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独一味栽培技术研究
2015-01-24陈甜甜周生军黄明贵
任 嘉 陈甜甜 周生军 旦 增 黄明贵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 林芝 860000
藏药独一味栽培技术研究
任 嘉 陈甜甜 周生军 旦 增 黄明贵
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 林芝 860000
藏药独一味人工种植的相关研究报道中主要以如何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文献较多,另外对于独一味田间栽培模式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但总体上对于如何规范独一味栽培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种植的研究较少。文中就独一味采种、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以供种植参考使用。
独一味;栽培;规范
独一味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1],藏药名达巴,全草入药[2],是藏、蒙、纳西族等民间常用草药之一。临床用于治疗骨髓炎、关节黄水病、骨折、跌伤、枪伤、筋骨疼痛、跌打瘀痛等。现代医学证明,独一味具有较好的止血、镇痛、活血化瘀、抗菌消炎及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市场对于独一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独一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药理、和临床等方面,对其标准化、规模化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鲜见相关报道。只是不同地区及科研院所对于独一味种子处理、萌发条件、快繁技术及其栽培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3-8],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独一味栽培技术系统化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田间标准的规范化技术,为独一味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栽培试验始于2006年5月至2013年11月,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试验地位于东经94°20′,北纬29°38′,海拔2900m,年均气温3~8℃,为高原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692.6mm。处于尼洋河河谷地区,土壤为腐殖性沙壤土。
1 独一味田间栽培
1.1 种子采集
1.1.1 种子性状 独一味种子呈倒卵状三棱形,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其优良种子的千粒重应在3.0g以上。具有休眠特性,不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仅为20%~25%,贮藏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
1.1.2 采种 ①选择生长健壮、叶片粗大且无病虫害的独一味植株进行采种。②采种株一般选择已生长3~4年为宜。③成熟度的选择:成熟度以果实的颜色和饱满程度来识别。种子颜色变深成为灰褐色或棕褐色且种皮坚硬致密,种子外观饱满时表明种子已成熟,可以进行采收。④采集期:独一味种子因生长地点与海拔高度不同其成熟期也不同,应根据实地情况,分批次采收。在西藏地区一般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种。⑤采集方法:用枝剪或其它刀具将果穗从基部剪下或割下,放阴凉处保存。也可以在采集药材时将地上部分采下,干后抖出种子。⑥脱粒:将采下的果穗放在帆布或其它适宜的地方晾晒或阴干,晾晒或阴干时勤翻动,防止淋雨、发霉变质等情况出现。待充分干燥后,用木棒从果穗上轻轻敲打,种子就会弹射而出。脱粒后用分析筛筛选或进行风选,除去混杂物及尘土,后用水选除去干瘪种子。⑦种子除杂后应进一步干燥,使其达到标准含水量(含水量小于12%),干燥方法为阴干,或直接晒干。
1.1.3 贮藏 独一味种子不耐贮藏,在室温下贮藏1年后,发芽率逐年降低,因此隔年种子不宜用于播种。独一味种子贮藏时期,应尽可能控制温度在0~5℃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注意防潮生虫。
1.2 育苗
1.2.1 田间育苗
1.2.1.1 整地及基质配制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管理便捷的地块做苗床。育苗前15天将表层土壤翻起,清除杂草等杂质后每平米施入腐熟的农家肥5kg,磷酸二铵50~60g,50%锌硫磷0.3g。均匀混合,育肥土壤。如果土壤墒情比较干燥,在放入基肥后应灌水保墒。做畦,规格为:高20cm,宽50cm。也可在温室中做同样的畦进行育苗。
1.2.1.2 种子处理 ①激素处理:50mg/L浓度浸泡处理24h,用清水反复淘洗10次,沥干水分。②拌种:播种时,将激素处理过的种子拌少量的草木灰或沙壤土,便于均匀撒播。拌灰(沙土)量以种子不粘为宜。
1.2.1.3 播期 田间育苗应视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若当地昼夜温差大,不利于育苗时可考虑在苗床播种后进行覆膜处理。幼苗苗龄控制在90d左右。在温室内育苗可根据温室内温度可控条件及生产需求随时进行育苗。
1.2.2 营养钵育苗 在温室中进行营养钵育苗,可不受季节限制,根据生产规模情况,每年可分2~3次进行,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可提高田间的成活率。建议生产中以营养钵育苗为最佳生产方式。将前述准备好的土壤装入营养钵中,放入种子3粒,覆土厚度0.3cm,摆放在做好的阳畦内(如在大田,则在阳畦上覆盖薄膜保温)或苗床上,每隔3d在傍晚时间喷水保湿,使营养钵内土壤保持湿润。
1.2.3 苗床管理
1.2.3.1 温湿度控制 播后苗床土壤保持湿润,经过处理的种子13~23d出苗。出苗后继续保持湿润。当气温稳定通过10℃后,大田所育苗即可去掉覆盖材料,时间选择傍晚为宜。
1.2.3.2 除草 在苗出齐后视杂草生长情况除草1~2次,除草时因幼苗较小,为避免除草时对幼苗的机械损伤,宜手工除去。
1.2.3.3 病虫害防治 在幼苗期,要及时防止蜗牛等其它昆虫对子叶的损伤,采取人工捕捉、降低温度、通风等措施进行防治。在温室内育苗要严格控制温湿度,温湿度过高时要及时进行通风排湿等工作,以免发生病害(加具体的温湿度及农药处理措施)。
1.2.3.4 越冬管理 8月底9月,日平均气温低于12℃后,大田苗床需加盖地膜保温,每隔3天喷水保湿。11月上旬逐渐揭膜通风抗寒锻炼5~7d,畦面覆盖半干细土1cm,然后完全揭膜过冬。温室内可让其自然过冬,只需保持土壤适宜湿度即可。
1.3 移栽
1.3.1 整地施肥 幼苗移栽前一个月,应提前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轮作周期2年以上,以禾谷类、豆类、薯类为前茬作物。前作收获后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kg/亩、N肥30 kg/亩、P肥30kg/亩。然后深翻30~40cm并耙平整细。 有机肥料(包括人、畜粪尿、秸秆、杂草)必须采用高温堆肥,经过50℃以上20~30d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源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
1.3.2 练苗 幼苗移栽前应揭去棚膜或地膜进行自然生长,进行移栽前的练苗工作,以提高移苗后的成活率,练苗时间8~10d。
1.3.3 移栽时间 根据当地气温条件,最好在幼苗新根萌发之前、土壤解冻后尽早移栽。西藏林芝地区宜在 4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一直可移栽,即移栽时土壤湿润为好,早一点移栽根系较短,缓苗快,成活率高。移栽时选择阴天或下午光照强度减弱时进行,以避免强光对叶片的灼伤,造成缓苗期过长或死苗现象。
1.3.4 移栽苗筛选 移栽前将生长不良、有腐烂、病虫害、机械损伤的幼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颜色常绿且发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1.3.5 栽植密度 行距30cm,株距30cm,平栽,每穴栽两苗,保苗密度为8000~10000穴/亩左右。
1.3.6 栽植方法 移栽前应根据移栽地的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一次透水。挖穴深15cm,直径10cm,刚好能够放下营养钵为好,每穴栽入一个营养钵,幼苗1~3株(间苗时拔掉较弱小的1苗,或不间苗也可),然后填土压实,营养钵顶部覆土1cm。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
1.4 田间管理
1.4.1 间苗、补苗 移栽20d后,陆续缓苗,对生长过于稠密的穴行进行间苗,3苗穴拔去弱小的1苗,留健壮苗2苗。如有缺苗现象,则可将间出的苗移栽到缺苗处。
1.4.2 除草 独一味移栽后,杂草生长迅速,与独一味苗争肥、争水、争光的现象比较严重时,适当除草。独一味本身有极强的竞争能力,苗已封垄后,不需再除草。
1.4.3 灌溉防涝 独一味既要注意排水防涝,又要注意灌溉防旱,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20g/kg时需要灌水。夏秋雨季,降水较多,会造成地面大量积水,要及时排水,否则会出现病害。入冬前如果土壤较为干旱,可进行冬灌,浇透即可。
1.4.4 追肥 野生独一味生长地的土壤肥力并不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在移栽前施入适量的肥料即可,不在追肥。如果出现缺肥情况,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在行间开5cm深的沟槽将肥料施入,后覆土即可。
1.4.5 越冬管理 第一年独一味越冬能力很差,越冬成活率低,入冬后田间覆盖半干的细土0.5~10.0cm,或覆盖麦秸3cm厚。
2 独一味草场免耕直播—野生抚育技术
2.1 选地 根据独一味对土壤的要求,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度偏酸的土壤为宜。地形以向南开口的小流域盆地底部为好。
2.2 种子处理同育苗
2.3 免耕要求 为了保护草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必须实行完全免耕技术,不翻耕,将种子直接播种在草场浅层土壤内。
2.4 播期 随海拔高度升高,播种期逐渐向后推移。林芝地区一般在4月初就可播种,最迟不能过5月中旬。
2.5 播深 独一味子叶肥厚,种子发芽时顶土能力弱,播种深度0.3~1.0cm。如果土壤墒情较好,播种越浅越好,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则可以适当深播。
2.6 播量 独一味直播按行距30cm设计,为了预防气候灾害对出苗的影响,保证越冬之后的基本苗,播量按照实际保苗的5倍计算,播种密度控制在150粒/m2,播种量1.5~3.0kg/hm2之间。在土壤较为干旱的情况下出苗率低,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播种量。
2.7 播种 用上述特制的免耕播种机直接在草皮上播种。以不见浮子为度。播种后稍加镇压。
2.8 田间管理
2.8.1 补苗、间苗 播种时在方便的地头偏角集中播种数百粒种子,用于补苗。播种20d后,陆续出苗,仔细检查苗情,如有缺苗现象,则要补苗,方法是将地头偏角集中播种的苗浇水润透土壤,带土挖出,移栽到缺苗处,立即浇水。第二年返青时再一次仔细检查苗情,如有过于稠密拥挤现象时,对生长过于稠密的穴进行间苗,独一味每穴可以生存两苗,通常拔去弱小苗,留健壮苗2苗以下。
2.8.2 除草 独一味在草地直播,原有草被以禾草类为主,杂草正常生长,幼苗期杂草对独一味有一定的遮阴保护作用,冬季枯草有一定防风作用,不需要除草,二年生以后独一味本身有极强的竞争能力,亦不需再割草。
2.8.3 水分管理 独一味播种后第一年要防旱,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20g/kg时需要灌水。方法是用水壶诸穴浇水。播种时选择排水较好的地形,生长期间不需要排水。
2.8.4 施肥 免耕直播完全模仿自然野生条件进行人工抚育栽培,选地时强调高肥力,移栽后依靠自然肥力,大田生长期间基本不再施肥。
2.8.5 防害 独一味种植区宜作为冬季牧场,可以在冬季放牧,但必须注意在6~9月生长期防止牲畜放牧啃噬和践踏。
2.8.6 越冬管理 第一年独一味越冬能力很差,但目前尚没有低成本越冬保护技术,在免耕直播情况下,枯草有一定防风效果,但因为草场面积大,没有低成本覆盖材料。
3 独一味病虫害防治
独一味病害很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产区完全采用野生抚育栽培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完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3.1 农业防治措施 独一味禁止连作,轮作周期至少4年。合理的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避免养分偏耗,减轻病虫危害。
3.2 物理防治 独一味虫害主要是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利用其趋光性,在田间适宜的地方设置紫光灯进行诱杀,效果良好。7~8月份是金针虫和蛴螬为害盛期,利用金针虫和蛴螬趋好青草下潜伏的习性。将青草在田间堆成宽40cm,厚10~15cm的小堆,每天早晨捕捉一次,5d后另换青草。
4 独一味采收加工
4.1 采收 传统藏医以根入药,全草药效相同,为了防止破坏草场植被,目前以地上部分入药。采收时间:独一味播种后生长3~4年才可以入药。每年以7月至8月采收品质最好[1]。采收方法:用铲子、剪刀等工具将独一味地上部分齐地面剪下或铲下。注意事项:采收时注意保护好根系,否则会影响来年收成。
4.2 初加工 初加工是独一味药材生产的重要工序,按照传统加工方法,鲜独一味经过精心晾晒、挑选分级,便成为质量优良的商品药材。优良的加工可使干独一味质量提高,品级和价格上升,增加经济效益。
4.2.1 挑拣晾晒 独一味采挖后,要立即抖尽土壤,挑除病株,及时运回,不可堆置。摊放在干燥通风透光且干燥平坦的地面、石板、水泥地上晾晒数日,摊放厚度不超过15cm。晾晒期间,每天要翻动3~6次,并注意检查,若有霉烂的,应立即拣出,以防侵染健株。夜间要覆盖保暖材料防冻害并防止雨雪。如遇到阴雨天,停止采收,并将已经采收尚未干燥的独一味摊晾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内,防止发霉变质。反复晾晒直至干透。独一味干燥到含水量12%即可。
4.2.2 抖种子 带果穗的茎叶在晾晒和堆放过程中,果穗逐渐变干,在较好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约3~5d种子即失水变硬,种壳因干缩程度不同而开裂,种子很容易抖出,这时将独一味堆放在一帆布或无纺布上,用木棍等将果穗轻轻敲击,种子即可脱离果穗。
4.2.3 打捆包装 独一味成品含水率达到12%时,即干透,可以进行打捆或用布质材料袋装。
5 小结
针对藏药独一味人工种植,如何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及独一味田间栽培模式的研究报道,文中重点对不同生长地区、海拔高度的独一味的采种、贮藏、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探索研究,旨在规范独一味栽培技术,有效建立一套田间标准的规范化技术,为独一味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独一味更适宜于生长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5-256.
[3]张亚娟,陈恒,高宏,等.种子处理及田间覆盖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6(3):195-197.
[4]罗桂花,金兰,丁莉.青海独一味种子萌发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9-8340.
[5]胡莹莹,叶萌,张泽锦,等.野生藏药独一味种子萌发特性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08,16(11):195-197.
[6]罗淑兰.独一味种子的采收与贮藏方法[J].特神经济动植物,2011,13(11):39.
[7]金兰,杜雷,韩鸿萍,等.赤霉素对移栽独一味花粉体外萌发的影响研究[J].种子,2012,31(3):101-103.
[8]刘正玉,周珠杨.独一味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07,29(3):19-22.
The work standards of Tibetan herb Lamiophlomis rotata’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EN Jia,CHENG Tian-tian,ZHOU Sheng-jun,DAN Zeng,HUANG Ming-gui
Traditional Medicine L.L.D.Linzhi 860000,China
The related research reports about Tibetan herb Lamiophlomis rotata’s cultivation mainly pay attention on how to break seed dormancy to improve seed germination, there are some other articles about the study of field cultivation mode. However, the study about how to regulat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Tibetan herb Lamiophlomis rotate is less than others. In this paper, we research the seed, seedling, planting and field management about Tibetan herb Lamiophlomis rotate, hoping that can do some help on planting reference.
Lamiophlomis rotate;cultivation;regulate
任嘉(1978-),女,工程师。研究方向:藏药、中药的研究。
R29
A
1007-8517(2015)07-0007-03
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