式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并标注绩效指标值。同时,对影响绩效指标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绩效管理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5 成效

5.1 加强了过程管理

对每个临床科室的各项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后发现,医疗费用如均次费用、药占比等指标偏离年度目标。这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查询到相关医务人员并进行警示教育。同时,科主任通过科务会监控利用数据结果对科内人员进行教导,将科室的医疗质量和目标绩效告知给每个医生。针对问题,集思广益,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这样,既规范了医疗行为,又有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实现医院整体绩效目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2 促进了科室精细化管理水平

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有利于挖掘与分析各种医疗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各临床科室主任监控关键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了科主任在医疗业务过程中的主动控制和干预作用。同时,自动预警功能对均次费用的提示,有效减少了大处方、大检查费用,降低了不合理用药及检查,引导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3 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

5.3.1 保持医疗服务高效率 2014年1月-12月,医院门急诊量285 655 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7.97%,增幅4.87 个百分点;出院人次12 624,同比增长35.19%,增幅34.25 个百分点;手术人次5 270,同比增长 80.79%,增 幅71.94个百分点。业务结构呈现良性调整态势,住院业务增幅明显高于门急诊业务增量。其中,三四级手术比重达37%,收治疑难危重患者比例23.52%。

5.3.2 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在病种难度和手术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门诊均次费680.47 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放缓,均次费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21 个百分点。住院均次费得到有效遏制,呈现下降趋势,住院均次费13 689.18 元,同比下降4.87%。门诊药占比81.13%,同比下降1.38 个百分点,住院药占比55.88%,同比下降2.63 个百分点。

5.3.3 提高了运行效率 医院运行逐步趋向良性发展,病床使用率90.78%,同比增加8.51 个百分点,增幅较去年同期增加26.14 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11.53 天,较去年同期下降1.80 天,下降幅度大于去年同期0.50 天。运行成本下降,医疗成本费用率140.10%,同比下降5.59 个百分点,同比增幅下降6.34 个百分点;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支出480.85 元,同比下降11.76%,同比增幅下降2.91 个百分点;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4 119.01 元,同比增长0.27%,增长趋缓,增幅较2013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6 讨论

6.1 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效率

利用现有信息集成技术,集合各临床信息系统,实现精确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使绩效评价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各临床科室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查询和统计医疗业务工作量和费用情况,为科室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庞大的绩效数据的量化、细化和全面化的管理,能客观反映岗位人员的绩效,提高绩效考核过程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考核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利于规范和推进绩效考核与分配[5]。

6.2 降低绩效管理成本

通过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可及时将医疗质量、收费水平、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科室,并明确告知各科室绩效的年度目标值,确保科室了解自己在医院战略体系下的目标、职责及努力的方向。编制绩效分析简报,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帮助科室分析不足,提升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帮助科室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信息的反馈,一方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沟通强化了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维持有效沟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深化信息系统应用,可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可优化工作流程、支持医院流程再造、提高临床业务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与意外等[6]。

[1]孙 斌,杨伟国,朱海燕,等.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医院后勤综合调度平台一体化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79-80.

[2]陈 敏,陈 旭,武 琼.医疗过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34-36.

[3]李 刚,陶红兵,王延昭,等.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17-18.

[4]叶 庆,陈妍妍,李 刚,等.构建医疗质量决策平台 促进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1-23.

[5]沈婷雪,潘兆麟.我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2):84-85.

[6]阙全程.加强大型公立医院内涵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64-65.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爱紧张的猫大夫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