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市果桑产业发展探研

2015-01-25潘学明刘朝良

中国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果桑宣城市桑椹

潘学明 刘朝良

(1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安徽宣城 242000; 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宣城市果桑产业发展探研

潘学明1刘朝良2

(1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安徽宣城 242000;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分析了宣城市开发果桑产业的有利条件,介绍了全市果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提出宣城市要以建设果桑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发展桑椹系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切实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选准适当经营模式等做大做强宣城市果桑产业的建议。

宣城市;果桑产业;栽培技术;发展探研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地区,是安徽省的重点蚕区之一。近年来,为了应对蚕茧市场价格波动,加快培育蚕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宣城市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发展果桑产业,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果桑产业已初见成效,成为安徽省主要的优质桑椹生产加工基地,为促进宣城市蚕桑稳定、蚕农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果桑产业,在分析宣城市发展果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开发情况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做大做强宣城市果桑产业的建议。

1 宣城市开发果桑产业的有利条件

1.1 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宣城市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辖区内宜桑土地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已有多个县(市)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宣城市位于泛长三角经济区的黄金腹地,是安徽省唯一一座既与南京接壤又与杭州山水相邻的城市,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宣城市成为发展桑果生产加工的理想之地。

1.2 蚕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

蚕桑产业是宣城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蚕区分布范围广,技术普及程度高,有着众多富有种桑养蚕经验的农户,且果桑栽培技术要求与普通桑树基本相同;因此,发展果桑在宣城市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为农所接受和掌握。加之经过前期多年的培育,目前宣城市的果桑产业已经积聚了较强的实力,初步形成了从果桑种植加工到产品销售一条龙的生产体系,也为大规模开发果桑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时机看好

桑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清肝明目、润肺止咳、通关节等功效[1],其用途十分广泛,既可鲜食,又能深加工制成桑椹酒、桑椹饮料、桑果酱等系列食品,还可用于提炼经济价值极高的桑椹红色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当前,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宣城市的传统蚕业日渐萎缩,急待寻求脱困之道,果桑作为拓宽蚕农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必将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蚕农的重视和欢迎。

2 宣城市果桑产业发展现状

宣城市的果桑栽培历史较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门就曾专门引进良种果桑“大10”,安排在宣州区进行少量的试种并获得成功,每667 m2桑园桑椹产量达到1 500 kg以上,主要作为水果在市场上零售,价格约为10~15元/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限于桑椹采摘期短,不易保鲜的特点,以及市场认知度不高,鲜果销量相当有限的现实,只有极少数农户零星种植,多年来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为此,宣城市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建设果桑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发展桑椹系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果桑产业化发展思路,2005年通过宣传招商,引进浙江省杭州市的客商投资成立了“宣城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在宣州区金坝办事处承包土地27 hm2专门从事桑椹生产加工经营,当年建成良种果桑“大10”种植基地20 hm2,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泾县桃花潭镇新民村建立桑椹原料基地6.6 hm2,所产桑椹全部由公司负责收购,并签订最低保护价协议,以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在发展果桑生产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投资开发桑椹系列深加工产品,现已成功生产出桑椹酒、桑椹汁、桑椹酵素3种产品,其中主打产品“窑山”牌系列桑椹酒,采用橡木桶藏发酵,色泽纯亮透明,口味清香宜人,主要销往上海和浙江杭嘉湖市场,年产量达到100 t,年产值超过500万元,通过宣城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的辐射带动,宣城市果桑产业整体兴起。目前,所辖泾县、绩溪、广德等重点蚕区的果桑种植均已从无到有,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3 宣城市果桑栽培技术的应用

3.1 主要栽培品种

宣城市目前规模种植的果桑品种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培育的“大10”,因其具有生长势强、成熟期早、产果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而广受生产者的欢迎。在主推良种果桑“大10”的同时,2011年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的支持下,宣城市农业部门与宣城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宣州区专门新建了3.3 hm2的果桑品种园,首批引进了陕西省的“白玉王”、“红果2号”和台湾省的“长果桑”进行适应性调查,试种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果桑品种在宣州地区均性状表现良好,为宣城市今后的果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

3.2 园地选择

为确保桑椹质量安全,果桑园必须建立在远离环境污染的地方,以此为前提,进行园地的选择。就宣城市而言,由于丘陵岗地资源丰富,租用成本低廉,因此比较适宜企业用来投资建设大面积桑椹原料基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土地成本,而对于农村小规模发展果桑,则建议最好选择邻近城郊或旅游景点的蚕区,这样既方便桑椹销售,又能充分利用果桑叶进行养蚕,提高果桑生产的综合效益。

3.3 桑园建立

栽桑前要先对园地进行全面深耕,再按预定的行距和株距开挖深宽各30 cm左右的栽植沟(穴),每667 m2果桑园施2 500~3 500 kg基肥。栽植密度根据桑园立地情况等因素确定,宣城市目前每667 m2桑园一般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栽500株左右,在土质相对瘠薄的丘陵岗地栽330株左右。为便于桑椹的采收,果桑多养成中干树型,修剪方法是苗木定植后,在发芽前离地面20~25 cm处定主干,当年养成2~3根枝条;第2年5月份桑椹收获后,离地面40~50 cm处剪定,养成第1层支干,每根支干留2~3根生长芽;第3年再离地面60~70 cm左右处剪伐,养成第2层支干,以后每年均在此部位剪伐定拳[2]。

3.4 果桑园施肥

宣城市果桑园施肥,一般按春、夏、冬3个时期进行。其中:春肥在3月初桑芽萌发前施入,每667 m2果桑园施复合肥30~50 kg;夏肥在夏伐后施入,每667 m2果桑园施尿素20 kg,施磷肥、钾肥各10 kg左右;冬肥在落叶后施入,每667 m2果桑园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结合冬耕翻入土壤中。

3.5 病害防治

果桑的主要病害是桑椹菌核病,2012年宣城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曾因该病严重发生,而造成20 hm2果桑园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桑椹菌核病的预防工作。防治方法:从桑树开花花蕾初现时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花,每周间隔喷1次直至花期结束[2];在做好化学防治的同时,还应配合采取清园翻耕、排水降湿和病果摘除等项物理防治措施,以切断病原传染途径,抑制病害的发生。

4 做大做强宣城市果桑产业的几点建议

4.1 切实加大扶持力度

果桑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为此,建议宣城市应抓住机遇,将促进果桑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果桑示范园区、桑果收储加工体系、产品营销网络和品牌创建等项目的扶持力度,为果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4.2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宣城市宣州区、泾县、绩溪均已列入该站示范县)平台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制定适合宣城市特点的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标准。二是继续抓好宣州区果桑品种示范园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宣城市果桑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三是大力加强果桑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农户了解掌握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果桑产业的科技含量。

4.3 着力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参与对于果桑产业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宣城市仅有1家桑椹收购加工企业,难以满足大面积发展果桑的需要。因此,必须把壮大龙头企业规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宣城市紧邻江浙、被列入国家级“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引进一批与行业相关的企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果桑产业集群,形成较为配套完善的果桑产品收储、加工、营销体系,以此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4.4 选准适当经营模式

为提高果桑种植的经济效益,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各地在果桑产业开发中,应注意结合当地桑园特点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就宣城市而言,建议重点考虑以下2种经营模式。

4.4.1 “果、叶兼用”模式 宣城市蚕桑资源十分丰富,桑园面积3 600 hm2,其中约20%左右因目前养蚕收入不够理想而处于抛荒状态,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只需对部分闲置桑园进行嫁接换种或老桑更新[3],即可改造建设成规模可观的果桑基地。生产的桑椹既能作为优质水果供应市场,满足市民消费,又可为相关企业提供原料,加工制成桑椹酒、桑椹饮料等系列食品,还可在蚕茧市场行情好时采摘桑叶用于养蚕,从而有效形成“茧价上升多养蚕、桑椹好销多产果”的市场风险调控机制[4]。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推广“果、叶兼用”经营模式的前提,是必须招引相关的龙头企业,建设配套的桑椹收储加工体系,通过“公司+基地”的合作模式签订产销合同,以解决农户桑椹销售的后顾之忧。

4.4.2 “果桑旅游结合”模式 皖东南地区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独特,非常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近年来,宣城市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致力于打造江浙沪的“后花园”,全市已建成农业休闲园区198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530个、安徽省星级农家乐57家,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果桑与旅游结合既能促进果桑生产的发展,又可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5],据了解,果桑旅游目前在宣城市尚属空白,因此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只需在现有旅游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投资即可经营,为游客提供包含桑椹自助采摘,饮桑叶茶、品桑椹酒、食桑园鸡(菜)等果桑系列旅游服务。宣城市很多著名景点(如泾县的“桃花潭”、绩溪县的“胡氏宗祠”、广德县的“太极洞”)均邻近蚕区,具备开发果桑特色旅游的良好条件,建议当地尽快加以推广。

[1] 包海蓉,李柏林,阎冬妮,等.桑椹的开发利用与市场营销[J].食品科学,2004,(增刊):205-209.

[2] 楼黎静,钱文春,柳丽萍,等.果桑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蚕业,2005,26(4):39-40.

[3] 谷成易.发展果桑产业 促进蚕农增收[J].蚕学通讯,2010,30(3):34-36.

[4] 四川省蚕业总站.我省果桑产业成为蚕桑丝绸产业新的增长点[EB/OL].四川三农网,2013-04-24.http://www.snsc.gov.cn/cyjd/1795.jhtml.

[5] 朱军林,王小明,马伟林.果桑与旅游结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8,29(1):56-57.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编号 CARS-22)。

潘学明(1963—),男,安徽南陵,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0563-2621056,E-mail:xcnwpxm@163.com

[S88-9]

C

1007-0982(2015)01-0060-03

猜你喜欢

果桑宣城市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小岭路】
生如夏花之绚烂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