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疗效观察

2015-01-24孙海燕,司玮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
关键词:西药

西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疗效观察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255300)

【关键词】妊娠恶阻;西药;穴仁贴敷

妊娠恶阻是指女性怀孕后出现的严重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甚则食入即吐的反应。虽为妊娠早期的常见反应,但呕吐过度频繁或持续过久会导致孕妇、胎儿营养不良、酸碱失衡甚至致畸[1]。因此,在妊娠早期,有效预防及缓解妊娠恶阻尤其重要。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在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妊娠恶阻6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般资料

126例均为200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入院诊断为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年龄22~35岁,平均(25.45±4.20)岁;胎次1~4次;初孕妇49例,占77.8%,经孕妇14例,占22.2%;体重49~75 kg,平均(56.81±6.15)kg;妊娠孕周7~12周,平均(9.53±3.68)周;发病时呕吐频次7~20次/ d,平均(10.24±6.22)次/ d;尿酮体(+)15例,(++)39例,(+++)9例;血钾浓度平均(3.49±0.34)mmol/L。对照组63例,年龄23~33岁,平均(27.21±3.85)岁;胎次1~5次;初孕妇43例,占68.3%,经孕妇20例,占31.7%;体重46~72 kg,平均(55.74±5.28)kg;妊娠孕周6~13周,平均(8.09±4.19)周;发病时呕吐频次4~28次/ d,平均(12.42±4.38)次/ d;尿酮体(+)12例,(++)42例,(+++)9例;入院时血钾浓度平均(3.55±0.19)mmol/L。两组在胎次、年龄、体重、妊娠孕周、发病时呕吐频次以及尿酮体、血钾浓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2]。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3]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4]拟定。脾胃虚弱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水痰涎;次症:头晕乏力,形体倦怠,或胸闷泛恶,或脘痞腹胀,或腰酸,腹痛,或口干,便秘;舌脉:舌淡,或黯或白,苔白,脉缓滑或脉滑无力。主症必备,次症具备1项或1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B超确认宫内早孕。孕周16周以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

排除标准:妊娠期合并肝炎、肠胃炎、阑尾炎等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上述症状者;葡萄胎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静滴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 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L+10%氯化钾10 mL,10%葡萄糖溶液500 mL+VC 2.0 g+VB60.1 g+10%氯化钾10 mL,5%葡萄糖溶液500 mL+VC 1.0 g+VB60.1 g+10%氯化钾10 mL等。每日补液量2500~3000 mL,补钾量3~5 g,视血清钾浓度而定。对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根据测得CO2CP值,低于18 mmol/L时,静滴碳酸氢钠溶液2.5 mL/kg。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恶心呕吐停止1 d后停药,如有复发依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少效者休息3 d后继续第2个疗程。2个疗程均无好转,视为无效。

治疗组:除上述对照组西药治疗外,结合神阙穴穴位贴敷:取丁香、半夏各20 g,碾成细末,取鲜姜50 g打成姜汁,以姜汁调和上述三味药物呈膏状。清洁消毒脐孔,取药膏适量敷于脐孔,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上诉两种方法共同使用,恶心呕吐停止1 d后停药,如有复发继续给药。7 d为1个疗程。少效者休息3 d后继续第2个疗程。2个疗程均无好转,视为无效。

观察指标与方法: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厌食,次症包括乏力、倦怠、腹胀腹痛。

实验室指标:尿酮体水平。每天检测尿酮体,记录患者尿酮体转阴天数。

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疗效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临床经验综合拟定。显效: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均消除,停药后无复发;有效:主要症状减轻,未完全消除,次要症状减轻或消除,或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消除,但停药后又见复发;无效:临床诸症无明显改善。

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共63例患者,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共63例患者,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9.84%。

经统计学检验P<0.05,得出结论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尿酮体转阴天数比较:治疗组共58例尿酮体转阴,转阴天数(4.69±0.87) d。对照组共54例尿酮体转阴,转阴天数(7.02±0.96)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酮体转阴天数少于对照组。

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下腹部疼痛或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无论采取哪种补钾量,患者血清钾水平基本在正常低值,无1例出现高钾血症。

讨论

西医对妊娠恶阻的病因尚不明确,据临床观察,认为可能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致使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国内外文献大多认为,妊娠剧吐造成的多重酸碱失衡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伴有代谢性碱中毒及呼吸性碱中毒[6,7]。该病目前没有特异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妊娠剧吐多采用支持疗法,大量补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急则治其标。但如不审病求因,就难以从根本上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恶心呕吐症状,恢复正常饮食。中医缓则治其本,认为孕后血海之血专供养胎,使冲脉之血不足,而冲脉之气相对有余,冲脉隶属于阳明,冲脉之气不得下泄,往往上犯于胃,胃失和降而致恶心呕吐。治疗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

半夏和丁香,由于降逆止呕作用较强,常被用来治疗妊娠呕吐。汉代张仲景就擅长运用半夏止呕,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运用半夏的方剂有43方,而专取其降逆止呕功效的达21方,可见张仲景对运用半夏止呕有独到的经验。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他特别写到“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方中重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说明了当时人们就认识到用半夏来治疗妊娠呕吐。丁香温中散寒止呕,《是斋百一选方》中以丁香、生半夏各一两研细末,姜汁和丸,姜汤调下治疗小儿吐逆。为治疗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要药。《本草正》中还记载:“丁香……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可见丁香还有调畅情志,舒缓心情之功效。丁香半夏二者共同调畅中焦气机,共奏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之功。

妊娠恶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不宜再选用中药口服,以免引起呕吐加重。因此选用中药贴敷,痛苦较小且无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脐称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取任脉大穴,调和阴阳,和胃降逆,温养胎气。又肚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壁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强,利于药物穿透而被吸收。用药方面我们选用生姜汁代水调药,是取其有温胃止呕的作用。中药丁香、半夏均具有健胃消胀、降逆止呕,减轻因胃部发酵产生的呃逆、反胃的功用,对早孕恶心呕吐反应有良好的减轻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且丁香对心情有正面的影响,能舒缓因情绪郁结而产生的不快。

总之,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能够使药物直接刺激穴位,药效透皮吸收,起效迅速,无创伤、无痛苦,对不能服药虚弱之体的孕妇尤为适宜,且用药安全,即使出现皮肤过敏,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方便有效,结合西医疗法,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生姜外敷内关穴治疗妊娠呕吐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3):146.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315.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4-19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6.

[6]王丹波,陆景明,马晓欣,等.妊娠剧吐44例血气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5):294.

[7]宋薇薇,张世妹,尚涛,等.妊娠剧吐208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2):128.

收稿日期(2015-01-19)

通讯作者:孙海燕司玮

猜你喜欢

西药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抗癌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肝癌89例
加味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63例
运脾逐水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65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