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对策

2015-01-24潘丽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肢体脑梗死

潘丽君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对策

潘丽君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有效的护理对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者14例(29.17%),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效者30例(62.50%),总有效率为93.7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应的康复指导及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指导;护理对策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相应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为神经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虽然目前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脑梗死的病死率,但80%以上的患者在脑梗死发作后合并有肢体功能障碍,而积极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对策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减轻残疾程度,改善预后。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对收治的48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指导、护理对策,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0.25±2.23)岁,病程2.0~18.0 h,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1例、高血压者17例、糖尿病者14例、肺部疾病者6例;研究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15 ±2.51)岁,病程2.5~19.0 h,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2例、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者15例、肺部疾病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③初次脑梗死,发病在48 h以内;④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一过性缺血发作者;②合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患者;③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血管性痴呆的患者;④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即活血化瘀、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2.1 康复指导:脑梗死后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锻炼越晚康复效果越差,因此,宜尽早做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卧床期间,患者没有自理能力,肌张力低下,无随意运动,应每隔2 h变换1次体位,同时活动肢体关节,保证肢体处于正确的功能位。每天坚持推拿按摩局部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肢体运动锻炼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案,开始宜先被动运动,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活动度应从小到大,顺序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大关节到小关节进行,包括肩胛带的活动,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双手交叉上举练习,桥式运动等。然后开始主动锻炼,遵循由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健患侧翻身练习,坐位平衡,站位平衡,站立训练、单腿站立训练等。最后,不断激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如步行、上下楼梯、进餐、穿衣、脱衣、洗脸、洗浴、梳头、刷牙、大小便等。康复指导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有专人陪同,在平坦地面进行,室内物品合理放置,以避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1.2.2 护理对策。①心理护理:脑梗死一般起病突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后,病情恢复缓慢,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精神症状,出现悲观、抑郁、焦虑、颓废等消极情绪[2]。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进行良好沟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早发现问题,不断鼓励患者,让其积极面对现实,对生活要充满希望,消除自卑,摆脱心理负担。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的教育,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病情预后的影响,鼓励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②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早期要避免褥疮的发生,可以让患者卧睡于气垫床上,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交替更换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以保证受压迫部位的血流通畅。如果患者必须长期卧床,进食困难,容易合并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因此要定时帮助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对有痰者进行拍背促进排痰[3]。

1.3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仅仅存在轻微的或几乎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但生活能完全自理。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观察结果两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48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显效者14例(29.17%),有效者28例(58.33%),无效者6例(12.50%),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对策,显效者30例(62.50%),有效者15例(31.25%),无效者3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指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其中包括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等[4]。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指导对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众多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指导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以及日常运动生活能力[5]。越早进行康复指导,患者的功能恢复以及整体疗效会越好。早期康复护理主要是基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以及功能重组的自然恢复力,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后早期可塑性强,通过充分调动大脑功能重组中的细胞、分子与基因调控作用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6]。本研究中视患者具体病情而给予其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视其恢复效果,随时调整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悲观、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地与疾病进行斗争,并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再依据心理状态、病情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有效护理对策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舒赛.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2) : 6811.

[2] 孙亮英.心理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疗效[J].中外医疗,2011,30(31):59-60.

[3] 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215.

[4] 邓敏玲.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8):134-135.

[5] 柴同明,刘玲玉,吕志华,等.早期康复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3) : 367.

[6] 韩丽珍.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8(33):111-112.

R473.74

B

1671-8194(2015)15-0243-02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肢体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