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现状及建议
2015-01-26朱红伟刘振红
朱红伟,刘振红
(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101200,平谷)
一、平谷区中小河道情况及治理现状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麓,华北平原北端,其地势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坦的冲洪积小平原。平谷区内共有32条河流,均属于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其中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27条、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10条。
平谷城区由泃河、小辛寨石河、洳河三水环绕,河流对平谷城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河道治理关系着汛期平谷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平谷城区的周边环境,并且制约着平谷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平谷区中小河道治理不仅仅是河道的治理工程,更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
1.目前河道治理情况
平谷区域内目前实施治理的河道有泃河、小辛寨石河、洳河右支、黄松峪石河。本阶段河道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满足防洪需要。上述4条河道行洪标准基本都达不到5年一遇,本次河道治理设计行洪标准基本为20年一遇,仅有黄松峪石河黄松峪段和北寨石河段采取10年一遇的设计行洪标准。其次,流经平谷新城区的泃河、洳河、小辛寨石河治理方案中考虑了河流岸坡的景观生态建设。
2.近期治理规划
近年,北京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区县中小河流功能也从防洪排涝向提供良好生态景观环境转变,治理方式上由传统治河向生态治河转变。《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中就水环境建设方面,明确了以平谷新城范围内泃河和洳河景观建设为重点,在构建城市景观的同时突出景观的生态功能。
3.远景预期
依 照 《平 谷 新 城 规 划 (2005—2020)》将平谷打造成山水宜居新城、生态涵养绿谷的目标,从重视生态安全和环境建设角度出发,以山前生态保护、水系综合整治和地下水水源保护为方向,下一阶段对平谷区境内的夏各庄石河、金鸡河、龙河、熊儿寨石河、将军关石河、无名河等多条山区半山区河流实施治理。山区河流多处于山区或半山区,属汛期河,河流功能单一。从地理环境角度讲,平原河河道地处居民居住区、厂区密集地带,行洪时需着重考虑周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提高防洪标准为主兼顾生态涵养;山区河道周边只有农田或荒滩,因而防洪压力较之平原河流小,所以山区河道可因地制宜在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更多地以保持河道天然状态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平谷新城规划中明确了城区3条河道功能定位、景观意向。河道治理也包含了河道沿岸的景观建设,考虑了河道补水及水体循环方案,河道治理方式由传统治理向生态治理转型,河道功能也逐渐由单一的防汛向兼具生态景观、涵养水源等方向发展,但转变的前提首先是满足其防洪标准,其次是水质能够满足景观用水要求,再就是城区各循环水系能够协调运行。
1.雨洪排泄及截污管线系统待完善
平谷城区小辛寨石河与泃河新城段河道截污管线工程与河道治理工程同步实施。近期预期:非汛期少量雨水与污水排至截污管线内,汇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河道;当汛期雨量丰沛时,大量雨污水通过污水井排入河道,少部分仍排至截污管线内,汇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河道,这与河道截污管线工程远期预期的雨污分流效果相比较,还有许多项目工程待完善。
2.城区水质仍污染严重
因平谷城区由泃河、小辛寨石河、洳河三水环绕而成,居民大多沿河而居,污水多排入河道,尽管城区附近洳河治理已经完成,但已经受污染的水体仍未被处理,夏季流淌在城区附近的河水仍会散发出臭味。
3.河道运行管理落后
中小型河流治理后如何维护良性运行是巩固河道治理成果、发挥河流功能效益的根本。近年,平谷新城段河道治理中新建了许多跨河桥,而目前河道工程的管理仅水务部门管理,既无园林绿化及路桥方面的专业管理,也无自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投入。河道管护显现出管理力量薄弱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
4.堤顶路功能单一
为加强防洪抢险且便于河道的管理,平谷新城泃河、洳河、小辛寨石河3条主要河流治理过程中都拓宽了堤顶路,但目前堤顶路仅能满足日常工程管理及防汛抢险工作的需要,功能较单一。
三、建 议
平谷区中小河道治理面临的这些问题关系 《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能否顺利实施,且要发挥河流的功能效益,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水质达标、环境优美,必须实施中小河道的综合治理。因此,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既要注重实用,更要结合景观,因地制宜地治理河道。由此建议:
1.加快污水管网体系配套建设
平谷新城城区附近中小河流属于平原河,河道两岸分布着大量居民区和企事业厂区,如果要达到雨污分流治理河道的目的,建议后续在污水源头处实施具体污水接入管线的工程,完善沿河污水管网体系,将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线,经处理达标后的中水部分排入河内,部分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
污水管线及处理系统与河道水系各自平稳运行,同时解决汛期城区部分地段路面积水问题,使新城水系循环系统趋于平衡。这样既能确保河内水质不被污染,更好地保护、节约水资源,又可改善沿岸居民生活环境,达到本源治理。
2.建立综合联动信息化管理机制
目前河道工程仅由水务部门管理,不仅管理力量薄弱,而且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如果能够使园林绿化、环保、路政等部门加入,并建立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多部门联合管理,就能够很好地巩固河道治理成果,更好地发挥河流景观功能效用。
3.连接城区附近堤顶路与主干道
河道治理的同时,沿河两岸种植的景观林木将形成园林绿化带,促使城区河流环境得到改善。如果将河流两岸堤顶路加以改造提升并与城区主干道连接好,这样不仅可以打造一条滨河景观大道,提升城市景观功能,还有助于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1]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平谷新城小辛寨石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R].2013.
[2]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平谷区泃河新城段(上纸寨—洳河汇入口)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3.
[3]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平谷区洳河新城段(周村橡胶坝—入河口)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3.
[4]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R].
[5]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平谷区小辛寨石河截污工程规划[R].2014.
[6]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平谷区泃河 (新城段)截污工程规划[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