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1-24姜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家属

姜晓丽

(吉林辽源市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姜晓丽

(吉林辽源市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各项统计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分数、患者以及家属护理评价分数分析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价值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一种疾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流程比较,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优质的临床服务,明确护理目标,提高护理水平[1]。我院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68.5±17.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9±10.7)分;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为51岁,平均(67.9±16.9)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1±10.5)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首先建立临床护理小组,主要由科主任、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管医师等医护人员组成;其次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将临床医师意见作为参考依据,将护理程序、功能计划以及诊疗计划等内容用表格的形式确定下来,随后将上述内容安置在护理路径表中,其中包括患者的出院计划、饮食指导、入院检查、治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功能以及健康教育等[2]。在临床实践中,全体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护理路径,完善不合理部分。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与当班护士应当先对其进行评估,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完成对患者与其家属的入院指导,帮助患者与其家属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家属同意后签订执行同意书,且由分管护士对其跟踪观察,反复对其教育、评价、评估,直至实现护理的最终目标[3]。主要评估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肺不张评价表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评估,将肺叶影像学的改变以及听诊出现啰音等作为评判标准;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将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或中段尿培养呈阳性为判断标准。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护理路径,且确保该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合理的应用;护士长要定期进行查房,监督护理工作实现其预期目标。如果护理工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在征求患者、家属、医师与护理人员的意见后,认真分析原因,修改或重新制定护理计划。②专科体征以及阳性资料。主要对患者的饮水呛咳、皮肤状况、失语、尿便失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并发症以及肢体肌力等阳性资料进行专科护理体征评估。③入院3周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出院时均填写我院设计的“健康知识量表”与“护理评价量表”,随后对所有患者的各项评价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分数、患者与家属护理评价分数。

1.3疗效判定: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可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可视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可视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出现加重者,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4857.2±891.5)元,(11328.5±1098.3)元;住院时间分别为(21.2±6.9)d,(32.1±8.5)d;健康知识掌握分数分别为(77.9± 13.1)分,(62.1±10.3)分;患者护理评价分数分别为(90.2±6.1)分,(79.9±6.5)分;家属护理评价分数分别为(88.9±8.1)分,(77.5±6.4)分。比较得知,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分数、患者与家属护理评价分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临床疗效比较,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10例(25.0%),6例(15.0%);显著进步分别为19例(47.5%),11例(27.5%);进步分别为8例(20.0%),14例(35.0%);无效分别为3例(7.5%),9例(2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改革了以疾病为护理中心的理念,能够为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制定一套科学、健全的护理方案,且在护理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4]。临床护理路径对医疗水平、护理水平与护理人员素质都有较高要求,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制定完善的护理标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具体实践中,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性、针对性、计划性以及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脑出血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病情指导,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5]。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且致残率较高的临床疾病,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1]曾萍.临床护理路径在5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76-177.

[2]闫文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1):263-264.

[3]周海娟.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10):175.

[4]罗凤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47-745.

[5]李燕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140-141.

R473.74

B

1671-8194(2015)23-0225-02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家属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