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海县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

2015-01-25周广仁徐梅周翠黄忠辉赵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通海免疫抑制病原

周广仁徐 梅周 翠黄忠辉赵 勇

(1.云南省通海县杨广镇畜牧兽医站,云南通海 652700; 2.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00; 3.云南省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00)

通海县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

周广仁1徐 梅2周 翠2黄忠辉3赵 勇1

(1.云南省通海县杨广镇畜牧兽医站,云南通海 652700; 2.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00; 3.云南省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00)

通海县地处滇中南部是我省的一个养殖大县,有1.7万余户养猪户,常年存栏生猪15万余头,年出栏生猪30.8万余头,养殖量还在呈增长态势,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商品的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养猪业已逐步出现了新的问题,开始影响到通海县今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调查、分析其通海县猪病主要是受到了疫病,药残和病残的制约,使猪病病情越来越复杂、死亡率越来越高、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现将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当前,对通海县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疾病首选是猪的传染病,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等,一些疾病一出现便快速地在全县养殖户中流行且死亡率高,一度造成养殖户恐慌。目前传染病呈现出如下特点:

1.1.1 新病不断出现

猪瘟、猪肺疫、猪丹毒、支原体肺炎、弓形虫等老疫病未除,新疫病方面如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副嗜血杆菌病、附细胞体病等就不断出现,造成损失巨大,而且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让养殖户措手不及。

1.1.2 多见非典型症状

由于病原体受到外界环境变换、高度免疫接种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使疫病不断地出现非典型化,如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非典型猪瘟,症状不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猪肺疫也出现了“温和型”猪肺疫,血清型也在发生改变,这些非典型的病例,由于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给诊断带来困难,易发生误诊,影响防控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1.3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导致疾病复杂化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病原体的多元化,临床症状的复杂化,给诊断与防控带来困难。

1.1.4 猪群持续感染和带毒综合征越来越严重

许多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使猪体长期带毒。在流行病学上以持续性感染、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为特点;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为特征,导致了疫病的长期、持续的存在,猪长期带毒和排毒,造成病原的恶性循环使其难于根除。

1.1.5 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导致疾病的复杂化

主要表现为一些原来感染率高致死率低的病如猪喘气病,猪萎鼻,附红体病等在免疫抑制病原参与下造成高死亡率;一些感染率不高致死率高的疾病如猪嗜血杆菌在免疫抑制因子参与下造成高发病与高死亡,且突破常规日龄;一些存在于猪体内的常在低致死或无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在免疫因子参与下造成高发病与高死亡。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是猪的两大免疫抑制疾病,危害性甚大。

1.1.6 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多血清型病原增多

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滥用抗生素、高度免疫、免疫水平高低不一等,造成了病原体发生改变,出现新的毒株或血清型,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等普遍存在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血清型增多,增加了疫苗开发的难度。

1.2 非传染因素与传染因素共同作用

1.2.1 多病因的哺乳仔猪腹泻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营养、环境和管理因素造成母猪奶水不足,仔猪出生体重轻,仔猪抵抗力弱,加之一些主要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哺乳仔猪的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等各种因素加速造成母源抗体不高引起大肠杆菌的感染诱发哺乳仔猪腹泻综合征。

1.2.2 多病因的高热蓝耳综合征

主要由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作用,使猪群中存在一些常驻病原菌,条件性病菌或处于隐性感染阶段的病原菌在饲养或管理等因素的诱发下大量繁殖而发病,主要的继发病源有猪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各种年龄,各种季节都可能发生,以断奶后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发病居多,日龄越小,管理越差的猪越严重。

1.2.3 多病因的母猪繁殖综合征

主要由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猪瘟、细小病毒、乙脑与霉菌毒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并继发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体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1.2.4 多病因的呼吸道综合征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目前养猪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发病率通常在30%~60%,死亡率5%~30%。许多养殖场出现的高发病、低死亡的呼吸道综合征多数情况下是由支原体,伪狂犬病毒与空气环境共同作用所致。高致病率的呼吸道综合征多数由免疫抑制病原参与,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等乘虚而入所致。

2 猪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的疫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切合实际,并用法律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才能奏效。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来规范行业行为

2.1 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2.2 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防止病源侵入猪场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优化饲养环境。实行“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外购须向相关部门申报检疫,检疫合格的猪只方能引进入场,并隔离观察15d,观察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

2.3 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

养殖户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疫病监测制度,至少每半年要对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疫病进行1次重点监测。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2.4 加强饲养管理

要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猪群营养水平和饲料的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次要定期做好驱虫、灭鼠、杀虫等工作,因鼠类能传播炭疽、布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多种疫病。吸血昆虫如蚊、蝇、蜱等可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30多种,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猜你喜欢

通海免疫抑制病原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通海古城缀记
我家通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通海蔬菜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云南省通海县蔬菜产业品牌建设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