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15-01-24马红叶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2期
关键词:鼻唇面神经面瘫

马红叶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450003)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马红叶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450003)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面瘫患者,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6~76岁;病程1~15 d。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2]中面瘫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MRI检查颅脑正常。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变等引起的面瘫以及外伤、手术、肿瘤、腮腺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排除不能针刺或无法观察完整疗程的患者。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①取穴:印堂、阳白、太阳、攒竹、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牵正等。②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抹法、揉法等。③操作:以患侧颜面部为主,健侧做辅助治疗。患者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至地仓往返治疗3~5遍,再用抹法作用于前额部3~5遍,然后点按上述穴位以出现酸胀感,刺激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最后用抹法或推法自下而上作用于颜面部结束治疗。时间15~20 min。

针灸治疗:①取穴: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承浆、牵正、合谷等。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寸毫针针刺,行针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仪,电针仪波型选取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并出现胀麻感为度,并在针刺部位加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灯距30 cm,时间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制订。临床痊愈:面部表情自然,眼裂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口角无歪斜,额纹完全恢复正常,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眼裂能闭合但不完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额纹恢复但不对称,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能闭合一半,鼻唇沟变浅不对称,口角略歪斜;额纹尚未完全恢复,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5%,但<70%;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积分减少<35%。

结果:本组38例周围性面瘫临床治愈30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

讨论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西医学认为本病由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水肿、痉挛,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本病运用传统的推拿疗法可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从而使局部气血畅通,经筋得以濡养。采用电针治疗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受损面神经的局部代谢,从而消除炎性水肿,缓解面神经的压迫,提高面神经兴奋性,治疗面瘫[4]。另外,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风寒、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烟酒刺激;同时配合做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以改善气血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6-92.

[3]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8.

[4]张明.电针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127例[J].陕西中医,2006,1(2):173.

2015-03-25)

猜你喜欢

鼻唇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