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要点做好棉花颜色级检验
2015-01-26孙钰杰
■孙钰杰
〔昌吉州纤检所,新疆昌吉831100〕
把握要点做好棉花颜色级检验
■孙钰杰
〔昌吉州纤检所,新疆昌吉831100〕
经过五年的棉花颜色级的验证和试点,2013年我国完成了由棉花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从以感官检验为主到以仪器检验为主的转变。结合近几年的颜色级检验实际工作,笔者就颜色级检验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理念,充分接受和理解棉花颜色级
所谓转变理念就是要将品级检验转变为颜色级检验。颜色级的检验已不再是原先的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通过眼观目测、手感手扯在人脑中反映的综合质量指标,已变化为棉花色泽特征在人眼中的反映,具体表现在黄色深度和反射率(明亮程度)两个指标。显然,品级和颜色级是两种不同的棉花质量评价方式。棉花的颜色级表征的是棉花的类型和级别,其检验是依据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描述比对棉花的黄色深度确定类型、比对棉花的明亮程度(即反射率的大小)确定级别,从而综合确定棉花的颜色级。
二、认真了解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
影响棉花纤维颜色的主要因素有:棉花的种属与品种、土壤、气候及沉积纤维素本身的颜色、纤维的断面形状、纤维表面蜡质和其他附着物、短纤维率、表面平整程度、纤维松散平顺程度和表面密度、杂质等外来物等。
棉花的颜色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基色和污染。基色就是棉纤维的基本颜色,主要决定于品种、土壤、气候等。污染是外界原因形成的,如雨露淋侵、病虫害、霜冻等。对棉纤维的基色和污染是无法很好得描述的,只有依据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描述并多观察实际棉样,才能有所领悟。
棉花的光泽,是棉纤维的光学性能的反映,即棉纤维对光线的反射,反射光的强弱决定着棉花光泽的强弱。在同一照度下,棉花光泽的强弱又与纤维的表面是否平滑、纤维的排列顺序以及纤维的断面形状有关。如果纤维表面光滑一致,纤维的排列比较平顺,投射到纤维和空气的界面上的光线大部分将沿一定角度而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棉花的光泽就较好;如果纤维表面不平滑,纤维排列错综紊乱,反射光就以不同角度慢射,反射光就稍弱,棉花的光泽就较差,同级籽棉轧出的锯齿棉光泽稍逊于皮辊棉,就是由于锯齿轧花使纤维排列紊乱,使反射光线较弱而影响光泽的。
纤维断面的形状,对光泽影响很大。据研究,棉纤维的断面越接近圆形则光泽越好。经过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因膨胀而断面接近圆形所以使光泽得到加强。棉纤维成熟度好,其断面为椭圆形或接近圆形,棉纤维光泽好,而不成熟的棉纤维断面为扁形或U字形,棉纤维光泽就差。另外,成熟好的棉纤维天然转曲较多,使纤维表面形成凸起的球面,增强了对光线的反射,给人以光亮的感觉。纤维表面的蜡质层,也是反射光泽的因素,如蜡质层遭到破坏,则少光泽。如:经雨水浸淋过的棉花光泽减弱,药用脱脂棉虽白但无光泽。
三、熟记棉花颜色级的文字描述
要进行棉花颜色级的检验,就必须先知道棉花颜色级各类各级的基本特征或特殊特征,而标准中对颜色级的文字描述就是颜色等级的基本特征或特殊特征。只有记住各颜色等级的文字描述,才能在依据颜色级实物标准进行样品对照时结合文字描述比较准确地确定棉花样品的颜色等级。
四、牢记正常棉花颜色级各类、各级的基本特点
白棉是未经外界雨露、霜冻、病虫害危害(或很少)的棉花,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淡点污棉是棉花中有少量的雨锈棉、病虫害棉、霜黄棉或其它污染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淡黄染棉则是棉花中有部分雨锈棉、或病虫害棉、或霜黄棉、或其它污染棉,主要表现为“浅黄”,如阴黄、灰黄、暗黄等,主要是中晚期的各种僵瓣棉、烂桃棉、污染棉,或淡点污棉因存储变黄、霉变而来;黄染棉主要表现为“黄色加重”,如色深黄、色黄,是比较黄的籽棉、较黄的各种僵瓣棉、污染棉和烂桃棉,或存储时间长,颜色变异明显发黄的棉花,黄染棉颜色整体泛黄,以黄色纤维为主,黄色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多于白色纤维。
各级的特点就是在每类中反射率大小的问题,其他需要注意的特点是:白棉是沿31等级线以下的棉花随着反射率的降低,黄度增大时,综合反映到人脑是呈现的颜色是白中透灰;淡点污棉是沿22等级线以下棉花是带阴灰黄;淡黄染棉花是沿23等级线棉花黄中透灰。
五、经常使用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比对
任何事物的观察都离不开一定的参照物,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离不开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因此在检验棉花颜色级时,就必须经常与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进行比对,不然就会出现偏离。看白的多了稍显黄就会看成黄;反之,亦然。同时经常检验白棉的检验员,应不断的比对淡点污棉实物标准。
六、正确进行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与样品的比对
样品与实物标准能否正确比对,关系到能否准确确定样品颜色级。因此必须正确把握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与样品的比对方法。笔者的经验是“先分类,再定级”。
类别判定比对:棉花样品经初步判定类别,再比对实物标准,并应充分比对相邻类别实物标准。如初步判断某样品为淡黄染棉,则应将样品分别与相邻的淡点污标准的右边两样块及黄染标准左边两块分别比较对比,充分考虑实物标准是底线,确定类别。
级别判断比对:样品判断类别后,就要判定级别。首先看样品的黄度,因为实物标准一个级由四块样品组成,四块样品的黄度与亮度有一定差别。我的经验是首先找准相应或接近黄度的标准样块,然后再比对亮度,以确定在哪个级。若不是黄度相应或接近的块,那么根本无法比对,而且会越比越混乱。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正确使用实物标准比对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七、正确把握颜色级感官检验手法
检验棉花颜色级要有一定的感官检验手法,只有手法正确,才能提高颜色级检验的准确度。
一是握持棉样:试样选取整理出一个平整的平面,适当弯曲平面手抓紧两端,使样品表面密度和颜色级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近或相似,放在标准一侧,进行比较;二是按序判定:首先判定棉花类型是属白棉、淡点污棉还是淡黄染棉,然后根据黄度在相应的类型中对应黄度最接近的棉块(例如白棉类型中属白型还是乳白型),其次和相应的棉块比较看反射率。特别注意试样和所比较的标准棉块必须黄度接近,否则没有可比性;三是文字、实物标准紧密结合:每一级无论黄度如何都应有共同的描述特征。白棉按照六字口诀试着定级:一油二亮三正常,四灰五暗或发黑。估计是哪个级后,对照实物标准核实一下,看看能否对上或高于哪一块。白棉中超白那部分棉花可能在标准中找不到对应的棉块,对于这种超白的棉花,一般凭综合感觉判定该样品达到了哪一个级的共同描述特征,就定哪个级;四是结合文字描述,判断临界棉样:在棉样处在等级线和类型线附近时,属临界棉样,无论感官还是HVI测试都有测试误差,会产生跨级跨类型现象,此时要根据文字描述从纤维结构来判定级别;五是排除杂质、回潮率的干扰:回潮率大容易给人灰暗的感觉,严重影响眼睛对反射率的判断,对回潮率大的样品应适当晾干后再检验。同时注意表面杂质较多的样品,容易给人反射率低的感觉,需要对样品适当整理后再检验;六是特殊棉花就低不就高:有白、黄或灰相间的棉花,应看其比例就低来确定其类型级别;七是正确储存和使用标准:棉花存在自然变异,试验证明,温湿度是棉花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温高湿变异大,低温低湿变异小。10℃、50%相对湿度时,棉花色泽变异符合标准使用要求,维持条件又比较经济。所以颜色级实物标准应尽量储存在干燥低温环境下,尤其避免太阳直射。使用标准要防止空气中灰尘落到实物标准表面影响反射率,最好使用一套,储存一套,经常进行一下期间核查,防止标准变异;八是辩证地看待和仪器比对结果:不要盲目相信仪器结果就是准确的,实际仪器测试也有误差,要在充分理解分级原理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
检验人员完全掌握颜色级检验技术,完成品级检验体系向颜色级检验体系过渡,必须理解、掌握棉花颜色级与品级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颜色级棉花的来源、皮棉外观特征及各区域棉花外观特点。
八、正确理解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特点
一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干扰因素。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二是感官检验灵敏程度高于仪器检验,但绝对水平需要参照物。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但是在一个好的标准指导下,分级人员能够很好地判别颜色差异。
总之棉花颜色级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人们去正确接受和理解,认真学习和领会,才能不断提高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训练;二是多动脑,反复琢磨存在的差异;三是多与仪器检验结果比对;四是多找些各产地、各级别的棉花;五是要总结出自己的对各等级棉花特征的文字描述,并在实际检验时反复验证;六是文字描述要挂在嘴边;七是有条件的,要多争论,要能从理论上讲棉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