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预见性应用盐酸氨溴索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5-01-24谈晓洁窦彩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盐酸影像学肺部

谈晓洁 窦彩艳

产前预见性应用盐酸氨溴索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谈晓洁 窦彩艳

目的分析产前运用盐酸氨溴索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0例孕妇进行盐酸氨溴索预前治疗, 作为预防组。同时从以往病例中随机挑选出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对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 以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情况。结果预防组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在本次分析中的新生儿均没有表现出盐酸氨溴索的毒副作用。结论根据本次的研究可以看出, 利用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 并且可以促进新生儿肺部的发育。但由于本次分析涉及对象有限, 因此没有对盐酸氨溴索的安全性进行足够的表现。

盐酸氨溴索;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预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被称为新生儿休克肺综合征,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部功能发育不完善, 或由于新生儿肺部缺氧造成的, 这种疾病会给新生儿肺部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给新生儿造成生命危险[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 其中随机从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分娩的孕妇中选出60例,对其进行盐酸氨溴索预前治疗, 作为预防组。同时从以往病例中随机挑选出60例产妇, 对其进行分析, 作为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28.37±10.26)岁, 平均孕周(31.42±7.26)周, 均为早产孕妇。另外, 所选对象均排除是在入院后不超过24 h即进行分娩者, 其中2010~2013年选出的孕妇用药时间均超过24 h。孕妇本身并不具有以下病症, 包括甲亢、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类疾病等, 孕妇均没有在入院前使用促进新生儿早熟的药物。经试敏后,2010~2013年选出的60例孕妇均没有盐酸氨溴索过敏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预防组运用盐酸氨溴索的方法了静脉滴注。取30 mg的盐酸氨溴索粉剂, 准备10%的葡萄糖溶液40 ml左右, 将盐酸氨溴索粉剂注入到葡萄糖溶液中, 为孕妇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至少要持续2 d, 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对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两组孕妇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静卧休息, 在卧床时应保证左侧卧位;还需要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工作, 缓解孕妇的分娩压力;抑制孕妇的宫缩现象, 对胎儿进行有效保护, 同时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对生命提升变化数据进行记录;在必要时还应该为孕妇采取降压、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等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新生儿肺部功能和呼吸情况, 由儿科医生对其是否具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评价[2]。

1.3 评价标准 本次分析主要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几率、死亡率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评价标准为:该类疾病多发于新生儿出生后6 h左右, 其病情变化较快, 病情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 在新生儿出生后3 d左右达到病情最严重时期, 如果此时不为新生儿进行有效治疗, 则其会在病情高峰期后3 d左右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 可以达到60次/min左右, 并伴有呼吸困难症状, 主要表现为呼吸时带有呻吟声、皮肤发绀、吸气时会出现三凹征。随后病情继续加重,患儿会表现出不规律呼吸症状, 在呼吸过程中伴有间歇性呼吸衰竭, 在辅助给养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对患儿肺部进行听诊, 可听到患儿呼吸音较弱、吸气时伴有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两叶视野透亮度较低, 肺部肌肉张力较低, 具有弥漫性或颗粒状阴影。在对支气管进行观察时, 可见支气管充气症状。根据我国《儿科诊疗常规》中界定, 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为四个等级:Ⅰ级患儿, 其肺部影像学检查呈现颗粒状阴影, 支气管充气现象不明显;Ⅱ级患儿, 其肺部影像学检查可见网状阴影, 两叶透光率降低, 支气管充气现象可见;Ⅲ级患儿, 其影像学检测下肺部两叶没有透光率, 心脏和肌膈界线模糊, 支气管出现明显充气现象;Ⅳ级患儿, 其心脏和支气管均无法进行辨识, 此时的肺部影像学检查被称为“白肺”。对于患儿治疗不良反应的评价即是对其是否出现盐酸氨溴索引发的肠道、肾脏以及心脏功能障碍等, 同时也需要检查孕妇是否出现肝、肾功能障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分析中, 预防组新生儿未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对照组则4例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占6.67%。同时,预防组中1例患儿由于早产出现死亡, 死亡率为1.67%;而对照组则有7例患儿出现死亡, 死亡率为11.67%。预防组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在本次分析中新生儿均没有表现出盐酸氨溴索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又被成为盐酸溴环已胺醇, 它是溴已新在人体内的活性代谢物, 对气管中的黏痰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能够有效促进肺部表面组织进行正常分泌, 也能够促进支气管内液体分泌。其对肺部组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一般在临床上被用来进行化痰护理。但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发挥不一样的疗效。高浓度的盐酸氨溴索能够激发肺泡内的胆碱-磷酸酯的活性, 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同时有效抑制磷脂酶A的活性, 降低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降解作用, 以此促进肺部的发育。将其短时间运用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上可以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并且其毒性较低[4]。

[1]程琪.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3):112-113.

[2]张忠智.盐酸氨溴索早期使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观察.淮海医药,2009,27(6):547-548.

[3]范燕丹, 文志良.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9):771-772.

[4]李金嫦, 陈志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4(18):39-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36

2014-12-10]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盐酸影像学肺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盐酸泄漏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