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侧周围性面瘫治疗谈面瘫针灸治验※

2015-01-24朱有文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5期
关键词:颊车双侧面瘫

杨 朔 朱有文 通讯作者:黄 泳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510515 2.吉林省舒兰市郝氏中医院)

面瘫,临床多以单侧发病多见,极少双侧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作者近日治愈一例双侧面瘫患者,并基于该病例的治疗,总结了面瘫的相关治验。

病例介绍

患者,男,41岁。因双眼闭合障碍伴不能闭口10d前来就诊。患者10d前晨起后出现右眼闭合障碍,口角左偏,流涎,右侧额纹消失。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某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右侧面瘫,遂回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患者自述在住院第一天,自己使用民间膏药进行贴敷,3d后出现双眼不能闭合,不能闭口,在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就诊时,患者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双侧表情肌瘫痪,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双侧眼裂增宽,双目不能闭合,双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不偏但不能闭口,进食困难。患者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四肢肌力无异常,双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考虑患者病情变化,相继出现双侧面瘫,为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给予头颅CT检查,排除了颅内病变后确诊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分型:风痰阻络。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

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①穴位选择:头面部取双侧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太阳、睛明、四白、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夹承浆。四肢取双侧合谷、太冲。②针刺工具:一次性不锈钢毫针0.30 mm×(25~40)mm;KMD-808电针仪。③针刺方法:电针与穴位点刺法相结合。电针:阳白和太阳一组,地仓和颊车一组。选用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并加TDP照射双侧面部。其他:地仓和颊车对刺;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夹承浆向外斜刺;阳白透鱼腰和攒竹透丝竹空交替使用;太阳从目外眦向耳尖方向平刺;太冲向上斜刺;合谷直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休息5min,然后从睛明穴起沿承泣到丝竹空成一弧线进行点刺;同时点刺双侧四白穴和迎香穴。

2.中药疗法。牵正散:组成:桂枝10g,防风10g,金银花10g,蝉蜕10g,秦艽10g,僵蚕10g,天麻10g,白附子10g,全蝎5g,蜈蚣2条。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方解:方中桂枝、防风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天麻平肝熄风、祛风止痛。秦艽祛风湿,舒筋脉;白附子祛风止痉,燥湿化痰;蝉蜕、全蝎、蜈蚣、僵蚕熄风止痉、祛风通络。诸药合用,起到祛风通络、止痉化痰之功。临证加减,常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结果

治疗3d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双眼可以半闭;治疗7d后嘴唇可以闭合,但仍有缝隙,双侧额纹部分可见;治疗15d后患者基本痊愈,双眼可以闭合,额纹清晰可见,但双唇闭合时还有少许缝隙。患者出院后又进行5次针灸治疗,共计20次,服用中药15剂,面瘫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临床痊愈。

周围性面瘫治疗心得

1.周围性面瘫常常由炎症、病毒感染、外伤、颅内外肿瘤等引起,也可由延髓或脑桥病变引起。临床上周围性面瘫又以面神经管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及神经髓鞘水肿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即贝尔面瘫最多见,占周围性面瘫的60%左右[1]。

本病虽属临床常见病,但病因复杂,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之前一定要明确诊断,排除颅内病变。在诊断周围性面瘫时要注意与以下疾病[2]鉴别:①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常由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引起,也可见于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等,常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及特殊症状;②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此病引起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③吉兰-巴雷综合征: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有对称性的四肢迟缓性瘫和感觉障碍;神经莱姆病: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红斑,常可累及其他脑神经。

2.治疗面瘫的常用针刺方法有:透刺、点刺、电针、火针等。①透刺如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等,常用于后遗症期面瘫的治疗。②火针:常用于顽固性面瘫或面瘫后遗症期,将穴位分两组(一组双侧太阳、颧髎、颊车、合谷加印堂;一组双侧阳白、下关、地仓、足三里),选用直径0.5mm的单头细火针点刺不留针,进针深度1~2分,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日1次。③在穴位点刺方面,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即每次常规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休息5min,然后从睛明穴起沿承泣、丝竹空成一弧线进行点刺。本方法可用于治疗眼睑闭合不全。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将患侧从睛明穴起沿承泣到丝竹空的弧线分六等分,共七个等分点。从睛明穴开始每个等分点点刺一下,用1寸毫针快速点刺,进针1分深,用力均匀,往复点刺2遍。在点刺过程中,嘱患者尝试用力闭合双眼,在点刺结束后,常常出现患者双眼可以瞬间完全闭合。弧线点刺结束后,按先后顺序点刺双侧四白和迎香穴各3下。据患者描述,点刺过程中自觉眼中有热泪,并可观察到鼻翼翕动。7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2~3个疗程治疗。

3.临床常将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期三期,每一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所以运用电针治疗[3,4]时波形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所述病例中,选用连续波(疏波),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太阳、颊车接正极,阳白、地仓接负极,双侧面部同时使用,并加TDP灯轮流照射面部。常用波形还有疏密波、断续波等,也可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其中,连续波又包括疏波和密波两类。疏波刺激强度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密波能够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痉挛等。

急性期能否用电针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有报道认为,电针介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5]。但也有研究者持反对意见,如林敏[6]针对临床上较多的急性期电针治疗的临床报道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电针治疗将大大提高周围性面瘫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面肌纤维性痉挛和面肌痉挛为明显,特别是面肌痉挛,该病十分难治,且存在进行性进展的趋势,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我们建议,面瘫急性期不使用电针,可以单独用药或配合使用穴位浅刺法:面部常规取穴,使用1寸毫针,进针2~3分深,配合对侧合谷,得气后留针即可。

4.对于面瘫的治疗,采取针药并用的方式,疗效往往优于单独一种疗法。且急性期过后,选用相对较粗的针灸毫针(直径0.3mm或0.35mm),可以增强针感,提高疗效。在方药方面,治疗面瘫的常用方剂有牵正散、小续命汤等。牵正散出自宋代《杨氏家藏方》,组成为白附子、僵蚕、全蝎3味药。方中白附子辛、甘、温,有毒,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僵蚕咸、辛、平,能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兼可化痰;全蝎辛、平、有毒,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3味药合用,具有祛风、化痰、通络的功效,适用于风痰阻络或痰瘀阻络之中风、面瘫。本文提及的病例治疗中,我们以牵正散为基础进行加减,效果良好。对于体弱者,可加黄芪、党参;风热表证者,去白附子,加桑叶、菊花、柴胡;眩晕耳鸣,舌质红脉弦者,去白附子,加天麻、钩藤;痰湿盛者可加半夏、茯苓。在治疗中枢性面瘫时,还可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牵正散在面瘫早期即可使用,急性期可配合针灸浅刺,恢复期以后配合电针使用。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7次为1个疗程。通常服用2个疗程以后即有明显效果。

[1]余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

[2]贾建平,陈生弟,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0.

[3]王苏婷,马铁明,苏显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9):2110.

[4]包淑红,张明波.电针不同波形在周围性面瘫应用中临床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244-245.

[5]卫彦,寇吉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30-832.

[6]林敏.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引起并发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61):1276.

猜你喜欢

颊车双侧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