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24孔宪林杨宏定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种植体畜牧畜禽

孔宪林 杨宏定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畜牧兽医站,江苏扬州 225117)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孔宪林 杨宏定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畜牧兽医站,江苏扬州 225117)

本文简述了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帮助。

农村 动物 防疫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防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动物卫生防疫机构基本上已经覆盖城乡,为畜牧养殖产业提供全面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作者所在乡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也牵扯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维护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畜产品贸易安全的迫切需要,并根据乡动物防疫工作的特点,提出兽医防疫工作改进对策和具体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的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漠

一些群众的法法制观念淡薄,例如,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的不够深入,他们认为饲养的畜禽是私有财产,打不打防疫针、畜禽的死亡也是跟其自身有关的,其他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了防疫的有效开展。认为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完成任务,以致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主动支持配合少,刁难阻碍多。

1.2 饲养方式落后

在农村中,畜禽散养现象比较广泛,并且管理不到位,提供的饲养条件落后,没有足够的优良条件,所以致使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1.3 防疫组织管理落后,经费无保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程度不够,基层政府对基础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免疫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组织、管理上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防疫员经费没有保障,防控工作不能全面到位,影响了免疫等基础性工作的落实。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组织形同虚设,防控政策、计划、方案等行政技术措施不落实。

动物防疫法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国家制定的防疫政策、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打击抗拒、阻挠强制免疫行为。

1.4 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

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补助费等公共财政没有纳入应有的预算,未真正得以保证。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承担了基础免疫的主要工作,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加之管理松散,致使人员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疫苗运输、保管设备缺乏,难以保证疫苗质量。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后发生疫病的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防疫中的免疫程序得不到认真组织实施,往往是只能集中进行春秋两次大面积免疫;新补栏动物免疫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管,因不能及时进行补免留下免疫空档,存在着疫情隐患。

种植体稳定性被认为是获得骨结合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即刻种植和早期负载的病例中[5] 。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差,可能会引起种植体表面纤维组织附着,进而影响骨-种植体接触[6-7] 。目前,有多种方法被用于评估种植体的稳定性,其中种植体植入和旋出的扭矩值是评价其稳定性的可靠依据,其数据可通过种植手机电子感应器或扭矩扳手读数获得。但植入扭矩只适用于种植体植入即刻,而旋出扭矩主要应用于动物实验,并不适用于临床进行长期稳定性监测[8-9]。由于共振频率分析(RFA)和牙周动度测量(Periotest)结果客观、可靠、稳定,此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种植体稳定性的测量[10-11] 。

基层防疫人员存在着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大疫的意识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虚报免疫密度、免疫进度,不按规定保存、发放、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屡见不鲜。

1.5 机构职能不清

基层防疫人员多由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兼职,集治疗、防疫、检疫监督于一身。部分防疫人员素质不高,认为防疫搞好了,畜禽不发病,没有治疗,没收入,出现假防疫、不防疫、纸上防疫等现象;对散养畜禽饲养户的畜禽不了解,数字不准确,出现大量少防、漏防的现象;对规模畜禽饲养户认为疫苗送到了,签收了,就没事了,防疫效果如何,没人检查检测。

基层防疫检查监督人员多为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导,片面认为基层检疫工作就是应付上面的检查,在点线面上,做足点上文章,对面上缺少切实可行的检查监督。上级检查人员多为疫病控制人员到基层检查,多在基层防疫人员的引导下,看到点上的东西,不能切入实际,深入调查,走马观花,车上办公。

2 对策措施

2.1 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重大动物防疫目标层层落实到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处理处罚的情况出现,加强动物免疫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基础免疫扎实有效。政府不仅签订目标责任书,而且要加强检查监督,切实履行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宣传、组织职责,将免疫密度与工作业绩挂钩。

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定点联系责任制,县到乡、乡到村、人到场,严格技术要求、目标任务、工作纪律和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2 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增加防疫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延伸防疫设备到村防疫室,杜绝使用无效苗的现象,提高免疫质量。

落实免疫副反应补偿机制,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在实施免疫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给予及时补偿,密切养殖户与防疫员的关系,全力推进强制免疫工作。

2.3 加大经费投入

在保证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和更新的同时,保证动物免疫、检疫、消毒、监督、诊断、监测、疫情报告、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4 积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严格实施从春秋普免逐步过渡到按程序常年实施免疫,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效价。对规模养殖场不同品种、批次制定不同免疫计划,落实专人实施。

2.5 采取应急准备,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对突发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充分准备。

2.6 加大宣传力度

全面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做好防疫宣传,例如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普及动物防疫科普知识,使得群众意识增强,更加注意的是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深入教育,以及加强对经营户的法制教育,让群众自觉加入到动物防疫工作中去,从而使动物防疫工作有效的开展。

2.7 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程,及时总结和分析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真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建议。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促进强制免疫工作开展。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

[2] 童发斌.谈定远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96-297.

[3] 袁光华.宣州区水阳镇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6.

猜你喜欢

种植体畜牧畜禽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