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校高中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2015-01-23陈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校素养语文

陈静

长期以来,社会对体校学生存有偏狭之见,认为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知识浅陋、性格鲁莽、行为粗俗等。虽然这样的观点有些以偏概全,但也约略反映出体校学生素养不足的情况。因为大批“专业运动员”从小就进入体校,全身心投入训练,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确实存在欠缺,特别是母语学科素养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

体校高中生语文成绩差反映了学生在语言文化知识与能力方面欠缺,其深层的隐忧是暴露了他们在眼界、思想、审美品位、道德修养等人文层面修养不足。这样的现状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令很多语文教师叫苦不迭,教学成就感微乎其微。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任其发展,势必造成教学相抵的结果。从短期来看,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与学校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更是会波及到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因此,重视体校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要求,又符合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求。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也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作出一个简要的界定: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关于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构成,诸多语文学界专家学者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对其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阐释和构建,表达了他们对语文素养深层次细致的思考。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认为:“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何惠、李东航是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从宏观方面把“语文素养”看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王小明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等等。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多元的,它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能力训练,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之和,而是由诸多要素、多个维度构成,包含了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人格精神的培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实质是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级的整体,其构成的要素分为不同层级,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听、说、读、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是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等。各个层次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作用。

第三,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语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的过程。正如巢中祺教授所说,语文素养“更具有后天教养效果的意味”。(巢中祺《关于高中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问答》)。同时,它包含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既不以入学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为终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将在人的终身学习中持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应该是经过长久的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的水平,学生在长达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文素养将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因此,就有必要对体校高中学生目前语文素养现状及成因有清晰理性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对高中语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更具体分层,制定出更适用于体校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要求与内容。在课堂实践中,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策略方法,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体校高中生语文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二、体校高中生语文素养现状

1学习基础偏差,缺少知识积累

学习基础偏差主要是指学生缺少必要的语文知识积淀。如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存在较大缺漏。文史知识缺失、知识积淀少,对感性语言材料占有量有限。学生不能背诵一定量优秀语段和诗文,对文学作品知晓和阅读,大都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2学习能力偏弱,学习习惯缺失

学习能力偏弱主要是指学生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弱,思维品质发展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所学的知识呈现碎片化,不会将知识程序化和系列化,思维比较僵硬。文学欣赏水平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随意发挥多、无序性知识多,对文学作品缺乏真知灼见。不善于捕捉信息,无法将自己的思维结果用规范语言表达,常有词不达意的现象。

此外,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听课比较随性,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书写比较随意,缺少整洁的习惯;阅读中没有圈划习惯;没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缺少预习复习习惯,等等。

3学习兴趣缺少,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体校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整体较低,造成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很少,使得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常常有焦虑、担忧甚至抵触情绪。外显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漠不关心,畏难情绪严重,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对语文学习没有信心、兴趣消失。

4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不足

受到某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趣味比较流俗,文化品位不高。比如阅读浅层化、娱乐化明显,喜欢漫画网络小说等等;知识视野偏窄,思考问题比较狭隘单一;言语行为比较粗俗,个人成长缺失明确的目标动力等,浑浑噩噩度日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体校高中生语文素养现状的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学生选择入体校学习的原因是有体育特长,很多学生本身文化课成绩较薄弱,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差,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更显力不从心。其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认同感,求知动机不强。这部分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训练,轻视文化学习,特别是见效较慢的语文学科,更不愿花费精力。再者,由于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不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语文能力不佳。这些都致使他们进入高中学段后,随着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难度增加,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力不从心、心存畏惧,各种不利因素导致最终学习困难重重,甚至失去信心,放弃学习。

2教师原因

首先,体校的语文教师对体校学生的特殊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很多教师都有在普通学校任教的经历,进入体校教学后,将体校教育对象等同于普通学校学生,因此,教学目标设置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太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使得教学活动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需求,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依然采用应试教育方法,填鸭式的满堂灌、枯燥机械的习题训练,只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审美情趣、情感体验、个性发展等成长因素,从而导致了人文精神、文化底蕴流失,使得语文学科由“美育”到“立人”的教育功能逐渐退化,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再次,部分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达标,也使他们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之中,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课语言单调贫乏、干瘪无味,既无丰美的词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又无旁征博引给人以视野的开阔,使得语文课缺失了应有的魅力。

3学校原因

首先,体育运动学校是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的,不可否认,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时间分配、资源配置、学生接受度等方面的矛盾,“重训轻教”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学校在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上,相对单一薄弱。除了开设基础型课程外,没有充分发掘开设其他语文活动类、拓展类课程,缺少搭建丰富语文活动的平台,没有充分利用生活语文这个巨大的资源。再者,在评价体系标准上,往往更侧重于体育比赛竞技成绩,而对文化成绩的考核,目前来说没能摆脱应试评价为主的检验标准。如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只是围绕着考试进行,只有总结性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平时点滴的进步及其他方面的优点。由于微小的进步得不到关注和肯定,学生势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成功的体验,这也是影响语文素养提升的因素之一。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之外,语文素养还与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成长背景、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如果家庭与社会只是以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成长,那么势必造成这些本身在学习上并不占优势的学生更加消极,漠视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21世纪中国体育界,需要具有卓越体育技能的精英,同样更需要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运动人才,要造就这样的人,就得使我们的体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更是体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四、提升体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

鉴于体校学生语文素养偏低的客观事实,经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原因,结合自身的语文教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思考和重视。

1学校层面

首先,无论是体校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要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清晰的认识。体校学生是在体育运动上有专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差距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依据学生目前的现状,对他们在学业目标上要有清晰的定位,在情感上要给予认同和支持,在学习时间上提供足够的保障,在学习上更需要教师耐心引领和扶助。重视那些能攀上塔尖的运动员,也不能忽视塔基的学生,他们以后一样会进入社会,需要具备最基础的素养。

其次,要对语文教育教学有较为深远的见地,对教学有足够的耐心,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成熟的思考。语文教育无法急功近利,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间,唯有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逐步积累,才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此,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旧习,探索体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与方法,将之落实渗透于每一堂课中,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

再者,要从学校层面建立合理的检测评价机制。评价是对效果的检验,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元评价。既要关注到学生学业上的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诉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只有增加评价主体、丰富评价手段、拓宽评价过程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关注学生的自身努力,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充分发掘学生主体意识,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2教师层面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努力拓宽视野,丰厚知识积淀,丰富人生阅历,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生活情趣,历练教育智慧,“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行走在课堂之上,才能使自己成为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磁场。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希望学生成为有素养的人,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素养。

其次,教师是落实素养培育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那么就要主动成为体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体校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例如遵循学生特点,调整学习内容。根据体校学生身心发育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教师要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添、补,删减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体校学生无力掌握的内容,降低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之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符。

再次,发掘体校特色语文教学资源,如丰富的比赛资源、各类别的训练资源、独有的教练资源、优秀运动员资源等。把学生视野从语文课堂延伸至他们更熟悉的运动场,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提振起作为运动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丰富人生体验,培养健康人格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高涨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如作文个别指导、小组分层竞赛、诗歌情境体验等,在师生生成互动中充分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使他们产生“追逐知识、追寻真理的兴趣,并从中得到认知和收获”。

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审视当前体校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将理念揉碎、细化,渗透、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总之,如果体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审视和反思,并以此要求和提高自己,必将会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为体校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增添一份积极的力量。

猜你喜欢

体校素养语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语文知识连连看