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5-01-24文金莲
文金莲
(山西省中阳县人民医院,03340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儿科抗生素应用很广泛[1],AAD发生率也比较高[2]。
笔者通过观察我院应用抗生素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AAD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950例应用抗生素治疗住院患儿作为研究病例;男510例,女440例;年龄最小1d,最大14岁,平均(6.71±4.03)岁;基础疾病为肺炎、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泌尿系感染、脐炎及皮肤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AAD诊断标准[3]: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腹泻;水样或稀便或血性便;大便镜检无或仅有少量白细胞,粪便培养见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原发病改善而腹泻无好转。排除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及慢性肠炎等感染性腹泻。
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AAD的发生情况,比较AAD组与非AAD组年龄、禁食、抗生素种类、预防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等制剂)、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胃肠减压等)方面差异。
治疗结果
950例患儿中发 生AAD共80例(占8.42%),AAD组禁食21例,使用抗生素(2.29±0.30)种,抗生素应用(11.45±4.34)d,进行侵袭性操作19例。非AAD组禁食103例,使用抗生素(1.43±0.38)种,抗生素应用(8.34±3.32)d,进行侵袭性操作77例。AAD组年龄(4.23±2.03)岁,应用微生态制剂5例;非AAD组年龄(7.98±3.56)岁,应用微生态制剂161例。
讨论
儿科住院患儿AAD相关因素: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抗生素治疗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4]。然而儿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明显,某些疾病诊断尚未明确抗生素即作为首选治疗也屡见不鲜。儿科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4.33%~100.00%[5]。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AAD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导致AAD的机制复杂:抗生素后使肠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肠道生物屏障破坏,病菌易侵入和繁殖[6];肠道生理性细菌减少,导致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引起渗透性腹泻。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影响AAD因素主要为如下几方面:
1.年龄小:AAD组年龄平均(4.23±2.03)岁,低于无AAD组的(7.98±3.56)岁。年龄小的婴幼儿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不完善,肠道调节能力较差,肠道壁通透性高,分泌及蠕动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年龄小婴幼儿AAD的发生率增加[7]。
2.禁食状态下肠道黏膜上皮DNA合成减慢,增殖受抑,黏膜抗损能力也降低;禁食状态下肠道平滑肌收缩的幅度增加、时间延长,导致炎性介质在黏膜局部含量明显升高,自由基产生增加,加重黏膜缺血,破坏黏膜屏障;禁食时消化液分泌减少,黏膜屏障受损,肠道免疫功能下降[8]。
3.实施有侵袭性操作易损伤患儿消化道黏膜,导致局部环境改变,同时侵入性操作能将口腔、咽、喉部的致病菌引入消化道而导致ADD。
4.联合用药种类多、时间长能明显抑制胃肠道正常菌群,打破肠道内细菌群落的平衡,使耐药细菌菌群及真菌大量繁殖,损伤肠道黏膜,引起ADD[9]。
5.文章非AAD组预防应用微生态制剂18.51%高于AAD组的6.25%,说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AAD。微生态制剂含有多种富含肠道所需的有益菌,如粪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能调整肠道内部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重建微生态平衡,减少了肠道功能紊乱[10]。
预防住院患儿AAD干预对策:住院患儿AAD虽然多为单纯性腹泻,但儿童作为特殊用药群体,AAD可引起患儿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加重原发病病情,严重者发生菌群及内毒素移位,形成内源性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1],应积极采用干预措施预防AAD的发生。具体措施为:①提高对AAD的警惕性,加强病情观察评估,及时发现AAD高危患儿,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儿免疫力。②饮食指导:鼓励尽早进食,给患儿清淡、营养丰富、少渣半流质为主的软质食物,可少量多餐,每天评估患儿进食的情况,了解出入量,不能经口进食患儿,可考虑予肠内营养,给予富含谷氨酰胺及易于吸收的营养液,有利于肠道调节功能的恢复。③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④合理应用抗生素:严重感染者在进行经验治疗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和治疗情况调整抗菌药物;尽量避免预防及联合使用抗生素;尽量选用诱发AAD概率较低的抗生素进行原发病的治疗。⑤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补充微生态制剂以便稳定患儿的肠内菌群,将AAD概率降至最低。
[1]庄苏.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3,20(3):185-186.
[2]刘作文,程茜.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499-501.
[3]方峰.儿童医院感染现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2):88-91.
[4]李礼.9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5):47-49.
[5]苏志谦.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70-171.
[6]陈宏,陈群,方明.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生,2010,13(2):655-656.
[7]黄翔.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38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119-120.
[8]吴水冰,王锦文.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8):1164-1165.
[9]李礼.9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5):47-49.
[10]李玢.布拉氏酵母菌与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255-1256.
[11]王隆,刘静.益生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