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联合的医药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Δ

2015-01-25贾鈺霞沈启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210009

中国药房 2015年33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医药指标体系

梁 毅,贾鈺霞,熊 浪,沈启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0009)

21 世纪初,《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相关内容指出,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形式下适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进而对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出新要求。而目前,我国对于医药管理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仍存在培养目标单一、教育模式单一、就业流向单一、缺乏市场环境的支持等一系列弊端[1],显然现有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医药管理类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从行业发展来看,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与国际医药市场通行规则接轨速度的加快,医药高等院校充分认识到培养科研、生产、销售等领域所需要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人才的重要性。从国内对于新教育模式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来看,目前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对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就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较多关于转变教学模式的研究,批判医药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等严重脱离实际的现状[2],并分析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按文献中问题出现的频率,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其一,由于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加剧了医药高等院校的资源匮乏;其二,医药高等院校教师的晋升评价指标体系不甚合理,很少涉及研究生培养教育成果的评价,从而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其三,现在医药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学风问题,从而忽略了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研究。

2 校企联合模式的建立

2.1 建立的基础

校企联合模式培养医药管理类研究生是一种创新型的医药管理教学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让医药企业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医药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这样教师可带领医药管理类研究生深入企业工作现场,充分了解医药企业的运行机制,研究生在进行实践的同时验证理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务实型人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那么医药企业承担教学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现在普遍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那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5],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就成为校企联合模式能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要找到企业的需求和利益所在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关键。从医药企业层面来说,可通过与医药高等院校的交流,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重要资源,并且可以获得专业理论方面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企业可通过举办讲座、办理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医药管理类人才,还可扩大企业自身影响力。在校企联合的模式中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完善培养模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医药企业不仅可以得到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影响力,从而让教师、学生、企业都可互利,达到多赢局面[6]。

2.2 可行性分析

医药高等院校的优势是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丰富的图书资料来源和信息资源等;而医药企业的优势则是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完备的工作现场、直观的工作案例等。要实现学校和企业有效的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企业参观或实践而是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首先,学校以书面协议的方式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由企业确定有资质的人员与学校导师一起,根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制订现场培养教学方案,同时编制有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人员等。

在校企联合模式中,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即人为遴选出多项指标,经过一定的权重处理来对教学设计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为指标的初步拟定-评价指标的筛选-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等级的划分-教学设计实施的绩效评价[7]-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综合评价结论的确定。

2.2.1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基于理论推演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来确定。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等级(A很好/B好/C一般/D差)。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六个方面,包括:①国家关于硕士教育培养的目标、任务和教学性质的要求;②社会以及医药行业对于药品管理管理方向专业硕士职业素质的要求;③校企合作实践条件的限制;④高等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⑤实践性课程的特点;⑥与实践性课程相对应的理论性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具体要求。

指标的拟定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立总体目标、建立目标层次[7],再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四级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体系进行加权,形成评价体系总表。已经初步拟定的指标需要经过归纳筛选后最终确定为指标体系中的指标[8]。筛选方法采用数学法和经验法。其中,数学法是根据保留票数来确定,保留票数超过50%且经过专家论证,并经过小范围实施的指标,才最终纳入指标体系;而经验法又分为头脑风暴法和调查统计法,均是利用医药管理教学领域专家学者的集体经验和智慧进行指标筛选;而调查统计法则是根据邀请的20名专家在列有指标的调查表中分别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给出权数并统计平均值,然后将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各指标权数。

2.2.2 教学设计实施的绩效评价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9]应用于医药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研究中,首先通过已确定的指标体系,建立因素集、权重集、等级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实现对教学设计的模糊综合评价。

2.3 实施过程

2.3.1 准备阶段 在医药高等院校和医药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模式的书面协议之后,由学校、企业教师和专家组成教学模式课题组并进行分工,落实课题研究实施细责,从而联合完成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环境的设置和确认、教学方案编制等工作。这样学校和企业共同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下分工合作。

2.3.2 实施阶段 根据制订的培养计划,就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企业工作现场特点、企业需求等,安排学生正式进入实践阶段。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学生迅速熟悉、了解企业的工作现场与工作流程;并且企业和学校导师还可在企业运作中寻找和挖掘研究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研判,找到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从而以实际素材为例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

3 讨论

受传统人才观影响,医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实践性;且传统教育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当今医药企业对于刚步入医药管理类岗位研究生的要求不仅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历[10]。

在校企联合培养医药管理类研究生的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校企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11],研究生在企业的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取得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就,为了避免发生学校、企业和研究生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当有相应的协议对不同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归属进行说明。其次,对企业技术保密问题应当重视[11]。研究生在撰写学习成果的时候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使企业的核心机密被泄露,这就需要研究生在成果的撰写时注意与企业的沟通。最后则是研究生的人身安全。医药管理类研究生可能会在车间或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重视研究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充分做好工作上的安全培训。

校企联合培养中,医药企业将最新科技成果以实践的形式传授给医药管理类研究生,让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而企业也可以扩大自身影响、获得理论支持。不仅研究生会成为未来校企联合培养的最受益者,同时也使得技术密集型人才最终可以回报社会,这种校企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都应该是每个高等院校、每个专业乃至每个研究生共同培养的目标。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既迫切,又苛刻,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知识性教学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行校企联合模式、实施实践发展性教学培养医药管理类研究生,已经成为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

[1]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44.

[2]林双娇.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4:13.

[3]龙著华.美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对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启示[J].探求,2014(5):41.

[4]赵冬梅,赵黎明.依托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28.

[5]宋磊,杨文.校企双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5(7):159.

[6]卢惠民,田晨光,李强,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2(6):22.

[7]刘晓喆.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7):74.

[8]张建祥.高等学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5(2):51.

[9]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1.

[10]夏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2):10.

[11]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6.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医药指标体系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传统医药类非遗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