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2015-01-24岳亚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
关键词:哭声儿科脾胃

岳亚军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467000)

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等各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病情发展快,大部分患儿生活不能自理,或症状表达不清,只有靠家长或者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许多观察和特色治疗大部分被患儿家长认可。下面就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来进行儿科护理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用整体观念来观察病情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整体观念贯穿到整个医疗和护理的各个环节上[1]。由于儿科的患者大部分不会表述病情,或表达不清,故需要儿科护士认真地去观察病情,更好地护理患儿。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有诸于内,必形诸外”,即在观察病情时,通过病人外在变化来了解其内在的情况。

1.运用望诊观察病情:即通过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等,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好坏。由于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虚实易变,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做好细微生活护理,防止病情传变。具体表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互相转化,邪气实而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

2.运用闻诊观察病情:闻诊是运用听觉来观察病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小儿的啼哭声、咳嗽声、呼吸声、语言声等;嗅气味包括口气、二便之气等。关于小儿的啼哭声,护理人员要认真辨别。因为啼哭是小儿的一种“语言”,小儿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就会啼哭。正常小儿的哭声洪亮而长,且有泪液。当婴儿因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尿布潮湿而引起不适时,都可引起啼哭。当需要满足或痛苦解除,哭声自止。饥饿时的哭声绵长无力,或口作吮乳之状;腹痛引起的啼哭,哭声忽急忽缓,时作时止;咽喉水肿则哭声嘶哑等。总之,小儿哭声以洪亮为实,表示邪实或正气充足;哭声细微为虚,表示正气虚弱。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业务熟练,思维敏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耐心、严密观察患儿每个细微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病情的演变,防止变证的突然发生。

运用中医的特色疗法(贴敷)来护理患儿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气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及“发病容易,传病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故小儿在选择用药途径上应特别慎重,我院儿科的门诊治疗主要选择口服中药散剂、贴敷、小儿捏脊疗法、中药擦浴降温、中药漱口等。这些疗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对患儿的损伤少,副作用小,患儿及家属也愿意接受,下面就贴敷治疗小儿咳嗽、泄泻的护理介绍如下。

1.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的穴位选择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①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②选择阿是穴贴敷药物。③选择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2.贴敷的方法及护理:①咳嗽的主要中药有白芥子、细辛等,经过炮制后,用药汁调匀,选取穴位贴敷。穴位有大椎、肺俞、天突、定喘、膻中、身柱、膏肓等,每次四穴,两组穴位交替,需找准穴位进行贴敷。②泄泻的主要中药有五倍子、丁香、罂粟等,经过炮制后,用醋汁调匀,选取穴位贴敷。一般我们用脐疗,即脐部贴敷。③方法及护理:采取适当体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贴敷的时间可视药物特性和患者反应而定。一般咳嗽的患儿,每隔6~8h换药一次,且前后四穴位交替进行。泄泻的患儿每间隔36h换贴,对婴儿及皮肤嫩的小儿应揭开后,待皮肤恢复,即间隔30min后再贴第2贴。一些病人属于过敏体质及对药物敏感的,应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适当缩短贴敷时间,以避免过度起疱。贴敷后如出现一些小水疱一般不需特殊出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如水疱已破,可涂洁尔碘、碘伏等消毒;或水疱较大,应到医院处理。嘱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等。

3.重视饮食调护:根据辨证调理饮食固护脾胃以扶正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需水谷精微较成人迫切,胃肠负担相对比成人重,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故常因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引发积滞、呕吐、泄泻等消化道病症,反复发病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限。故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小儿的饮食调护是固护脾胃、扶正固本、配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决不可掉以轻心。饮食上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病情,决定饮食种类。婴儿应以乳品为主,四月以上适当添加豆浆、蛋羹、藕粉、面糊、菜泥、肉泥等易于咀嚼之品,幼儿饮食宜细软,富于营养,忌食刺激性、坚硬、油腻及带骨刺、过酸、过咸类食物。患儿在哺乳期间,教育乳母也要忌口。患儿饮食要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则,且喂食速度不可过快,勿过饥过饱,勿食不洁净之食品,勿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物,以保证脾胃功能正常运转。对脾胃功能不好或胃肠疾病的患儿应辨其寒热虚实,给予不同的饮食护理 。如咳嗽的患儿应少食生冷、肥甘厚腻以免助湿生痰;泄泻患儿的饮食,要根据病情辨证合理调配饮食,如伤食泻,应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再进少量流食、半流食;风寒泻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湿热泻饮食以清淡为宜,忌食辛辣油腻;脾虚泻饮食应以健脾利湿为主,如清淡半流质的薏仁粥、山药大枣粥、扁豆粥等,这些饮食对疾病的治疗及转归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运用中医指导健康宣教: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浅而易懂的卫生宣教工作,如呼吸道疾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开窗通风、醋熏、艾叶熏等空气消毒的知识;外出时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疾病复发;泄泻患儿要讲究卫生,食前洗手预防各种胃肠道传染病;饮食要七分饱,防止“食复”。

[1]关华 .浅谈中医护理特色[J].广州医药,1995,3:61.

猜你喜欢

哭声儿科脾胃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哭声
爱吃哭声的妖怪
小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