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体会
2015-01-24杨晓诚
杨晓诚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黎埠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广东清远 51313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体会
杨晓诚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黎埠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广东清远51313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为喉头、气管黏膜内出现红肿、出血并有糜烂症状。此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目前,此病在国内大部分养鸡场可见,尤其是密集养殖区,发病率更高,可导致蛋鸡产蛋降低,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
1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此病仅侵染鸡,各个日龄的鸡均有易感性,尤其是4~10日龄感染后,症状最为明显。此病传染源为病鸡及康复后带菌鸡,甚至在接种活疫苗后,部分鸡仍可排毒感染易感鸡群。此病传播迅速,主要经上呼吸道及眼结膜进行传染。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以秋冬季节最为常见。此病一旦传入鸡群,传播甚为迅速,感染率达到90%以上。比较致死率而言,一般在10%~20%,最急性致死率最高达50%~70%,雏鸡、育成鸡、高产蛋鸡病死率也较高。
日常管理不善、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低、营养匮乏、寄生虫感染等等,都可诱发此病,增加致死率。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在6~12d,急性感染病例典型特征为鼻孔内有分泌物,呼吸伴有啰音,咳嗽、气喘。严重病例呈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每次吸气时,头和颈向前、向上,张口、有喘呜叫声。病鸡厌食,迅速消瘦,鸡冠发紫,颜面部发绀,有时排绿色稀粪。病程5~7d或更长,多因窒息、衰竭死亡。产蛋鸡产蛋严重下降,康复后1~2个月后才能恢复。
温和型病例,可见生长迟缓、产蛋下降,流泪,结膜炎,持续性流鼻涕和出血性眼结膜炎,发病率为5%,病程多数在10~14 d。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见于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黏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进而黏膜变性增厚、坏死和出血,常盖有黄白色纤维索性干酪样假膜或气管塞。眼结膜和眶下窦上皮水肿和充血,结膜炎、失明。有的可见心冠出血点,胆囊肿大,肾盂出血,输尿管有灰色沉淀物。部分肠道黏膜水肿、充血和盲肠扁桃体肿大。
在病的早期,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是本病特征性变化。
4 诊断
此病典型特征为急性、咳嗽、咳出血块和高死亡率等,加上出血性气管炎病变结合鸡群发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要结合实验室诊断,通过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以及血清学方法(如琼脂扩散、病毒中和试验等)可以确诊。
5 防制与免疫体会
5.1防制体会
鸡场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疫情,不建议使用免疫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特别在发病率较高,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的情况下,紧急接种容易造成病死率升高,加重病情。由此建议要配合必要的消毒措施。积极消毒管理,为鸡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是防控此病的关键。但是,由于伴有呼吸道症状出现,使用消毒药严禁用含过氧化物及甲醛等刺激性成分的药物。否则,会加重感染呼吸道症状。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舍内温度、湿度,加强空气流通尤其重要。良好的空气质量在遏制疫情蔓延中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证实:舍养环境下空气质量较差,特别是氨气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加重感染病例结膜炎的症状,使病发率升高,疫情更加难以控制。此外,鸡感染喉气管炎之后,对支原体的敏感性随之加强。如果不提前做好预控准备,极易导致支原体病的发生,进而加重呼吸道症状。由此还应注意预防支原体病的发生。条件允许的,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鱼肝油,对于疾病康复大有裨益。而感染喉气管炎的鸡只,常会伴有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由此,康复后的鸡群,应考虑是否应加强新城疫的免疫。
在整个控制疫情过程中,无论选用何种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必须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不足,将延长疗程,影响效果。用药过量,将增加成本,甚至可诱发中毒事件,必须要格外注意。
5.2免疫体会
传统的免疫方法为点眼,但是由于致病病毒及杂菌的大量感染,部分点眼鸡只常会由此诱发结膜炎,出现流泪症状。由此,建议将免疫方法改为滴鼻,如此减少使用疫苗与结膜的接触,减少不良应激反应,达到相同的免疫效果。为了减少上述不良应激反应,必须要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每次使用1个免疫剂量滴鼻接种即可。此外,免疫接种期间,严禁同时使用两种毒珠力差异性较大的疫苗,否则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养殖户用进口苗和国产苗,同时免疫鸡群。期间,有个别鸡只使用进口苗导致不良免疫反应,整个鸡群迅速伴有严重的反应,造成的危害甚为惨重。
目前,滴肛和擦肛也开始应用于强毒型传喉病的免疫预防,但是多被用于紧急免疫接种。根据临床诊治试验,对于此病常发地区,使用滴肛和擦肛也有不错的效果,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对于此病多发区域,接种疫苗建议选择适合本地、毒力较弱的苗株。基础免疫之后4d,加强消毒管理,带鸡消毒4d,密切关注鸡群变化情况,有不良反应立马进行治疗,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1] 许连珍.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2):119-120.
[2] 董秀梅,孙宝权.猪场疫苗的科学使用[J].中国猪业,2008,(3):49-51.
[3] 陈悦康,李活,王飞,等.核酸筛查实验室RNA酶污染防止对策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