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缙云县茭白种植模式的探索与综合应用

2015-01-25王来亮陈金华陈建明丁新天邓曹仁马雅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单季缙云县茭白

王来亮,陈金华,陈建明,丁新天,邓曹仁,马雅敏

(1.缙云县农业局,浙江 缙云 321400;2.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缙云县茭白种植模式的探索与综合应用

王来亮1,陈金华2,陈建明3,丁新天1,邓曹仁1,马雅敏1

(1.缙云县农业局,浙江 缙云 321400;2.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总结缙云县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低海拔地区单季茭1年收2茬、双季茭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等4种茭白种植模式的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并分析这4种模式综合应用的成效。

单季茭;双季茭;种植模式;综合应用;成效;缙云

缙云县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茭白主产县,现有基地面积2 170 hm2,复种面积3 700 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8%。近年来,缙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综合应用品种、技术、设施,发展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低海拔地区单季茭1年收2茬、双季茭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等4种种植模式,使缙云县的茭白种植从高山到平地,从单季茭到双季茭,从露地到设施栽培,逐步形成现阶段多种模式相互补充、协调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县茭白年产量9.38万t,总产值2.68亿元,占全县蔬菜产值的67%,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极大的贡献。作者对缙云县主要推广应用的4种茭白种植模式的特点、关键技术及多种种植模式综合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归纳总结。

1 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种植模式

1.1 特点

该模式利用中高海拔区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优势种植单季茭白,采茭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该时期低海拔地区因高温难以孕茭,市场上茭白量少,售价高,种植效益好。

1.2 关键技术

基地选择。一般要求海拔600 m以上、夏季气温不高于35℃,或者有冷水可以灌溉、冷水田水温能保持在25℃以下、水源充足的田块。

选种、移栽。主栽品种为本地的美人茭。选取茭株生长整齐、结茭多、肉质茎性状佳、无雄灰茭、成熟期集中的茭墩作为种墩,起墩寄植至大田边。待茭田翻耕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或翌年3-4月将种墩依薹管连根用刀纵向劈开,进行扦插栽植。采用宽窄行密植,宽行80~100 cm,窄行50~60 cm,株距40~45 cm,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

翻耕。高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植株分蘖少,种植后当年产量相对较低,到第2年才会达到正常产量,3年后雄灰茭增多,一般要求种植3年翻耕1次。

施肥。种植前施有机肥15 t·hm-2、碳酸氢氨7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作为基肥。4月份植株萌芽后至5月底进行2~3次追肥,施尿素75~150 kg·hm-2、氯化钾75~120 kg·hm-2。7月上旬左右,待50%以上植株孕茭后施用孕茭肥,施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茭白采收后随即将叶片踩入泥下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水分管理。茭白植株蒸腾量大,各生育期缺水受旱都会影响茭白生长,导致雄茭植株产生。水分管理要掌握 “浅水移栽,深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露田,活水孕茭,湿润越冬”的方法。移栽和分蘖期以3~5 cm浅水层为宜,以利提高土温促早发;扁秆拔节期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增加土壤供氧量,促进根系深扎;孕茭膨大期应加深水层至15~20 cm。

病虫防治。茭白病虫害发生较重的主要有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二化螟、长绿飞虱。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白由于生长季节长,加上高山地区降水量多,湿度大,容易导致胡麻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可利用农业防治 (如撒施生石灰、剥除病老叶)、物理防治 (如杀虫灯、性诱剂)和化学防治来控制病虫发生为害。大田翻耕、平整时,撒施石灰750~1 500 kg·hm-2,既可杀除土壤中的病菌,又可调整土壤pH值。及时去除茭株基部老、黄、病叶及无效分蘖,改善株间透光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每3 hm2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和长绿飞虱。锈病发生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每种杀菌剂在一个生长季节最多使用2次。胡麻叶斑病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纹枯病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长绿飞虱若虫低龄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茭白采收时间因海拔高度及冷水田水温高低而不同,一般在7月中旬到9月上中旬。采收标准掌握在茭肉明显膨大、叶鞘一侧张开、露出茭肉0.5~1 cm时及时采收。

1.3 推广应用情况

该模式现有基地面积700 hm2,产量28.5 t· hm-2,产值10万元·hm-2。主要分布缙云县大洋镇、大源镇和壶镇镇。其中,大洋镇在海拔800 m以上的种植面积有500 hm2,是浙江省最大的高山茭白基地之一。

2 低海拔地区单季茭1年收2茬种植模式

2.1 特点

低海拔单季茭1年收2茬模式是缙云县首创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运用单季茭品种,通过提前栽植、促早栽培,将单季茭采收时间提早至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1茬茭白采收后,不需要翻种,老茭墩重新抽发植株,在9月下旬10月上旬采收第2茬茭白。该模式改变了单季茭1年只收1茬的传统种植习惯,为茭白孕茭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单季茭1年收2茬栽培能够在缙云迅速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品质好。主栽品种为本地美人茭,茭白肉质洁白、细嫩,单季茭1年收2茬栽培的茭白仍然保持品种原有的良好品质。二是产量高。单季茭1年收2茬模式第1茬产量与原单季茭栽培产量相当,在27~30 t·hm-2,第2茬产量18~22.5 t·hm-2,与原单季茭栽培相比,增产明显。三是错开上市期。单季茭1年2茬模式第1茬茭白采收旺期在6月15日至7月5日,此时双季茭主产区夏茭旺收期已过,而高山单季茭白尚未投产;第2茬茭白采收旺期在9月20日至9月30日,高山单季茭白已收获结束,而双季茭主产区秋茭尚未采收。单季茭1年收2茬栽培有效地错开产品上市期,有利于稳定市场,提高效益。

2.2 关键技术

育苗。多采用薹管寄秧育苗方式进行育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单季茭白采收后,从选定的茭白母株中剪取长约30~60 cm、具3~6节的薹管,剪取薹管时需在泥面下2~3 cm处带根割断。薹管剥去外叶后平铺排放到备好的秧田中,排放间距2~5 cm,保持秧田水位至齐田板平面。5~10 d后,薹管每1个节位分蘖芽都会萌发生根,抽出新的茭白苗。再过2周至3周,苗高达到15~25 cm时,即可移至大田定植。1根薹管一般可育3~6株苗。薹管寄秧育苗可缩短种苗繁育时间,繁殖系数比直接分株繁殖提高3~6倍,既有利于安排茬口,又可提高秧苗的一致性。

种植。10月茭田进行翻耕平整,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将已育成的薹管苗剪成几小断,每段1至2节,进行栽植。多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90 cm,窄行40 cm,株距30~35 cm,密度4.2万~5.1万丛·hm-2。栽植后,由于气温还适宜茭白幼苗生长,待至冬季气温下降、地上部分枯死时,幼苗已有几个节位形成成熟的分蘖芽,来年抽生后即成为本苗,有利于提高第1茬茭白产量和提早采收时间。

施肥。种植前施有机肥15 t·hm-2、碳酸氢氨750 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作为基肥。在移栽后20 d左右,施尿素75 kg·hm-2促进茭白植株早分蘖。施肥方法为沿茭白行撒施。在翌年气温回升,补好苗后,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分次施肥,在3-4月追肥3~4次,前期施肥量略少,施尿素 75~105 kg·hm-2,中后期略多,施尿素75~150 kg·hm-2、氯化钾75~120 kg·hm-2。5月底施孕茭肥,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病虫害防治,用磷酸二氢钾、802、氨基酸等进行调节,每隔7~10 d叶面喷施1次。施用浓度从低到高,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00~200倍液,802浓度为750~1 500倍液,氨基酸施用浓度为75~150倍液。

水分管理同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

采收。第1茬茭白在6月中下旬进入采收旺季。采收期田间应保持浅水,田间操作时尽量不要使泥水溅到已采收茭白的茭秆断面上,否则易导致二茬不能抽生新株。

二茬管理。第1茬茭白采收完毕后,挖除雄灰茭植株,并将茭白残株清理干净后,撒施碳酸氢氨7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7月中下旬,对不能重新抽发的茭墩,在抽发较多的茭墩中分株进行补植。视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和施孕茭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喷施1~2次的磷酸二氢钾、802、氨基酸等。施用方法可参照第1茬。

2.3 推广应用情况

单季茭1年收2茬种植模式自2006年起在缙云县大面积应用,现有基地面积1 050 hm2,产量498.5 t·hm-2,产值13.65万元·hm-2。主要分布壶镇镇、前路乡。

3 双季茭露地种植模式

3.1 特点

双季茭露地种植模式是运用双季茭品种进行露地栽培,于10-12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采收期与低海拔地区单季茭1年收2茬、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等种植模式错开。

3.2 关键技术

品种选择。综合考虑早熟性、产量、茭肉性状等因素,可选择浙茭2号、浙茭3号、龙茭2号、浙茭6号等双季茭白品种。

两段育苗。选择株形整齐,结茭部位低,孕茭率高,茭肉肥大,无雄、灰茭,并且成熟一致的茭墩作为种墩,在3月底前进行分苗寄植,将挖取的茭白单株1苗1穴,分苗假植在育苗田中,株行距50 cm×25 cm,每667 m2大田约60 m2苗床。待大田夏茭采收完毕后,进行翻耕、平整。至7月中旬,育苗田中的茭白种苗一般都已发生3~5个分株,用刀劈开则成3~5株定植苗。

定植。定植时将定植苗剪去上部叶片,保留叶鞘长30 cm,以减少蒸发,提高分株定植成活率。栽植株距60 cm,行距100~120 cm,密度1.65万~1.95万株·hm-2。

夏茭删苗。经秋茭分蘖生长后,第2年春季夏茭萌芽时,幼苗极多,需进行删苗。一般在苗高20~30 cm时,删除茭墩中心苗、弱小苗,每墩留疏密均匀的粗壮苗20~25根定株。删苗的同时,在茭墩中心压上淤泥,防已删苗再抽生,也使植株向四周分散生长。

秋茭、夏茭的病虫害防治、肥料管理、水分管理、茭白采收等技术可参照其他模式进行。

3.3 推广应用情况

该模式现有基地面积390 hm2,产量52.5 t· hm-2,产值12.9万元·hm-2。主要分布缙云县新建镇、新碧街道,东方镇、东渡镇等乡镇。

4 双季茭大棚种植模式

4.1 特点

双季茭大棚栽培种植模式是秋茭采收后,在12月至翌年3月期间,利用大棚对双季茭的夏茭进行覆盖保温,促进茭白植株提早萌发生长、结茭。夏茭在采取大棚覆盖保温后,采收期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 d,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4.2 关键技术

品种选择。综合考虑早熟性、产量、茭肉性状等因素,可选择浙茭3号、浙茭2号、龙茭2号等双季茭白品种。

基地选择。选择低海拔、早春气温回升早、日照充足的平原地块,以有利于提高大棚覆盖保温效果、提早采收。

育苗栽植。与露地双季茭采用一样的育苗栽植方法,只需在栽植时预留1.2 m的大棚间距,以便于在冬季进行搭架盖膜。

搭架盖膜。秋茭在12月上旬采收完毕后进行清园,割去地上部分残株,集中烧毁,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越冬基数。为促进植株提早萌发,一般于12月底完成搭棚并盖膜。搭棚前要放干田水,保持田面湿润,脚不下陷,以利于搭棚时的田间操作。适宜搭建宽6~8 m的钢架大棚。

施肥。盖膜前施萌芽肥,用碳酸氢铵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600 kg·hm-2。施肥1周后盖膜,灌浅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第1次追肥在苗高10~20 cm时,施尿素75 kg·hm-2、三元复合肥150 kg·hm-2,以后视植株长势,每隔10~15 d再施1~2次,每次用尿素75~120 kg·hm-2、三元复合肥150 kg· hm-2。待50%左右植株开始孕茭后施孕茭肥,施复合肥300 kg·hm-2。

删苗方法参照双季茭露地种植模式。

大棚管理。大棚茭白3月中旬前以盖膜保温为主。早春茭墩抽苗后,天气温和时,在早上10时气温升高后,大棚进行两头通风,棚内气温超过30℃时,揭边膜和两头通风,防高温伤苗;当棚内湿度过大时,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降湿。在4月初,茭白植株叶片长高到触及大棚肩部棚膜时即可全揭膜。

病虫防治。大棚夏茭由于比露地生长期提前,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一般只需对锈病、胡麻斑病进行1次化学防治即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粉剂2 000倍液进行喷雾。秋茭病虫防治参照其他模式进行。

4.3 推广应用情况

该模式现有基地面积30 hm2,产量52.5 t· hm-2,产值16.5万元·hm-2。主要分布缙云县新建镇、新碧街道等乡镇。

5 多模式应用的成效

5.1 产品错时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在缙云县,4种模式茭白的采收时间明显错开,采收时间从4月一直延续到12月;从全省范围分析,同一种种植模式,缙云和桐乡、余姚、黄岩等茭白主产区相比,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产品上市期也有不同程度的错开。多种种植模式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茭白大规模种植、产品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提高种植效益。

5.2 规模化种植

茭白种植用工较多,尤其是在茭白采收期。由于受制于劳动力的短缺,单个业主规模化种植难以开展。而运用多种种植模式,茭农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几种模式,错开采收时间,减少因缺少采收工而造成待收茭白无人采收的现象发生,较大幅度提高单个业主的种植规模。

5.3 合理调配劳动力

由于各种种植模式的生产季节、产品采收时间相互岔开,从事某一种植模式的茭农可以利用空闲季节为其他种植模式的茭农开展服务,实现劳动力的盈余补缺。

5.4 产业平稳发展

多种种植模式的综合运用,既有效地错开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调配,又稳定了市场供应,极大地开拓了茭白产业的发展空间。缙云茭白规模发展已历经20余年,茭农种植效益相对稳定,产业规模快速有序发展,主要得益于多种种植模式的合理应用。

[1] 陈建明,丁新天,潘远勇,等.4种杀菌剂对茭白锈病的防效 [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63-1465.

[2] 邓曹仁,叶德坚,陈建明.单季茭白二茬栽培新技术[J].长江蔬菜,2008(8):22-23.

[3] 林佩霞,王来亮.不同设施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茭白采收期及产量的影响 [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84,86.

[4] 王高林,俞光荣,钱南飞.茭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上海蔬菜,2007(2):53-54.

[5] 姚岳良,周杨,叶德坚.低海拔山区单季茭白改收二茬调控技术 [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27,52.

[6] 姚岳良,周杨.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白栽培技术 [J].上海蔬菜,2009(1):41-42.

[7] 俞丽芬,徐瑞华.双季茭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J].上海蔬菜,2006(4):52.

[8]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645.2

B

0528-9017(2015)04-0466-04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08

2015-02-12

丽水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20131202020)

王来亮 (1962-),男,浙江缙云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工作。E-mail:jyw lljn@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来亮,陈金华,陈建明,等.缙云县茭白种植模式的探索与综合应用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66-469.

猜你喜欢

单季缙云县茭白
太湖茭白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