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对“颜色革命”为何乐此不疲?

2015-01-23华益文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驻港非政府雨伞

华益文

香港非法“占中”引起美国舆论关注,美国一些势力在对“占中”推波助澜方面也是蛮拼的。

根据外媒报道,早在几个月前,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负责人就与“占中”的“灵魂人物”见面,讨论“占中”事宜。这位负责人名叫路易莎·格雷夫,系NED负责亚洲和西亚北非地区事务的副会长。多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她同“藏独”“东突”“民运”等势力搅和在一起的报道,近年来也可以看到她主持或参加有关“阿拉伯之春”或其他地区“颜色革命”的研讨会等活动。当然,美方不会承认操控“占中”,正像他们不会承认操控其他反华势力一样。他们用“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来描绘自己行动的正当性。

美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对“占中”倾注了很大精力,积极地出谋划策。美国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西洋理事会特聘研究员史蒂芬发表了题为“香港抗议者如何能赢”的文章,用一个世纪以来“公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所谓研究数据,特别是十几个国家 “公民抗争”的所谓经验教训,为“占中”支招儿。

美国主流媒体对“占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在“占中”报道和评论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占中”的赞许,在“占中”定性上先入为主地一概用pro-democracy(民主)一词,认为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颜色革命”在香港的翻版,更是一再使用“雨伞革命”来称呼“占中”。美联社以“雨伞革命在香港扩散”为题报道“占中”;“雨伞革命”一词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华尔街日报》以“香港民主觉醒”为题,称香港人“现在终于明白到只有争取,才有机会得到民主”。

当然,美国政府也没有闲着。且不说NED等以非政府组织面目出现的机构直接使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民主人权”基金来活动,美国白宫、国务院发言人及其他一些官员、驻港外交人员屡次就香港政治问题表态,为“占中”提供“道义”支持。美国3名前驻港总领事日前联署发表公开信,指责香港特首提名委员会制度是“民主倒退”,给受到“占中”困扰的香港政局火上浇油。

不论美方怎样否认,美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舆论在“占中”问题上的处理手法和插手的程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在独联体、中东、北非等地区发生的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背后的美国身影。美国在推动一些国家“颜色革命”方面可谓乐此不疲。表面上,美国支持“颜色革命”是在践行“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确实也有不少美国人和非政府组织笃信自己具有“普度众生”的“天赋使命”,但只要审视“颜色革命”的后果就会发现,本质上,美国是着眼于自己的战略利益,借此搞垮不喜欢、不听话的政权。用美方自己的逻辑来说就是,“民主”的国家和政权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民主改造大中东计划”并不成功,“阿拉伯之春”更是变成了“阿拉伯之冬”,乌克兰“街头政治”演变成国家分裂、流血冲突,这些国家经历的是动荡而非真正的民主,但美国对这些教训视而不见。

美国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有自己的拥趸,插手别国内政也有尝到甜头的时候。但在香港问题上,美国面对的是保持香港稳定繁荣的中国战略定力和香港主流民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驻港非政府雨伞
雨伞树
义务劳动
驻港20年:岛屿之中,人心之上
雨伞的“家”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论民主党派在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