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防控中存在的误区与相应对策
2015-01-25张大勇
张大勇
(江苏省新沂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新沂 221400)
鸡病防控中存在的误区与相应对策
张大勇
(江苏省新沂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新沂 221400)
目前,我国养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的规模化鸡场不断出现,虽然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及科学的防疫措施,但是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生长受阻,饲料效率下降,甚至鸡只死亡,使得养殖成本大大增加。鸡群发病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能够降低损失,保障养鸡业健康发展,本文就鸡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1 存在的误区
1.1 使用疫苗治疗疾病
(1)使用疫苗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紧急接种,就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时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如果使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正常情况下只能是针对正常无病的动物,对于已经发病及可能发病的动物只能严格消毒和隔离,不能接种疫苗。
(2)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四期,即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转归期。潜伏期指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时期,称为潜伏期。也就是这段时间动物是没有临床表现的。免疫正常情况下,是对健康的鸡进行的,如果给处于潜伏期的鸡免疫接种的话,可能会面临鸡只发病甚至死亡。
(3)有的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下还可能有诸多亚型,如果疫苗的血清型与发病鸡只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型不同,则使用后起不到保护作用。即使接种了某一型的疫苗的鸡也不一定对疾病起到作用。还可能通过接种疫苗给鸡只带来应激,加重疾病。
(4)当某些病原体的毒力和致病性很强,使用疫苗也无济于事,很难控制。
(5)有资料报道,鸡群发生新城疫时立即使用新城疫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对病鸡使用加倍1系苗或四系苗进行紧急接种,注射数天后就可停止出现新的病鸡并可减少一部分死亡(当然,也可加速部分鸡只死亡)[1]。临床上在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时也有使用疫苗治疗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使用疫苗治疗疾病应谨慎,还要考虑鸡群是否混合感染其他传染病等因素。
2 治疗疾病时不重视辅助措施
在小型养殖户较多见这种情况,养殖户多数认为鸡只得病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药,忽视了消毒、隔离、通风、加强营养等辅助措施,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为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在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排出病原体,从而感染其他健康鸡,不消毒的话,病原体就会在环境中存留一段时间,成为危险因素。
消毒包括平时的预防性消毒和发生疾病时的临时消毒,还包括终末消毒,鸡发病时最好每天消毒1~2次,在发生呼吸道疾病时,还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药物。发病后不隔离严重的鸡只也会增加传染的机会[2]。
还有一个案例,某鸡场发生支原体病,经过治疗后好转,可是没过几天又发病,究其原因是鸡舍为了保温通风不良,氨气味很重,尘埃纷飞,如果只治疗,而忽视了改善空气质量,则可能还会复发,治疗效果很难体现。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通风,保温和对环境、用具、人员的消毒。
3 治疗用药没有休药期
休药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休药期是依据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规律确定的,就是按最大剂量、最长用药周期给药,停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屠宰,采集各个组织进行残留量的检测,直至在最后那个时间点采集的所有组织中均检测不出药物为止。有些养殖户和兽医随意用药,什么时候有病就马上用药,肉鸡养殖后期患病用药治不好的话就直接出栏屠宰,根本不考虑药物使用对出栏后机体药物残留的影响。其危害主要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激素样作用,可表现为儿童早熟,使人出现头痛、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症状;三是过敏反应。虽然依靠药物进行鸡病治疗的效果明显,但养鸡业的主要贡献是提供肉和蛋,因此,鸡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休药期意义重大,我国农业部已经对部分药物的休药期作了规定,因此,一定要合理用药,认真执行,这关乎人类食品的安全问题。
以下是农业部关于兽药休药期的规定。土霉素:用于肉仔鸡,可以拌料使用,用量为(50~100)×10-6,无休药期要求;但注射使用时,休药期为5d。金霉素:用于肉仔鸡,拌料使用,用量为500×10-6,休药期1d;饮水给药时,休药期为4d。磺胺氯吡嗪:用于肉仔鸡,饮水给药,用0.03%的浓度,连饮3d。休药期为5d。呋喃唑酮:用于肉仔鸡,拌料饲喂,治疗时,饲喂浓度为0.04%,休药期为5d。产蛋鸡和14周龄以上的鸡禁用该品。
4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不注意轮换用药
小规模养鸡户和个别兽医对于防治鸡病的用药具有依赖性,对抗药性的认知不足。发现某种药物效果很好后,就会一直用。一般来讲,药物一般经过一段时期使用后,它所防治的病原体都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随着单一用药的时间增长或浓度不断提高,抗药性会逐渐增强,降低防治效果。如使用不当,很短时间内会大大降低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轮换使用药物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科学合理,一定要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作用机制相同的药剂之间不能轮换使用,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即使频繁地轮换使用,也是事与愿违。因此要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还要注意轮换用药[3]。
5 不懂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
所谓疗程是指用药物治疗的全过程,即针对具体病发生在具体动物身上,需要使用多大剂量,每天治疗几次,应连续治疗多少天,方可保证患病动物完全康复而病不反复。有的农户使用1~2d后不见效果就换药了,或者见效果了就停药了,造成治疗不彻底,引起复发或二重感染,最后简单的病也可能不好治了。这都是不科学的,要保障治疗过程中有3~5d的疗程,才会收到满意的疗效[4]。
另外,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多数养殖户认为,增加剂量会提高治疗效果,但是,他们不知道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却影响了鸡只的生长,也增加了养殖户的用药成本。减少剂量虽然成本降低了,可是药物的剂量不足,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治疗无效,病原体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有时还可能出现使用药物频次不足的现象,每天使用药物几次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的,半衰期短的药物就会在下次服药前被代谢,有效杀菌时间不能24小时全覆盖,细菌有了喘息的机会,耐药菌大量产生,病程延长。因此随意加大剂量或减少剂量,不科学地遵守使用频次都是错误的。临床上加大药物剂量的情况主要是使用磺胺药物首次倍量,还有发病较重时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但需要一定经验作为保证。
另外要根据采食量与饮水量决定用药量,由于很多病在发病后采食量会下降,但饮水量可能增加,临床上常常按照鸡只的采食量来计算用药量。因此,不能盲目按照采食量和饮水量计算用药量,如果鸡群没有减料可以按正常说明比例拌料,可是如果出现减料,却仍然按减料的量计算的话,用药量就会不足,就不能保证每只鸡吃到足够的药量。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按照正常的采食量计算药量。
总之,只有科学、合理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降低损失。生产中还需要养鸡者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科学防控疫病的认知水平,真正有效地利用相关药物,在兽医指导下正确用药。这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强对小规模养鸡散户的培训,如采用广播、电视、黑板报、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向广大牧户宣传疫病防控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降低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保障鸡群健康,促进我国禽类事业的发展。
[1] 甘孟候.禽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9.
[2] 张新华.家禽用药误区及防治对策[J].北方牧业,2008(15):24.
[3] 张争劲,李曙光.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家禽药物[J].畜禽业,2009(8):84-85.
[4] 李梅.家禽用药的基本方法介绍[J].养殖技术顾问,2010,(6):158-158.
张大勇(1971—),男,大学本科,职称:中级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