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税改革综合影响及经济效应分析

2015-01-23曹书王立国

人民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经济效应资源税改革

曹书 王立国

【摘要】资源税有着复杂的经济效应。随着改革推进,资源税负提高其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多种影响。从总体上看,资源税的改革对企业、物价、居民消费、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对经济发展存在正负两种效应,文章对此问题的分析为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税 改革 综合影响 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政府一直在探索适合的时机推行资源税改革。直到2010年6月,新一轮资源税改革试点在新疆拉开帷幕,此次改革将原油和天然气的计征方式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变为按销售价格的5%从价计征,并规定了一些减征或者免征的项目。2011年11月,伴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施行,资源税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石油和天然气的从价计征,并且对税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围绕经济效应这一主线加以研究,深入分析资源税改革后取得的成效,阐明资源税改革的重要意义。

资源税改革综合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对资源开釆型企业的影响。按照资源税收法律规定,资源开采企业属于法定的纳税人,当资源税改革后,税负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会影响到相关产品的价格与质量。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中国矿产资源基本上是控制在国有央企中,尤其是油气资源,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处于垄断地位,当税负增加时,资源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将生产成本转嫁给其下游企业或消费者。①同时,税负的增加导致一些经济规模较小而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会退出该行业。因此,在税负增加的压力下,一方面企业会通过提供开采率来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回报;另一方面会加速一些能耗高、规模小的企业退出竞争,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

对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影响。资源消耗型企业作为开采企业的下游企业,是资源产品的主要消费方,税负的增加,会提高这些消耗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当然,这种影响程度大小是不等的,取决于消耗型企业的类型及生产规模。对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而言,其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成本转嫁来将税负转给消费者,对于这类企业,如果政府不进行价格控制,就难以实现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产生。对于生产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耗型企业来说,因其生产的产品需求弹性大,而且行业竞争强,这些企业很难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税负。面对这种局面,有的企业会通过降低要素成本,削减员工来自行消化税负,这显然不是资源税改革的初衷;还有的企业会通过开发新产品、选择新技术与新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对物价的影响。资源税的计征方式从“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计征”模式后,平均费率可能达到3%。但从长期来看,资源税的改革对物价影响微乎其微。因为矿产资源产品的长期供给和需求曲线弹性较大,资源税的改革导致矿产资源产品价格上升,下游企业的需求量则会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向下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了上涨因素,使物价保持平稳状态。发改委能源所报告显示,当煤炭税率为50元/吨时,会导致能源需求量减少6.3%,使能源节约1.26亿吨标准煤。②而且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后,使得更多的企业和单位研究其替代产品。替代产品的出现又会减少市场需求量,反过来也会抑制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所以,资源税改革在长期内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是资源产品最终的消费者,也是资源税负转嫁最后的归宿者。无论资源税负在开采环节和生产环节如何转嫁,最终必然有部分税负要通过资源消费品的涨价转嫁给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生活必需品,主要都是由居民消费者承担。所以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资源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减少,具体可以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考虑。

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收入效应可以表述为由于资源税负的提高导致资源消费品价格的提升,在居民名义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使居民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从而减少了对资源消费品的需求量。为了减少生活成本,居民消费者会适当调整既定收入下的消费行为,减少能源的使用,注意节约用电、用气,减少开车外出的现象。

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可以表示为由于资源消费品价格的增加使得资源应税消费品与其他非应税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上涨,进而促使居民减少资源消费品的需求量,增加非应税消费品的使用。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产业结构分布上,长期以来中国的矿产资源多集中在内陆中西部省份,东部资源储量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以东部沿海为资源的加工和消费集中区,中西部为资源生产和运输提供地的产业布局。就产业链来说,中西部省份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游企业”,主要是做矿产品的原始输出和初级加工。资源税改革后,由于税负增加,会促使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将低附加值和高耗能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西部资源丰富的省份,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据此,资源税改革后会带来明显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效应。

往往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具有高资源投入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生产成本就是包括要素本身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的要素成本。资源税改革后,东部沿海企业可以将生产地转移到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区,以减少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这也为中西部省份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往往构成了其主要的成本,资源要素成本只是次要成本。资源税改革使得東部沿海企业更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了减少资源成本,产业之间的依存度将会不断提高。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就存在着东西部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中国现行的资源税制也是导致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之一。资源税改革将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资源税改革将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实力。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属于自然资源储存量丰富的能源集中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中西部的财政实力应该比较强。但现实情况是中西部的财政实力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究其原因是现行资源税未能发挥出分配资源收益的作用继而造成中西部财政收入过少,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税改革后,税负明显提升,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财政优势。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会提高政府的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民生,进而缩小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当地政府也可以将资金用于各地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以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资源税改革有利于资源产品价格体系的完善。资源税改革后,其从价计征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进而完善价格传导机制。资源税未改革前的从量计征使得资源产品的价格较低,只能体现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成本,无法反映资源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且资源的耗竭状态和资源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体现出来。即使企业在开发后做了环境恢复,但其恢复成本也难以体现。这些状况都违背了市场的调节作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所以,资源税改革,特别是计税模式的改革以及税率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资源产品价格的提升,使矿产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不仅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而且使得生态破坏和坏境污染的治理成本从资源消费品的收入中得到适当的补偿。同时,资源产品价格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现象,使中西部地区走出“资源富饶,经济落后”的困境。

资源税改革后的正负效应分析

资源税改革的正面效应。第一,增加税收收入,提高地方财政能力。资源税改革后,新疆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税负较之前平均增加近6倍,同时在估算2009年全国资源税征收情况时,以新疆地区标准推算全国资源税征收情况来估量,如果资源税在当年就实行改革,会使全国资源税增收800多亿元。③各项数据都显示资源税改革在促进税收收入增加方面作用显著。越是资源丰富的省份资源税改革对其影响越显著,表现在财政收入上就是资源税改革会使得各省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财政优势,导致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一些高耗能企业向中西部延伸,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资源税改为从价征收后,有利于有效的发挥价格传导机制,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带动和补偿中西部企业和政府收入。实现财富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政府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笔资金作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争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在资源产品的整个产业链条中,资源税改革对各个经济主体的效应也不相同。首先在开采环节,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競争关系的开采企业,在感受到资源税负的增加后,最先会想到提高自己的回采率,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将部分税负在企业内部销转掉。对于无法销转的部分税负,开釆企业会以税负转嫁的方式转给下游企业承担,具体表现为资源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当涨价的资源初级产品传导到下游生产企业后,必然导致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损失,生产企业不得不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来生产高效、低耗的产品。当然,无论是在开采环节还是生产环节,都有垄断寡头企业的存在,为了控制这些企业的肆意涨价,国家对部分资源产品的价格要进行价格管制和约束,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纵观产业链条的整体布局,从上游到下游,从开采企业到生产企业,资源税负的增加都激励着企业提高自己生产的集约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培养居民正确的消费观。资源税改革后也会引导居民消费者培养正确的消费观,调整自己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例如用小排量代替大排量汽车使用,以步行带车行。在感受水价、电价上升后,提高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这些行为和方式的转变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但是为了保证居民消费者的效益,在以后的资源税改革中应该注意尽量增加替代效应减少收入效应。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税改革后,有助于完善资源价格体制,使得市场通过价格传导机制给资源丰厚的中西部省份带来更多的利益,使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大量企业进驻内陆也有利于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实现财富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此外政府可以将这笔资金用来补贴需要扶持的行业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工程。

第五,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从企业角度看,开釆企业因为税负的增加提高自身的回采率,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生产企业因为资源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更加珍惜资源的利用,改变原来挥霍型的生产方式。从居民消费者来看,资源产品,特别是生活产品价格的提高,使得消费者一方面节约能源使用,另一方面,使用其他环保能源替代应税资源,同样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从地方政府来看,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可以设置专项资金治理资源开釆中产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资源税的改革,特别是,从价计征方式的改革,使得资源产品价值价格化,幵采过程中的外部成本也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总的来说,资源税的改革,在完善资源税制的同时,不仅对经济起到调节作用,也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资源税改革的负面效应。第一,短期内造成物价上涨,增加居民消费者的负担。由分析可知资源税负的增加短期内会推动物价的上涨,使得某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价格上升。一方面,作为税负的最后承担者,消费者无法将税负再往下游转嫁,只能接受物价的上涨,使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资源税改革对居民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居民的社会效用发生改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第二,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税负的增加使得开采企业的成本直接上涨,对于大部分处于竞争市场中的开采企业来说,他们无法将税负全部转移到下游企业,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将税负在企业内部销转。对于那些规模较小、资金薄弱的企业,势必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此外,资源税改革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改革资源税费制度,使得企业在资源税负上升的同时,还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其他费用。相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开釆企业增值税可以抵扣的项目较少,因此其增值税应纳税额也会相对较多,这些高额的税费使得开采企业成本增加,阻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对于资源主要的需求者,下游的资源生产企业主要承担着由于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税负。

结语

虽然资源税改革会产生一些负效应,但是相比于资源税改革带来的正面效应,这些负面影响也是值得的。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短期内会因为税负增加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消费。但是长期来说,一方面,物价几乎不受资源税改革的影响,居民也可以适应并且调整自己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逐步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改进生產技术,开发新产品,减少税负增加的冲击。而且资源税可以作为成本费用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前扣除,也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对于资源税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科学发展观。下一步资源税改革的方向就是在扩大资源税改革正效应的前提下减少负效应的冲击。具体可以概括如下:在资源税制设计方面,要通过扩大其征税范围、改变计税依据和提高税率的方式增加资源税收入,要取缔乱收费现象,同时合理安排资源税的分配制度;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对垄断寡头企业实行价格管制,要帮助扶植其他企业改善生产效率,出台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在居民消费方面,要注重使居民的需求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要加强民生工程的建设。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资源型产业衰退识别机制法律问题研究”和牡丹江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创新预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E009、SY201203)

【注释】

①李冬梅,马静:“我国资源税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东南学术》,2014年第2期。

②林伯强等:“资源税改革:以煤炭为例的资源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③杨兴:“我国资源税改革研究—以新疆油气资源税改革为例”,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责编 / 王坤娜

猜你喜欢

经济效应资源税改革
改革之路
对我国黄金资源税立法的若干思考
改革备忘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改革创新(二)
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
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
国外资源税制度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