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的研究

2015-01-24方建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儿童

方建瑞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的研究

方建瑞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文化程度水平也有了显著的增强。医学模式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简单医学模式转换成为医学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而作为祖国希望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老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人心理疾患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往往是经过了漫长的积累过程,很多是在童年时留下的阴影。当今时代,本文笔者认为了解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探讨心理行为问题域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经验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防止对策。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健康教育

由于围生期保健、计划免疫工作近年来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有效的改变过去几十年由于物质条件的落后以及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引起的危害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形成了暗自明争暗夺的景象,家长的心态也会变相的影响孩子的思维,导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疾患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动员、广泛参与,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主要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来解决和改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1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龄前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为行为障碍、心理或情绪因素引起的身体器官功能性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特征,最重要的是大多处于量变阶段,与正常的发育特征性变化存在差异性;其次,这些变现完全可以看成是个体对于特殊状态的反映。大多数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困难和不足,会产生内心胆小、害怕、懦弱等一些不良习惯。但是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和学习的社会环境中,经过正确的引导,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足都可以得到改变和缓解。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儿童,处于压抑的环境中,缺乏内心的释放,最后会造成终身的心理缺陷[2]。

国外研究表明在学龄前儿童中有心理障碍的为7.86%左右,我国心理学研究学者根据国外的研究方法对我学龄前儿童开展相关研究,研究仍然显示,学龄前儿童心理心理行为问题的总发生率为16.12%,其中每年新增发病率为7.56%,对已发生病例大约有40.5%的儿童经过治疗后症状会逐渐消失,仅仅有9.6%的学龄前儿童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约有49.9%的学龄前儿童产生抑郁、狂躁、厌食、接受障碍以及学习困难等行为障碍[3]。

2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主要表现

2.1 学龄前儿童行为障碍:行为障碍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多动症,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有钱的人家还是贫困的家庭、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有报道儿童多动症的情况,我国报道学龄前儿童多动症多数发生在上小学之前的<7岁学龄前儿童,主要存在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过多,做事时候注意力不能够完全集中、存在不良习惯较多、行为异常学习能力较低等突出特点。行为障碍的主要行为问题包括喜欢说谎话,有意夸大事实,欺骗他人以及可能存在偷窃和具有危险的破坏性活动,有些行为具有侵犯性。

2.2 由于心理和情绪的异常导致的身体器官功能性障碍:医学的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换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些躯体的疾病往往伴随着心理上的异常,然而一些心理异常又会引发器官性病变。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造成学龄前儿童养尊处优的感觉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最终由于挑食的习惯造成营养不良性消瘦儿童增多。这时候医师如果仅仅通过吃有助于消化的药物而不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那么便是治标不治本的。心理和情绪的异常导致的主要身体器官功能性障碍包含有语言性功能障碍性口吃、进行性神经功能性厌食、心理运动功能性障碍咬指甲、睡眠障碍性梦游噩梦。

2.3 学龄前儿童恐惧害怕引发的情绪性障碍:在正常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恐惧和害怕的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种对于周围环境事物的必然的、健康的反应,内心的恐惧和害怕主要与儿童年龄较小、经历不足有关,所以当儿童年龄增长、体力有所增长、经历有所丰富后,便会对周围事物的恐惧感降低并逐渐消失,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恐惧和害怕心理都是暂时性的,具有一过性,不会终生伴随。但是有些儿童没有接触明显的刺激恐惧源便产生了内心的恐怖情绪,或者已经过了害怕某事物的年龄仍然会产生恐惧,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虑恐慌、哭泣求助等,有时可能会影响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活,对以后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学龄前儿童情绪性障碍除了表现出恐惧外还表现出异常焦虑、哭闹反常、性格孤僻、对人怀疑、敏感多疑等特点[4]。

3 对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健康教育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因此对学校、家长以及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首先要从流行病学研究角度出发,研究发病的机制,从而提出三级预防的相关措施。其次就是需要考虑儿童发育过程中环境和社会因素中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学龄前儿童心理精神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5]。

广泛充分的利用相关社会媒体功能,通过宣传片和公益性广告宣传,使得儿童、学生以及家长树立健康教育意识,宣传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及对于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号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可以通过语言、图片、文字、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做到形式多彩纷呈、内容多姿多彩。

充分关注儿童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龄前儿童在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小学前准备阶段心理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接受的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变化,要求家长需要相应的做好思想准备,学校及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开设家长培训机构,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

4 总 结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近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心理医师,制定完善学龄前儿童培养模式,更好的降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发生,加强对于儿童、家长以及教师的健康教育,建设并完善专业的健康教育团队。当前我国健康教育手段缓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上升的空间,期待日后科研工作人员的深入研究。

[1] 曲红明,李芹,刘静,等.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2):165-167.

[2] 陈静静.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3] 俞红,吴清,龚研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24-2126.

[4] 陈宋义,仲越.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6):1934-1936.

[5] 左俊英,王红,程茂金.浅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9-720.

R47

A

1671-8194(2015)15-0274-02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儿童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的研究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