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庆精神搞好中原大会战
2015-01-25卢建德口述于银花整理
□ 卢建德 / 口述 于银花 / 整理
用大庆精神搞好中原大会战
□ 卢建德 / 口述 于银花 / 整理
面对这没有一口油井、没有一间屋子、没有一条公路的原野,我们没有丝毫畏惧。
1981年,45岁的我已经历经玉门油田、大庆萨尔图、克拉玛依和江汉油田的四个大会战。这年10月,我奉石油部的命令,从江汉油田挥师北上,带领从江汉油田配置好的1500名石油人组成的队伍到中原油田参加会战。
来到油田第二天上午,油田领导接见我们打前站的12位同志,说调我们来就是为成立采油三部做准备,希望我们发扬大庆精神,只争朝夕,用我们的成功经验打胜第一仗。下午,领导带领我们去查看现场,也就是现在采油三厂所在地。汽车行驶到黄河堤坝时,前边没有了路,我们便徒步前行。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所谓的采油三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地处两省三县(河南濮阳、清丰,山东莘县)交界的一片原野。面对这没有一口油井、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条公路的采油三部,我们没有丝毫畏惧。晚上开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比三年自然灾害严重时期参加的大庆萨尔图石油会战的条件好得多。组织调我们来为了啥?为了石油我们就要不怕苦,要满怀信心和决心去打响中原会战的第一枪!
为了稳定队伍、鼓舞士气,第三天,我组织干部爬泰山。边爬山,我边给大家讲参加会战的重大意义。我们建设新油田要有爬泰山的精神,不畏山高路险,要学习大庆精神为国拿油,用我们的两只手、两条腿,一不等,二不靠,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家都纷纷表了决心,一定要艰苦奋斗建油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会战开始,我们的队伍陆续上来,第一批50多人住在清丰招待所。每天早上6点,我和大家走路上班,8点到达采油三部,中午到附近钻井四公司的一个井队搭伙吃饭,晚上再走路回招待所。我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中,我思索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在工作现场解决队伍的食宿问题呢?很快,大家动手搭了6个帐篷,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又用简易的草席子搭了厨房和洗澡间。当时那里是个风口,风一吹沙土有一尺多深,厨房里的碗筷、帐篷里的铺盖、职工的身上都蒙上了一层土。可是这样,总算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建设中去了。
采油三部所在的周围十多个村庄,群众主动交回油田各种物资器材6170余件,原油和物资被盗的现象此后也很少发生。不少村子的农民由过去“扒墙”变成了“补墙”,“拦车”变成了“推车”,“截路”变成了“修路”,“偷油”变成了“支油”。慢慢地,村民们还自发组成义务看井执勤队,村民们向我表示:“卢书记放心,井上再丢了东西我们负责!”他们还经常主动带着自家的毛驴板车帮我们搬运东西。记得有一次下雪,我们因交通不便买不到菜,老百姓就赶了20只羊、拉了100多棵白菜送到井场。
工农共建的成功尝试,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亲自到采油三部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1983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这一经验,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行文予以肯定。这一经验不仅在油田推广,也被全国不少大中型企业所借鉴,我为此到河北邢台、邯郸等地做报告,推广工农共建的成功经验。
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采油三部实现了当年组建队伍、当年搬迁、当年新区投产并超额完成当年任务,打赢了中原会战的第一场仗!基础打牢,1985年生产原油上百万吨!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和工人们在井场上一起扛水泥、拉石子、推小车、挖土方,一起住板房、吃食堂的画面如在昨天;当年为了更多职工家属早日住上砖瓦房,我坚持最后从板房搬出来,大家亲切地喊我“板房书记”。这一称呼至今还温暖我心底。我想,那些曾经为国家、为油田艰苦创业的日子是我一生最有意义的时光,那些真心实意为工人、农民办的实事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