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脑损伤的MRI表现特点

2015-01-24段秀英王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血性胎龄脑损伤

段秀英 王晓明

(沈阳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32)

早产儿脑损伤的MRI表现特点

段秀英 王晓明

(沈阳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MRI特点。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6周早产儿153例,于生后10 d内行MRI检查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统计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判断脑损伤的原因特点。结果153例早产儿中,脑损伤患儿68例,占44.4%。脑损伤患儿中出血性脑损伤24例,发生率为35.2%。缺血性脑损伤18例,发生率为26.5%。同时合并两种类型脑损伤11例,发生率为16.2%。皮质损伤早产儿1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6例。基底节损伤早产儿2例。胼胝体损伤3例。脑干、小脑损伤10例。弥漫性损伤早产儿5例。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与围生期窒息、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弥散加权(DWI)应作为常规扫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DWI

新生儿脑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包括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脑瘫,其中认知和行为缺陷、或轻度的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对新生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需采取积极的早期诊治措施。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围生期缺氧、感染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也是其常合并的原因。

CT检查对颅内出血早期虽然敏感,但对早产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病灶的检出结果欠可靠。通常,临床上以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作为“脑水肿”,即作为诊断缺氧缺血性病灶的主要依据。而早产儿,尤其胎龄<35周者,脑组织本身含水量较高、脑髓鞘化不完全及缺乏髓鞘形成等原因,正常情况下头颅CT扫描脑白质常呈低密度改变,因此,头颅CT显示脑组织低密度不能作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依据[1]。

超声由于便于操作、无创伤和经济,广泛应用于早产儿脑损伤,但其敏感度不高,只可发现较严重的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和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而MRI对于脑损伤改变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作为诊断早产儿早期脑损伤和观察髓鞘化是很好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早产儿153例,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检查时间为生后10 d内,其中男78例,女75例。其中胎龄<30周者10例,~32周者55例,~34周者60例,~36周者28例,出生体质量<1000 g者4例,~1500 g者50例,~2500 g者64例,>2500 g者35例。

1.2 成像方法:患儿均于出生后10 d内进行1.5 T GE MR,相控阵头线线圈扫描。扫描前患儿用10%的水合氯醛0.3~0.5毫升/(千克·次),镇静入睡:扫描序列:常规轴面T1WI、T2WI、DWI,矢状位T1WI。

1.3 图像分析: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所见损伤部位、异常信号范围。不能具体某一种主要损伤类型时,则定义为弥漫性损伤。二者意见不统一,以年资较高的医师意见为准,最终形成一致结论。

2 结 果

在脑损伤发生率153例早产儿中,脑损伤患儿68例,占44.4%。脑损伤患儿中出血性脑损伤24例,发生率为36.7%。缺血性脑损伤18例,发生率为26.5%。同时合并两种类型脑损伤11例,发生率为16.2%。出血性脑损伤较多。

脑损伤各部位发生情况:皮质损伤早产儿1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6例。基底节损伤早产儿2例。胼胝体损伤3例。脑干、小脑损伤10例。弥漫性损伤早产儿5例。脑白质损失较多,基底节损失较少。

体质量与脑损伤关系:出生体质量<1000 g者4例,全部为脑损伤,~1500 g者50例,38例为脑损伤,~2500 g者64例,脑损伤为22例,>2 500 g者35例,脑损伤为4例。体质量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

胎龄与脑损伤关系:其中胎龄<30周者有8例脑损伤,~32周者有29例脑损伤,~34周者有17例脑损伤,~36周者有14例脑损伤。胎龄越小,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3 讨 论

3.1 脑损伤发病机制:早产儿胚胎生发基质和脉络丛毛细血管网发育不成熟,当缺氧、酸中毒、脑血流突然增加或降低,可造成其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缺氧、酸中毒直接损伤毛细血管使通透性增高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室周出血性损伤主要指生发基质层出血(germinal matrix hemorrhagic,GMH)。GMH发生率与胎龄密切相关,Volpe[2]较早的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与胎龄、体质量呈反比,胎龄>34周患儿发生率显著下降。

缺氧是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深层脑白质中深穿支动脉、室管膜下动脉的吻合支较少,存在血管分水岭,当血压下降时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因缺血而发生梗死。本组病例结果显示,早产儿脑损伤类型以出血较多见,其次是出血合并缺血损伤。DWI是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方法,主要反映细胞内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当脑组织受累,尤其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早期,发生细胞内毒性水肿时,该区域的水分子即出现扩散受限,损伤后不到3 h即出现高信号,DWI比常规MRI能更早地显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把DWI作为常规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必不可少的序列。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确诊提供帮助。

[1]常立文,刘敬,李文斌.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与分度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295.

[2]Volpe JJ.Brain injury in the premature infant:overview of clinical aspects,neuro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J].Semin Pediatr Neurol,1998,5(3):135-151.

[3]李玉华.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CT与磁共振诊断[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4):214.

R722

B

1671-8194(2015)08-0166-01

猜你喜欢

出血性胎龄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