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点军区柑桔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1-24卢梦玲刘运涛李良勇
文/陈 玉 卢梦玲 刘运涛 李良勇 郑 军
特约编辑:艾 华
【导读】 柑桔是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为当地果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区柑桔生产面临投入不足、劳力短缺、柑桔品质退化和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深入产地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点军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南岸,距宜昌市中心城区3 k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为1 728 h,历年平均日温16.8℃,无霜期273.7天,年降水量1 137 mm,非常适宜柑桔等四季小水果的生长。柑桔是点军区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该区果农主要收入来源。
一、点军区柑桔产业现状
精心打造柑桔品牌。经过多年努力,柑桔生产已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脸红牌”点军血橙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车溪人家”茶叶等31个农产品已获得无公害认证。“车溪人家”蜜桔、核桃、桑葚酒等系列农产品、泉水蜜柚等多次在武汉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车溪人家”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农业商标,成为点军区一大靓丽品牌。
技术提升柑桔品质。当地果农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种植柑桔,积累了丰富的果园管理经验,通过四季修剪、疏花疏果、施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等技术措施,点军区柑桔的甜度、外形、色泽俱佳,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拓宽柑桔销售渠道。点军区现拥有柑桔打蜡加工厂20家,年打蜡加工能力近3.5万t;建有柑桔销售网点20个,分布于点军区5个乡镇。柑桔专业合作社19家。区、乡两级政府常年设有柑桔销售办公室,开通了柑桔销售绿色通道,专职服务柑桔销售,有力地推进了点军区柑桔的销售进度,缩短了点军区柑桔上市销售周期。
柑桔生产成为支柱产业。2014年点军区柑桔面积3 680.3 hm2,人均333 m2;柑桔总产量8.85万t,人均804.84 kg;人均分别比2004年增加33.3 m2、154.65 kg,产量比2004年增长了1.5倍。2014年点军区柑桔产值达到10 665万元,占农村总产值的9.8%;人均1 211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2.7%,比2004年增加了1 055元,增长了6.8倍。柑桔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点军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以上城乡黄家岭为例,该村475户,柑桔面积73.3 hm2,2014年柑桔产量3 000 t,柑桔收入25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30%,人均柑桔收入1 590元。其中当年柑桔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150户,占总户数31.5%。该村柑桔面积比2004年增加26.7 hm2,增长57%;柑桔产量增加2 000 t,增长2倍;柑桔收入增加150万元,增长1.5倍。五组村民黄世平一家3口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打拼,发展柑桔1 hm2,2014年柑桔收入达到7.5万元,比2004年增加收入6万元,增长了4倍。
二、点军区柑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宜昌近郊城市化加快和点军滨江生态新城的跨越式发展,点军区沿江近郊柑桔果园被征用,果园面积正在急剧下降。2014年柑桔总面积3 680.3 hm2,比当地历史最高年2013年的4 600 hm2减少近920 hm2,下降20%;柑桔总产量8.85万t,比当地历史最高年2012年的9万 t减少1 468 t,下降1.63%。
柑桔品质退化。多年来,周边柑桔产区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优质柑桔新品种,如宜都蜜桔、长阳椪柑、秭归伦晚脐橙等在短期内成为各地当家品种。而点军区的柑桔品种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品种,部分已达到柑桔栽植经济寿命年限,面临树势衰老、产量低、品质退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要求,果农收益少,种植管理积极性不高,加剧了柑桔品质的下降。
生产投入不足。由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柑桔售价又长期低迷,影响了农民对柑桔的投入。打工者一般年收入2.5万元以上,而柑桔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在没有灾害情况下,每667 m2年收入3 000元,每户种植0.2 hm2计算,全年柑桔毛收入9 000多元。因此,距市中心城区较近的果农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投入资金、劳力管理柑桔。果园在海拔400 m以上的果农愿意投入劳力管理柑桔,但注重当年效益,不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柑桔精品园,忽视长远效益。区、乡镇两级财力有限,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柑桔品种。区政府每年在柑桔产业发展上没有单列专项资金,而是以奖代补或各种农业项目捆绑投入,虽然近几年每年投入约350万元,但平均到每667 m2只有65元。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顺,农业科技力量严重不足。2005年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以前的农技人员不再属于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除了部分被安排到乡镇计生、财务、经发办等部门外,农技推广人员纷纷离职经商或外出打工。目前,区农技推广中心机构虽然存在,但在编在岗只有3名,而且分别在机关还承担其他工作。5个乡镇(街办)农技服务中心配备4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都没有财政编制,属于以钱养事和资金供养人员,而联棚乡、艾家镇农技中心甚至没有配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这7名农技推广人员中,仅有1名果树专业毕业。税收体制改革前,村级一般配备有农业技术员,实行误工补助;税改后,村干部工资办公由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农业技术人员序列和工资,几乎所有的村都无法配备农业技术人员,乡镇、村农技推广处于“网破线断”状态。截至2014年底,点军区农业系统已连续11年没有招考和调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劳动力出现断层。据统计,2014年底全区5.38万农村劳动力中约3.6万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柑桔从业人员多为老弱妇幼,导致柑桔生产管理,特别是采果季节,劳动力短缺。
三、点军区柑桔产业发展对策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变。规划区外的低山柑桔园,采取密改稀技术,调整老桔园单位面积(即667 m2)内的株树,即特早熟品种由60株改为45株,早熟品种由50~60株改为40~45株,中迟熟品种由40~45株改为35~40株,大力推广大枝修剪、来年交替结果、省力化栽培等新技术。规划区外低山还可发展蜜桔、花卉和小水果,但由于山下的洼地、平地的积温不足,不宜发展柚类、橙类和椪柑。规划区内的丘陵柑桔园,合理布局品种结构,以发展温州蜜柑为主,适量发展其他抗冻品种,坚持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特早熟、早熟、中熟、迟熟的比例以1∶2∶5∶2为宜。特早熟以宫本、大浦、日南一号等温州蜜柑为主;早熟品种以国庆一号、山下红、兴津等温州蜜柑为主;中熟品种以大叶尾张温州蜜柑为主。同时,各乡镇可借鉴 “泉水蜜柚”“脸红牌点军血橙”的经验,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柚类、血橙和椪柑。
二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柑桔生产科技水平。201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要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区委、区政府尽快推广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等“一府三中心”的试点工作,以确保各乡镇(街办)都有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每个乡镇配备2~3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要保证配备1名柑桔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做到专职专用,村级也应逐步配备兼职农业技术员。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成效显着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组织部门要优先提拔任用。区乡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果农提供高效快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各乡镇、村应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柑桔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增强果农降成本、控风险的生产能力。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农业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实用技术直接到田,提高柑桔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
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柑桔生产品牌。借助本区加快建设滨江生态新城区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招商环境,围绕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农商农超对接、谋划、筹备一批与柑桔相关联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合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结合农业“三品一标”工作,继续抓好“柑桔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柑桔精品园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力度。通过强化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教育、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努力开拓市场及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柑桔标准化”覆盖范围,促进本区柑桔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柑桔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业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加强农村合作组织规范化创建,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农民的加入,支持合作组织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新信息和新技术,促使果农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柑桔种植品种,有效改变目前专业合作社与个体工商户没有区别的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建议区政府在财政预算时,单列一定数额的柑桔生产专项资金,同时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点军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扩大资金来源。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柑桔产区雨水蓄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按照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继续依托农业项目进一步巩固、改造和提升精品果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采摘园、劳作体验园、科普教育园。在柑桔精品园建设中,区、乡、村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采取政府分期建设和果农自建、政府奖励扶持相结合,加速柑桔精品园建设。
六是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农村新型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现代柑桔产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落实培训资金,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