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汝训教授针刺治疗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

2015-01-24于书淮李静高淑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脉颈椎颈部

于书淮 李静 高淑红△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专家经验·

韩汝训教授针刺治疗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

于书淮1李静2高淑红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颈椎小关节紊乱针刺名医经验韩汝训

韩汝训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近50年,学贯中西,针药汇通,尤善针砭。韩汝训教授对于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针刺治疗颇有心得,针对本病的独特病机设立通经止痛随咳复位法。学生有幸跟随韩教授学习,侍诊左右,得见韩教授施用此法治疗本病,操作简便,且疗效显著,多针毕而愈。现试将韩教授应用通经止痛随咳复位法治疗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浅述如下。

1 韩汝训教授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称为颈椎小关节错缝,是指颈椎的小关节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小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的错位,属于“骨错缝,筋出槽”的一类病证,多急性发病。当颈部肌肉扭伤或受到风寒侵袭发生痉挛;或睡觉时颈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突然翻身;或头部转动过快等,均可使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本病,发作同时常伴有小关节弹响,多见于中青年。检查可发现病变颈椎棘突向一侧隆起或呈现明显偏歪,椎旁常有明确压痛点。由于伤后患者颈部疼痛,向一侧偏斜且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韩汝训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有两种。一是外感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而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太阳为开,主一身之表,统营卫而应皮毛,是卫外屏障,为诸经之藩篱。阳气卫外而为固,是以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先受之。足太阳经“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卫气郁阻,经络之气不畅,则头项强痛。二是扭伤,因扭伤所致瘀血闭阻经脉而致经络不通。二者皆发病较急,疼痛剧烈。由于扭伤部位不同,治疗时须辨别所属经脉。临床上以督脉、手足太阳经合病较常见,手少阳经次之,手阳明经较少见。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本病又称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从解剖结构上看,颈椎小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关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其周围有关节囊包绕。其关节突较短,上关节面朝上偏于后方,下关节面朝下偏于前方,关节囊较松弛,可以滑动,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因此颈椎的稳定性较差。当关节发生微小移动时,关节腔增大,腔内负压增加,关节滑膜被吸入关节腔,造成滑膜嵌顿、组织充血水肿而产生疼痛。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又可使小关节面压力进一步加剧,从而加重上述病理变化。滑膜上端的肿胀可刺激位于椎间孔内的神经根,造成颈项肩背及上肢酸痛麻木。严重者可刺激植物神经,引起头晕、偏头痛、耳鸣、视物不清、面部麻木疼痛等头颈综合征。如因血肿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可由血肿吸收症状随之消失[1]。

2 韩汝训教授关于本病诊断、辨证的要点

2.1诊断韩教授关于本病的诊断主要有3点:一是患者颈部有酸痛不适且活动受限。二是触诊。棘突隆起或向一侧偏歪,椎旁有固定压痛点。三是辅助X线片检查。多数患者一侧椎间隙增宽,椎体可侧方移位;侧位片上可见错移节段小关节接触面变小,同节段椎间关节间隙不清或椎间孔大小和形态有改变[2]。也有些患者X线片无明显征象,此时以前两点为准。

2.2辨证韩教授对于本病的辨证主要通过询问病史并结合舌脉诊查。感受风寒湿邪患者多有颈部汗出当风,洗澡或游泳后颈部未擦干而感受风寒等病史,患处酸痛、肌肤麻木,多于阴雨天病情加重。舌脉:多数患者舌暗,苔白腻,脉濡缓。扭伤患者多有过度转头或颈部扭挫伤等病史,舌脉:多数患者舌淡,苔薄,脉弦紧。临床上本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以扭伤更为常见,而感受风寒湿邪的患者多于阴雨天急性发作,较少见。对于扭伤患者,通过触诊颈部肌肉,根据肌肉痉挛及疼痛的部位而判断所属经络,在颈后部,居中为督脉,两侧为足太阳经;在颈侧部,在前为手阳明经,在中为手少阳经,在后为手太阳经。以此辨证论治,获效甚捷。

3 韩汝训教授关于本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常用针刺手法、选穴治疗特色

3.1基本思路韩教授指出,本病治疗中止痛和复位是关键,而止痛又是复位的前提。本病因滑膜嵌顿、组织充血水肿而产生疼痛,疼痛又引起局部肌肉反射性肌痉挛,但在肌肉痉挛时通过患者自我活动复位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治疗应先止痛,从而放松局部痉挛的肌肉,平衡颈部肌肉张力。由于本病的病机为经络不通,气机不畅,不通则痛。《灵枢·本脏》中记载“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经脉》又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通则不痛的原则,针刺病变部位所属经脉的腧穴及止疼穴,令针感循经感传,可即刻疏通病变部位的经气,达到立时止痛的目的。正如《金针赋》所云“运气走至疼痛之所,气至而痛立止”。由此以通经止痛为法。疼痛缓解则肌肉得以放松,颈部肌肉张力恢复平衡。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患者用力咳嗽及稍活动肩部,调动颈部肌肉及黄韧带等组织的回弹力作用,使错缝的小关节复位,滑膜嵌顿解除[3]。

3.2常用针刺手法及选穴治疗特色韩教授治疗本病时多嘱患者采取侧卧位,患侧朝上。选用1.5寸毫针,取阿是穴及其周围腧穴、病变部位所属经脉的本经腧穴、患侧天柱穴向下排刺至风门穴(各针平颈夹脊)、后溪穴、支沟穴及各经止疼穴。手太阳经为后溪,手少阳经选中渚,手阳明经选用二间或三间。韩教授指出,因支沟为颈痛经验穴,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所以无论病变部位所属何经脉,皆应选用此两穴。进针得气后于后溪、支沟及所属经脉止疼穴行雀啄泻法,力求针感传至病所。有些患者针感循经感传难以传至病所,则须酌情在肩和肘两关节处选取本经腧穴并行泻法,以促进针感传至病所。行泻法时,嘱患者用力咳嗽,并稍活动患侧肩部,若听到弹响即复位。之后留针15~20 min。若患者出现伴随症状多随证取穴,如同时伴有头晕可加太阳、神庭、四神聪;偏头痛加率谷、天冲;耳鸣可加听宫;视物不清加睛明;面颊麻木、疼痛加颊车、下关等。痛经止痛随咳复位法不仅可以避免手法复位对颈椎小关节造成的人为损伤,而且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省时省力。

4 典型病例

患某,女性,35岁,2014年4月12日上午初诊。头颈部向左偏斜,转头不能。患者自述,4月11日因别人呼叫而突然转头,同时听到一声弹响,之后头部无法转回,且左颈部酸胀疼痛。刻诊:颈部向左偏斜,活动受限,触诊检查第5颈椎棘突向左侧偏歪,其左侧椎旁有压痛点,且附近肌肉痉挛。中医诊断:颈椎小关节错缝。经络辨证为督脉及手足太阳经。西医诊断: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治疗:患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垫一枕头,暴露左肩背及左上肢。取穴:阿是穴及左侧风池、完骨、天柱向下排刺至风门(各针平颈夹脊),天窗、肩中俞、肩外俞、支沟、及后溪等穴。于各穴进针得气后,在支沟、后溪穴行雀啄泻法。行泻法时,嘱患者用力咳嗽,并稍活动左肩。当咳嗽第3次时隐约听到一声弹响,患者颈部即刻可以转动。之后留针15~20 min。针后患者转头自如,颈部疼痛较前减轻。嘱其回家后用冰块冷敷20min。次日患者来诊颈部已活动如常,唯稍有疼痛。为巩固疗效,再予针刺1次之后痊愈。

5 结语

依韩教授多年临证经验,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发病当日施用此法治疗多可立即复位,症状也可随之消失。若发病2~3 d后再治疗,颈椎小关节周围水肿加重,复位后,水肿仍存在,须再针刺1~2次以助消肿止痛。对于病程大于1周的患者,须酌情治疗1~2个疗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方可痊愈。此外,对于24 h以内急性扭伤的患者针刺治疗后应辅助冰块冷敷以消肿止痛,2~3 d后再进行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以期尽快痊愈。对于已治愈的患者要嘱其切忌快速用力转头并注意颈部防护及保暖,以防复发。

[1]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2:258.

[2]陈湘岩,林长军,刘洪杰,等.颈椎小关节紊乱X线诊断方法[J].黑龙江医学,1998,23(1):23.

[3]王琦,翟佳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4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66.

R249.8

A

1004-745X(2015)01-009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33

2014-06-23)

(电子邮箱:372587746@qq.com)

猜你喜欢

经脉颈椎颈部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