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铜中毒途径与防治策略
2015-01-24刘晓华辽宁省建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刘晓华(辽宁省建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动物铜中毒途径与防治策略
文│刘晓华(辽宁省建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当机体摄入过量的铜,或是饲料中钼、硫、钙、锌等元素含量明显减少以及肝细胞受到损害之后,均易引起铜在体内特别是肝脏的大量蓄积,从而产生毒性作用,引发铜中毒。
一、发病特点
1.动物种类不同,敏感性不同。对铜的敏感性,反刍动物中以绵羊最敏感,牛次之。单胃动物对铜有较大的耐受量。
2.动物年龄不同,敏感性不同。青年家畜比成年家畜对铜敏感。羔羊比成年羊敏感。
3.动物遗传素质不同,敏感性不同。铜含量相同的日粮,对有些品种是适量的,对有些品种是缺乏的,而对另一些品种则可能会产生铜中毒症。
4.铜源不同,毒性不同。各种含铜化合物对动物的毒性作用不同。
5.日粮类型不同,毒性不同。
Funk(1991)研究表明给雏鸡日粮中添加800毫克/千克铜(CuSO4·5H2O形式),酪蛋白-葡萄糖型半纯合日粮使鸡增重降低63%,玉米-豆粕型日粮则只降低8%,肝中铜沉积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
6.触铜途径不同,毒性不同。
相同剂量的铜制剂,腹膜内注射的毒性高于静脉注射。
7.饲养方式不同,中毒的可能性不同。舍饲绵羊比放牧绵羊铜中毒的危险性大,因为所食用的浓缩饲料和干草比新鲜饲料或食用其块根类农作物所含有可吸收铜的水平更高。
二、发病原因
1.急性铜中毒。多因驱虫或催吐等一时给予过量的硫酸铜,或采食大量喷洒铜盐的植物所致。
2.慢性铜中毒。采食含铜量高的牧草;滥用高铜添加剂;硫、钼含量不定及铜钼比例失衡。
三、诊断
1.急性铜中毒的诊断。可依据病史调查资料(摄入大量铜盐)和临床表现(突然发生重剧胃肠炎),必要时也可测定血铜、肝铜和肾铜含量。肾铜含量超过25毫克/千克干物质,便可确定诊断。
2.慢性铜中毒。由于溶血前期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即使出现溶血危象也不易肯定诊断,应结合下述检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肝铜、肾铜和血铜水平升高;血清中指示肝损伤的酶活性升高;饲料中铜含量过高或钼含量过低;可应用DNA标记物C04107诊断犬铜中毒。
四、防治
1.预防。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对缺铜家畜慎重选择非肠道给铜的剂量和合理配制含铜添加剂的日粮。急性铜中毒高发地区,出现临床症状前,应考虑给家畜补钼。在推广应用含铜添加剂时,掌握家畜肝脏内含铜量和日粮中铜、钼的含量对防止铜中毒是大有裨益的。单方面采取某一项措施可能不会降低慢性铜中毒的发生,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则可很好地对少数难以预防的群体起到预防作用,但任何一项措施都是通过降低摄入水平来减少铜的蓄积。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不在铜污染地区放牧,合理使用含铜添加剂和高铜促生长剂。饲料内加入适量铜拮抗剂(如硫、钼、铁、锌等),保持适当的铜钼比例。配制浓缩饲料时,硫和铁是铜最安全的拮抗剂。维护瘤胃内环境,减少铜吸收。了解引入家畜的“触铜史”。避免多种药物共用,减轻肝脏负担
2.治疗铜中毒的原则。治疗铜中毒的原则是,减少铜吸收,促进铜排泄。
对症治疗:为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应用肝泰乐10毫升(含葡萄糖醛酸内酯0.5克),每天1次肌内注射,连用3天;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ATP)60毫克,辅酶A(COA)300单位混合静脉注射。
为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应用复方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毫升,分别静脉注射。
为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应用氨苄青霉素3克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毫升中静脉注射。
为抑制机体对毒物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应用0.5%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毫升,2.5%维生素B1注射液5毫升和5%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
对贫血严重的病畜,应用健康家畜血液300~500毫升静脉输入。
对食欲减退的应用健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