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在药物载体与MR造影剂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15-01-24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生物能源与材料研究室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瞄准现阶段肿瘤治疗中的部分难题,与强磁场科学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着力研发新型药物载体与MR造影剂,并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5,25,6101-6111),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15,7,14192-14200;2015,7,16837-16841;2014,6,8042-8047)以及Particle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2014,31,976-984)等期刊上。课题组研究人员利用多孔材料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对其进行有机功能化,然后接枝靶向配体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显著增强了磁共振成像效果和药物靶向传输能力,以期达到可视化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研究人员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DNA生物活性分子作为多孔材料的封装剂,并对其进行改性,开发了一种对DNaseI酶敏感的药物可控释放系统,该系统可显著提高化疗药物药效,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当前一些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周围环境呈现弱酸性。研究人员据此开发了一种对pH敏感的药物释放系统,并将双模成像模式引入此系统中。研究人员制备了纳米尺寸的Gd/Fe3O4掺杂的双模磁共振造影剂,并对此造影剂进行了有机功能化修饰,通过对pH敏感的化学键负载化疗药物。当载药的纳米粒子到达肿瘤区位后,负载化疗药物的化学键断开,药物逐渐释放出来杀死肿瘤细胞。动物实验证明,该体系拥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应和磁共振成像效果,为可视化监控肿瘤的治疗提供可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借助所开发的功能化造影剂性能的变化成功实现了对硼酸等小分子的检测,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