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价值分析
2015-01-24刘春洪
刘春洪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价值分析
刘春洪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心肌梗死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均无较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肌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临床价值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肌缺血性坏死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而临床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而,临床上通常将降脂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2]。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之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两种方式对94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且后者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9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4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46.6±8.5)岁,发病时间最短为2 h,最长为23 h,平均发病时间为(5.0±0.9)h;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5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7.3±6.9)岁,发病时间最短为2 h,最长为24 h,平均发病时间为(5.2±0.8)h;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有肝肾功能不全史的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观察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口服治疗,每次给药剂量为20 mg,1 d给药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改善情况等。
1.4疗效判定。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全部消失,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明显好转,且患者生命体征相对较为平稳;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未达到有效控制,或心电图检查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甚至死亡[3]。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本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4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20例,有效25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4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15例,有效23例,无效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G为(1.9±0.5)mmol/L,TC为(5.4±0.7)mmol/L,HDL为(1.1 ±0.4)mmol/L,LDL为(3.6±0.6)mmol/L,治疗后TG为(1.5± 0.5)mmol/L,TC为(4.9±0.6)mmol/L,HDL为(1.2±0.5)mmol/L,LDL为(2.9±0.5)mmol/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TG为(1.9± 0.6)mmol/L,TC为(5.3±0.7)mmol/L,HDL为(1.1±0.5)mmol/L,LDL为(3.7±0.5)mmol/L,治疗后TG为(1.1±0.4)mmol/L,TC为(4.0±0.6)mmol/L,HDL为(1.3±0.5)mmol/L,LDL为(2.2 ±0.7)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肝肾功能异常、血糖水平异常等现象发生,观察组中仅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便秘现象,停止用药后症状均自行缓解,对照组中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现象。患者多伴有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症状,且休息或采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后难以完全缓解,同时还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现象,患者还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脂药物,该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同时还具有多种非调脂效果,比如改善心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缓解氧化应激、增强内皮细胞功能等[5]。而阿托伐他汀则是常用的一种他汀类药物,将其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通过对钠离子及钙离子的交换通道进行抑制的方式,有效的减轻因缺氧而造成的细胞内钙升高现象,且可延迟缺氧诱导培养的新生心肌细胞坏死现象,并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进而可有效的对患者内皮功能失调现象进行改善;此外,该药物还可有效减少氧自由基,进而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因此,将其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较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这就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肌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1]张宁,孙芳毅,刘宇,等.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诱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2):814-814.
[2]金霞,马晶茹.尿酸和B型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重庆医学,2014,43(17):2217-2218.
[3]侯绪娟,高梅.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兔心房神经重构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6):94-97.
[4]任文娟,王晨霞.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0):1826-1828.
[5]沈青山,刘永胜,朱锐.氟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3(4):321-323.
R542.2+2
B
1671-8194(2015)23-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